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中午好。
我記得大年初二那天,有個話題上了熱搜:
女婿們過年回老丈人家的統一行為——告狀。
視頻里的男人們一把鼻涕一把淚,跟岳父岳母哭訴自己作為他們女兒的丈夫有多不容易。
老兩口一個負責共情,一個佯裝震怒,擼起袖子就要替女婿做做主。
有已婚的朋友看了說,其實自己有點羨慕視頻里這種家庭氛圍:
父母明顯還是偏袒親生女兒的,小夫妻之間八成也沒什么真正的矛盾。
但自從她結婚后,自己好像不再是爸媽的女兒,像是他們的兒媳;
女婿不像女婿,更像他們的兒子。
這種微妙的偏心,讓人甚至不知道該上哪訴苦。
第一次聽到“一個女婿半個兒”的說法,就是來自我爸媽。
我一直覺得,我原生家庭和諧,爸媽也能用最友好的態度歡迎我老公的加入,人生小滿即萬全,沒什么比這更好的了。
但后來,事情的走向讓我有點不理解。
記得婚后第一次回娘家過春節,正好有其他親戚上門拜年。按老家的習俗,主人要給客人煎碗荷包蛋當點心。
我老公一聽就站起來準備進廚房,我爸攔住了他,點名讓我去。我說讓他去吧,他在家也做飯。
我爸還是不肯,我以為他是跟我老公客氣,又拉扯了兩個回合。沒想到我爸毫無征兆地突然發作,沉著臉吼我:
“誰家男的做飯?客人看了怎么想?讓你做點事就這么難?”
當時我的大腦還沒反應過來,眼淚就已經掉了下來。
我爸很少跟我說重話,他拉下臉的那一刻我真的都有點不認識他了。
事后我媽安慰我,爸爸是在替我維護我老公的面子,不然親戚會覺得我們家招了個性格軟弱,成不了事的女婿。
如果只是小事也沒什么,我可以當作是兩代人的觀念不同。
但有的時候,明明是娘家的事情,他們更愿意跟我老公商量,讓他拿主意。
大到拆遷款分配,小到廚房翻新,我發表意見的時候他們就當沒聽見,要么就說我不懂。
剛結婚那會兒,我老公還在創業初期,婚房是我爸媽買的,我出錢裝修,老公掏了買家具的錢。
他們發自內心地在每一場飯局上稱贊他出錢出力,私底下還會問他需不需要錢。
而我爸對我說的話只有,讓我別像電視劇里的妻子一樣克扣他的花銷。
說真的,我有點嫉妒我老公,但我不怨他,至少他從不覺得我爸媽對他好是理所應當的。
我很確定父母是愛我的,偏心女婿這件事并不能推翻他們二十多年來對我的好。
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說服他們,哪怕我結婚了,我還是他們的女兒,而不是我老公的附屬品。
誰說獨生女家庭,就不會重男輕女。
父母對我不算差,但這不妨礙他們一直遺憾沒再生個男孩。
以至于結婚以后,我真覺得自己像個獵頭,給我爸媽找了一個“好大兒”。
我跟丈夫是相親認識的,我爸媽比我更滿意他,覺得他年紀輕輕就能挑大梁接管家里的工廠,是個有能力的。
在他們眼里,我丈夫就是好兒子范本。
但其實他骨子里是個冷漠的人。
我懷著孕,他感冒了,幾次三番對著我的臉打噴嚏。我火了,說他自私,一點都不考慮我的身體。
我媽當時就把我按住了,說人正難受著,別這么說他;我爸什么也沒說,進屋拿了自己的羽絨服給他披上。
不知道的以為他們才是一家三口。
孕六周我就出現了孕吐反應,最嚴重的時候醒來就吐,時時刻刻都是宿醉的狀態,體重不升反降。
他嫌我折騰,跟我分房睡;覺得我進食困難的樣子倒胃口,不想跟我同桌吃飯。
我媽替他辯解:他也要休息好,不然怎么照顧你?
我控訴他根本沒有照顧我,我媽不接話,只是安撫我懷孕都這樣。
生完女兒還沒出月子,我媽一邊給我煲湯一邊哄我:“只要他表現好,再生個弟弟獎勵他”。
當時我就覺得,結婚后我沒有家了,不管在婆家還是娘家,我都是“兒媳”。
他不僅在他家被他父母捧著,在我家還被我父母供著。
我爸對此的解釋是:“我們對他好,他不就對你好了嗎?”
但事實上,在我最需要有人為我撐腰的時候,他只會笑我說“連你爸媽都不站你”。
吵架吵得最兇的一次,我放話說離婚,我爸暴怒,怪我媽太慣著我了,受不了一點委屈。
朋友跟我聊天,說起她爸對她老公沒什么好臉色,導致她老公都有點害怕老丈人。每次陪她回娘家,都不怎么敢吭聲。
我談不上羨慕她,只是更覺得自己悲哀了。
還沒結婚,我就知道我爸媽以后一定會向著他們的女婿。
我姐就是個例子。
當年姐姐一懷上孕,她的婆家還沒說什么,我爸媽就輪番上陣勸她辭職。
我媽還主動提出,親家母肯定沒空照顧,就讓我姐住回家里養胎。
他們總說,只要姐姐把生孩子的任務完成了,以后在婆家就抬得起頭了。
我不明白,姐姐現在難道抬不起頭嗎?我們家并沒有比姐夫家差,憑什么抬不起頭?
也許在他們心里,嫁女兒的就是下位者吧。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家就一直存在著「隱形的女婿」。
父母不管培養我們什么能力,都是為了保證我們不被“以后的老公”嫌棄。
姐姐上小學就學會了做飯,爸媽欣慰的是“女兒長大后好找對象”。
等到我們接近適婚年齡,他們的態度就更直白了。
大學畢業,我想應聘國際游輪的工作,我爸強烈反對,認為這工作一年到頭不著家,游輪上又魚龍混雜,沒有好人家會想找一個做這工作的媳婦;
工作后我有了一些存款,希望爸媽能再資助我一部分錢買輛代步車。我爸說除非我結婚,否則沒必要。
沒有夫家的女人,連輛自己的車都不配擁有。
這兩年他們開始為我的婚事著急,但相親對象也只挑符合他們心意的。
我見了之后覺得不合適,不肯再聯系,我媽荒唐到哽咽著給人打電話道歉。
媽媽問我到底想要找什么樣的,我半開玩笑說,找個愿意讓孩子跟我姓的。
我媽趕緊捂我的嘴說,這是打老公和公婆的臉,又不是私生子,為什么要跟媽姓?
爸媽并沒有做出真正傷害我們的事情,但這些話還是像刀子一樣,在我和我姐的精神上劃出細密的傷口。
可能對他們來說,所謂的「婆家」就是最權威的裁判,能夠裁奪他們為人父母是否教育有方。
而女兒呢,可能就是精心準備的參賽作品吧。
當然,不是所有父母都會偏心到這個地步;也確實有女婿不被岳父母善待;
但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父母就是真實存在著,他們對女兒的愛,沒能稀釋掉他們落后的性別觀念。
就像@休休 說的:
“爸媽偏袒我老公,我沒覺得自己有什么損失,但我確實感覺到自己被否定了價值。”
“我以為他們是把我當成一棵大樹在栽培,沒想到他們本意是養一盆盆栽。”
不需要女兒為他們遮風避雨,只需要女兒具有觀賞性,吸引來真正能庇護他們的人。
從沒設想過,女兒并不想做老公的附屬品,不想做家族里的“兒媳”,不想做父母的參賽作品,只想做自己。
作者 / 左 拉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一隻鹿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不做盆栽
做參天大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