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與華為正尋求智能汽車合作的新方式,或打破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合作模式的常規。雙方的“尚界”項目付諸實踐后,將填補價格空白,但也呈現靈魂(智能汽車核心技術)主導權之爭
文|王靜儀
編輯 |李皙寅
上汽集團(600104.SH)與華為的合作還未迎來官宣時刻,但各項細節正逐漸浮出水面,合作品牌“尚界”或將成為上汽與華為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資料顯示,華為和上汽稍早前均提交了“尚界”商標申請,覆蓋了從整車到維修等多個細分領域。
2月11日,有市場傳聞稱,華為與上汽將采用智選車模式(華為深度參與造車)合作,新品牌定位年輕化市場,售價在17萬元-25萬元之間。對此,面對《財經》相關問詢,雙方當事人未給出有效回應。
《財經》從接近上汽人士處獲悉,2024年下半年雙方高層就在接觸,上汽將在自身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與華為達成與其他車企都不同的合作模式,“雙方的合作是多邊的,肯定不止再造一界”。
盡管合作細節尚未落定,資本市場反饋積極,自2024年11月以來,上汽集團股價累計漲幅近四成。2025年2月11日漲幅為4.57%,收于19.01元;2月12日開盤下跌約2%。
靈魂主導權之爭:
上汽與華為的合作挑戰
上汽和華為自2024年底開始接觸合作,但談判膠著,合作方式、合作范圍幾經變更。
首先是合作模式。雙方一度考慮采用HI+(華為給車廠提供整體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模式,最終轉向“智選車”模式。
根據媒體報道,雙方在產品定義、功能開發、品牌定位、營銷策略等方面的話語權會有所調整,并不完全沿襲現有“四界”的工作分工,屬于“一事一議”,按具體車型而定。
其次是合作車型,在飛凡、榮威之間不斷更迭。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內部人士消息,原定是飛凡尚未上市的中大型SUV車型RC7(內部代號ES37),在2025年1月切換成內部代號為ES39的榮威旗艦SUV作為原型車,更新內部代號為RH-A(R為榮威,H為華為),該項目已經移交給華為。
據相關媒體報道,首款車基于榮威一款車型而來,外觀改動不大,核心是與華為電子電氣架構、智能技術的融合。華為將運用其產品與營銷經驗,重新打磨產品。新車預計將于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場。
尚界體現了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尋找融合平衡的新嘗試。從談判的膠著就能看出,這場合作并非簡單的技術互補,更涉及雙方在產品定義權與品牌主導權的反復博弈,反映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深層角力。
2021年,上汽集團時任董事長陳虹提出“靈魂說”,強調車企在智能化轉型進程中必須掌控核心技術,這也反映出上汽對于合作與自主發展的審慎態度。
現在上汽和華為的合作傳聞,被認為上汽開始擁抱智能化領域的頭部企業,從而重振不佳的銷量現實。
多位上汽體系內的高管向《財經》表達了類似的意思:現任管理層與華為洽談合作,并非如傳聞所稱,拋棄了前董事長陳虹提出的“靈魂論”。陳虹2021年年中提及的靈魂論有當時的產業時代背景,上汽體系內一直有很強的自主產業鏈能力,那幾年甚至在孵化專精特新供應鏈小巨人謀求獨立上市,當時陳虹認為包括上汽在內的強勢主機廠能夠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里。“現在上汽決定和華為溝通洽談合作,也是建立在上汽自身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和別的車企和華為的合作大不相同?!?/strong>一位相關人士如是說。
《財經》了解到,上汽體系內的零部件子公司眾多,近年來從零部件子公司到各大主機廠甚至到集團出任領導崗位的人選越來越多。最有名的就是賈健旭和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他們熟悉供應鏈,并有很強的把控力,這正是上汽集團現階段所需要的技能。賈健旭在近三個月內的多次中高層骨干會議中強調對零部件企業的職責和定位重新劃定,言辭懇切但堅定。
銷量壓力下的破局:
上汽借尚界搶占年輕市場
作為蟬聯中國汽車銷冠十幾年的龍頭車企,上汽集團近年處于持續轉型陣痛之中,利潤下滑明顯。
最新公告顯示,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15億元到1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22億元到126億元,同比減少87%到90%;預計2024年歸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1億元到-60億元,與2023年同期相比,將減少141億元到160億元,同比減少141%到160%。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上汽集團解釋稱,主要是因為燃油車市場下滑、價格戰空前激烈,公司銷售收入減少,毛利下降,現金流入減少。
銷量方面,上汽集團2024年實現整車批發銷量401.3萬輛,比上年同期減少20.07%。旗下多個子公司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銷量下滑。在燃油車市場整體趨勢走低、電動車價格戰白熱化的背景下,上汽集團的銷售壓力顯而易見。
其中,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的銷量下降最為顯著,2024年銷量為43.5萬輛,相比2023年的100.1萬輛下降了56.54%。乘用車板塊的銷量也出現了28.3%的降幅,從2023年的98.6萬輛降至2024年的70.7萬輛。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銷量下滑幅度相對緩和,分別為5.51%和4.49%。
新任上汽集團總裁的賈健旭去年底在內部會議上表示:“要學會跪著做人,才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正是在這番表態的同時,上汽和華為的談判持續進行,鴻蒙智行旗下“第五界”箭在弦上。
當前華為與多家車企組建了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鴻蒙智行,并與合作車企推出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四大品牌,覆蓋了23萬元-100萬元價位的市場。
其中,問界由華為與賽力斯(601127.SH)合作;智界由華為與奇瑞汽車合作;享界由華為與北京汽車(1958.HK)合作;尊界則由華為與江淮汽車(600418.SH)合作。
2024年鴻蒙智行全系車型全年累計交付量達44.5萬輛,其中問界M9上市12個月累計大定數量突破20萬輛,連續穩坐中國市場50萬元以上豪華車型銷冠寶座。
相較于之前的四個品牌,尚界面向更年輕化市場、售價更低,36氪援引消息人士報道,車型售價會在17萬-25萬元區間。
尚界有望填補鴻蒙智行體系里的價格空白,但將直面比亞迪等勁敵。華為主導智能技術整合與營銷策略,上汽發揮供應鏈管理優勢,能如何攪動這一市場,有待市場檢驗。
隨著科技企業在汽車技術領域的日益滲透,傳統主機廠逐步陷入“何去何從”的困局,其如何守牢并發展核心價值,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而華為與上汽的合作有望探索一條不同類型的融合模式,即保持傳統車企的部分獨立性,同時整合科技公司的核心能力。它的成功或失敗,將直接關系到未來智能汽車產業的生態重塑。
責編:王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