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柏新材成立于2005年,主要從事功能性硅烷、納米硅材料等硅基新材料及其他化學助劑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我國含硫硅烷制造細分行業中具備循環經濟體系及世界領先產業規模的企業之一。
在其官網的介紹中提到,經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聯合會認定,公司含硫硅烷偶聯劑產品連續六年在全球和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排名均為第一。
2020年,在經過一系列操作后,宏柏新材于2020年8月正式登陸上交所,發行價為9.98元,共計發行8300萬股。
如今回看其招股說明書也不免疑點重重,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宏柏新材2019年計入到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金額為39.67萬元,按照0.35%的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測算,對應的銀行存款余額在1.13億元左右,與該公司2019年末貨幣資金余額1.43億元相差并不大;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其數據便存在些許出入,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利息收入金額僅為4.43萬元,而其2019年下半年獲得的利息收入則是上半年的7倍之多。
若以4.43萬元的利息收入計算,對應的宏柏新材2019年上半年平均銀行存款余額僅在2500萬元左右,而資產負債表顯示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則分別高達8522萬元和1.26億元,均遠高于數據測算出來的平均銀行存款余額。
不僅如此,根據2020年的財務數據顯示,宏柏新材在一季度的利息收入金額僅為5.23萬元,對應的銀行存款余額也僅在六千萬元左右;而2019年末和2020年一季度末列示在貨幣資金科目下的余額分別高達1.43億元和2億元,同樣顯著高于數據測算的平均銀行存款余額。
這也表明宏柏新材上市前日常的貨幣資金存量,遠低于資產負債表日的貨幣資金余額。
另據宏柏新材招股書的披露,在IPO前的幾年中,宏柏新材存在與關聯方相互拆借資金的行為。2017年至2019年,宏柏新材與其關聯方龍蕃實業、衢州衢化、紀金樹拆入資金7957.49萬元,向關聯方衢州衢化、宏柏亞洲、林慶松拆出資金4006.85萬元;其中,紀金樹、林慶松為宏柏新材的實控人,同時紀金樹又系宏柏亞洲的股東。
以2016年為例,宏柏新材曾向衢州衢化無息拆出資金2750萬元,又向衢州衢化無息拆入資金2250萬元,招股書中對于與衢州衢化的資金的拆入與拆出解釋為主要為了滿足衢州衢化的資金需求;更可疑的是,宏柏新材向宏柏亞洲、林慶松拆出資金,累計拆出的金額高達千萬,原因系宏柏亞洲股東紀金樹、林慶松存在個人資金周轉需求。
這不得不令人懷疑,宏柏新材實際銀行存款平均余額顯著低于資產負債表日的貨幣資金余額,與關聯方資金拆借是否存在直接關系。
在成功上市后第二個自然年,宏柏新材在財報上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2021年其營收規模達到了12.8億,凈利潤1.68億,2022年則達到了頂峰,取得了營收16.98億,凈利潤3.52億的成績,在發布財報后不久,他們的股價也一路飆升,最高漲至20.04元/股。
也正是2022年中,宏柏新材的股東里出現了一個神秘人:項春生,2022年末,項春生悄然進入宏柏新材的前十大股東之列。2023年7月至9月間,這位“神秘股東”減持宏柏新材股票逾500萬股,隨后退出前十大股東行列。
巧合的是,和光電子在2016年以員工持股平臺的價格入股宏柏新材,而2019年至2020年間,和光電子的聯系方式持有人疑似為原證監會國際合作部處任副處長項春生,2022年也正是項春生離職滿十年的日子,2021年,和光電子在限售解除后立即減持宏柏新材股票,獲利超六千萬元。
根據宏柏新材最新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來看,公司預計 2024 年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100萬元到-2,800萬元。
從盈利3個億到虧損,宏柏新材僅用了兩年的時間,這也不難理解為何在去年,該公司股東開始批量減持股份套現,2024年8月9日,新余寶隆(持股7.04%)宣布計劃在2024年9月2日至12月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826.5萬股(占總股本3%)。
2024年12月22日,新余寶隆再次發布減持計劃,擬于2025年1月15日至4月14日期間減持不超過1904.8萬股(占總股本3%)
2024年12月22日,持股5.91%的股東吳華宣布計劃于2025年1月15日至4月14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1250萬股(占總股本1.97%)
2024年5月6日,股東江西省和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計劃在2024年5月28日至8月27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371萬股(占總股本0.61%)。
2024年9月24日,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郎豐平宣布將計劃披露之日起 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即2024 年 10 月 23 日~2025 年 1 月 22 日)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股份合計不超過 340,000 股(即占公司當前總股本的 0.0558%) ,占其直接持有股份的 24.66%。
2024年11月6日,公司控股股東宏柏化學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宏柏轉債”120.88萬張,占發行總量的12.59%。
此外,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費用也在2023年出現了下滑,由2022年的6215.7萬元降至2023年的4096.6萬元,降幅達到34.09%。同時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研發人員中,有過百人數僅為大專學歷,雖說不能以學歷來判斷行為,但作為一家專業化工領域的公司,在研發方面選用大量專科學歷的研發人員,屬實有些令人不解。
或許是面對種種蹊蹺的資本迷局,亦或是面對業績的大跳水,該公司三名獨立董事張工、朱崇強以及周世權在發布2023年財報后紛紛選擇離任,并且至今未發布公告聘任新的獨立董事。
眾所周知,自康美藥業一位獨董被判賠2.46億元以來,各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均采取了謹慎的態度,而此次獨董的集體辭職是否能夠點醒熱衷于資本游戲的宏柏新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