如今一提到香港人,似乎每個人的腦海都會突然蹦出一個人名,那就是李嘉誠。電視劇《插翅難逃》張世豪綁架的大富豪原型就是李嘉誠,開口要幾個億,李嘉誠演都不眨一下。
李嘉誠96歲時,他的資產已經超過兩千多億,是一個尋常人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那么有人好奇了,李嘉誠從白手起家到中國首富,他到底如何走來的?
李嘉誠于1928年出生,5歲時,父親送他進入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1950年,李嘉誠憑借敏銳的商業洞察力抓住商機,用多年積蓄并向舅舅借款,湊齊5萬港幣,在筲箕灣創辦了自己的首個產業——“長江塑膠廠”。
辦廠初期,由于機器設備存在嚴重問題,產品質量不過關,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在那個借錢創業艱難的時代,李嘉誠并未被困難打倒,而是默默積蓄力量,等待時機。1955年,工廠迎來轉機,設備維修完畢,產品質量大幅提升。兩年后,李嘉誠通過長江塑膠廠集資招股,將其轉變為股份制企業。
這次成功讓李嘉誠的資產迅速積累。在他擔任董事長期間,長江實業有限公司年營業額高達1000萬港幣,純利潤達100萬港幣。1958年,當國內其他地區還較為貧困時,李嘉誠獨具慧眼,投身房地產行業。1971年,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長江實業,同年公司成功上市,李嘉誠的事業步入正軌。
憑借早期進入房地產行業的優勢,李嘉誠在該領域取得巨大成功。1979年,鄧小平大力建設深圳經濟特區時,李嘉誠收購英國老牌商行“和記黃埔”,在國際上聲名大噪。80年代中期,油價暴跌,李嘉誠抓住時機,大量購入赫斯基石油一半以上的權益,拓展了能源業務版圖。
此后,李嘉誠收購以色列凈水技術公司KINROT,進一步擴大商業布局。多年來,李嘉誠積累了巨額財富,他曾表示將錢用于慈善最有意義。盡管已97歲高齡,他依舊口碑良好。
2018年,90歲的李嘉誠宣布退休,將龐大的商業帝國交給長子。即便退居幕后,他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2022年,AI行業剛起步,李嘉誠就敏銳捕捉到發展趨勢。據了解,這年9月,他向香港好幾個大學都捐贈了不少于3000萬港元的善款,用來支持其AI領域在醫學上的發展。95歲的他,始終關注科技前沿。
面對人工智能,李嘉誠果斷投資。據《21CBR》記者梳理,天眼查收錄的維港投資113個項目中,有19個投向人工智能領域,占比約17%。
從李嘉誠的經歷可見,他成為首富絕非偶然,其商業智慧和前瞻性眼光,是成功商人必備的素質。
在困境中冷靜思考、靈活應對的能力,是他商業智慧的體現,前瞻性眼光更是李嘉誠成功的法寶。1979 年,鄧小平大力建設深圳經濟特區,李嘉誠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收購英國老牌商行 “和記黃埔”,不僅拓展了業務版圖,還在國際上打響了名聲。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都能準確把握機遇,化解危機,這也正是他成為首富的重要原因。
在2023福布斯香港50大富豪榜中,李嘉誠以3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40億元)的身家蟬聯榜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