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真正跟我們普通人接近的,不是哪吒,也不是無量仙翁,或申公豹,而是陳塘關的眾多普通百姓。
他們原本有著幸福的生活,先是遭遇了魔丸降臨,把大家禍害的不輕。隨后又卷入了李靖跟龍王的爭斗中,最終淪為了無量仙翁污蔑東海龍王的棋子,無一幸存。
因為太乙真人貪酒,玩忽職守,被人掉包了靈珠和魔丸;因為申公豹的不服氣,非要暗中搗亂,挑撥龍王跟哪吒的仇恨;更因為無量仙翁的野心,拉上了陳塘關全體百姓做陪嫁……
可惜,到最后,除了哪吒他媽,其余人全都活得好好的,唯獨沒了陳塘關百姓。
楊角風談《哪吒之魔童鬧海》:西游記快翻爛了,終于搞清了《哪吒2》陳塘關百姓,為何下場凄慘?
一、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后哪吒跟敖丙都被天劫擊中,肉身被毀,太乙真人這邊還在想辦法重塑肉體,那邊的申公豹就去龍宮找東海龍王拱火了。
最終,東海龍王因為敖丙的死而發怒,決定小小懲罰一下李靖全家,及陳塘關百姓。
因此,陳塘關遭遇了第一次圍攻,申公豹拿著西海龍王的裂空爪,劃破天空,放出了龍宮底下被鎮壓的妖族,開始進攻陳塘關。但是,那一次進攻,最終因為敖丙的突然出現而停止。除了守城將士們有傷亡,倒也沒有傷到城中的百姓,大家暫時是安全了。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無量仙翁的陰謀逐漸得逞,陳塘關百姓成了其手中的棋子。他本想用木龍滅了陳塘關,并甩鍋到龍族身上,卻沒想龍族那邊出了叛徒,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和北海龍王為了逃離地牢,選擇了跟無量仙翁合作。隨后,西海龍王劃破天空,將巖漿灌入陳塘關,至此,陳塘關全體百姓都被巖漿所吞沒,全都成了碳化人。
哪吒得到消息后,一路大哭著跑回陳塘關,邊跑邊喊著“爹”、“娘”,并在發現自己親娘的一頂頭盔后徹底破防,淚水奔涌而出。
隨后無量仙翁也趕到了,并發出一句感慨,給整個事件定了性:
“龍族屠戮無辜百姓,犯下這滔天惡行……”
這也是全影片中,唯一一個提到要替陳塘關百姓“報仇”的人,還是一個反派。
二、
陳塘關的百姓就這么死了,無量仙翁沒有表現出一絲憐憫,太乙真人也沒有表現出對他們死亡的憤怒,就連哪吒憤怒的也僅僅是自己的母親死了,還被仙人欺騙了,而不是百姓。
而死亡的眾多陳塘關百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無外乎被巖漿逼著逃到屋頂上,并將小女孩圍在中間緊緊抱在一起,最終成了碳化的一家三口。
這一家三口在影片中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路人甲,實際上,從第一部到第二部也做足了鋪墊,出場次數并不少,是有血有肉有故事,活生生的人。
比如一家三口的母親,在哪吒出生的時候,被發狂的魔童撞倒在地。于是,她的兒子要報仇,這才成立了伏魔幫,帶著一群小伙伴想辦法給哪吒點顏色看看。雖然他跟哪吒有仇,幾次交鋒都沒有占到上風,但最后被哪吒的犧牲所感動,決定成立哪吒幫,再不跟他作對了。
估計他的父親早亡,也讓小小的他,從小就產生了保護母親和妹妹的擔當。
而伏魔幫的老大,還有一個妹妹,也就是《哪吒1》中被海夜叉抓走的小女孩。當時確實是哪吒拼盡全力將其救下,但是陳塘關的百姓并不信,并一致認為是哪吒搶走的小女孩。而這個小女孩,也是最早向哪吒釋放善意的孩子,還跟他一起踢毽子。
可惜,就這么三個有情有義,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就這么沒了,沒了。
三、
除了這一家三口,還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百姓,全都因為這場劫難,丟了性命!
比如哪吒出生的時候,一大群人堵在李府門口,有一心要幫忙介紹對象的媒婆,有演奏小團隊即興表演《靈珠降世》,還有單純就是過來道喜討喜的。
再比如哪吒在重塑肉身的過程中,一群百姓幫忙挖蓮藕,熬藕汁。這其中也不乏搞笑的成分,有挖鼻涕的,有摳腳丫子的,還有身上貼的膏藥掉里面的……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被感染了。
總而言之,在影片中,這些人物的塑造并不是一個個數字,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著自己的愛好,和生活。
作為陳塘關的父母官,不能說他們不體恤百姓,否則也不會精心備戰,對抗龍族保護家園了。而且,在第一波進攻結束后,李靖也是拉下臉面向申公豹求情,能否搞一些草藥來,他要救治受傷的將士和百姓。
可是,面對三條龍的進攻,作為陳塘關守將的李靖夫婦,卻選擇了被石化。要知道他們倆可是人族里面,唯二兩個可以上天遁地的高人,他們要是都躲了,那手無寸鐵的百姓,更是必死無疑。
當然,敵我力量懸殊,這個時候硬拼也是死,很好理解。但是,影片中總感覺少點什么,尤其是李靖夫婦活下來后,并沒有體現出對百姓的那種憤慨。面對殺了陳塘關百姓的始作俑者,就打了一頓,就完了?
四、
有人說,這是因為陳塘關的百姓對哪吒不好,他們之間沒有情感交流,所以不心痛。
也有人說,影片的篇幅有限,雖然渲染了陳塘關百姓的死狀。但實在沒有多余的時間去讓李靖夫婦、太乙真人,乃至影片的主角哪吒和敖丙去悲傷百姓的事。畢竟,哪吒的親娘都化成丹了,他哪還有精力去悲傷別的人。
幸虧我(凡是賬號名不是楊角風發作的均為抄襲)熟讀《西游記》,這也是封神演義也好,各類改編的影視劇也罷,它們的祖師爺。可以說,這些作品最初的設定,均來自于西游記這本書。那么,在《西游記》中,普通百姓成了棋子被屠殺,有沒有大神憐憫呢?
其實,甭管是古代,文學作品,還是現代實際生活中,具備同情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對于普通人來講,絕大部分人都具備一顆憐憫之心,也富有極大的同情心,但也僅此而已。因為甭管我們同情或者不同情,那些受難或者受災的百姓,都對他們的生活起不到多大的影響。當然,也不能說絲毫沒有,至少在網上表達一下同情心,也能喚起個別某些有能力人的同情心。
而哪類人具備同情心,或者憐憫之心,就顯得非常重要呢?
大人物!
也只有他們,才能決定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生活好壞,幸福與否,甚至生死問題。
五、
同樣,某些大人物的成長史,也是從尋求大人物憐憫,到成為大人物去憐憫他人。
比如天庭三大反骨之一的孫悟空!
他跟哪吒不同,哪吒那小子一出生就表現不凡,自己在家里坐著師父就找上門了,從小就不知道挨欺負這三個字怎么寫。
但孫悟空就不行了,在他還僅僅是一只猴子的時候,可謂童叟無欺,人畜無害。在他有求于大神傳授武藝時,他就會把自己說的更可憐一些,比如面對菩提祖師時自我介紹:
“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兒就罷了。”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當他擁有了一身本領后,可就再也不是當初的他了,回到花果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劈了混世魔王,連同他那一窩小妖:
“領眾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
要知道,孫悟空不在花果山的那段時間,人家混世魔王也不過是抓幾只小猴去伺候,至少沒有傷害他們性命。
當然,強中自有強中手,取經路上,孫悟空從來不會對小妖們心慈手軟。但是,若遇到比自己還狠的人,即便是東來佛祖,也是嚇得直哆嗦:
“東來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萬罪,萬罪!”
同樣,孫悟空在沒戴緊箍兒之前,對待唐僧是一個態度。在戴上了緊箍兒之后,對待唐僧又是另外一個態度,畢竟猴子也怕疼。
六、
唐僧也算是得道高僧了,面對不公的事,他往往都會產生同情心,并命令徒弟們去幫他完成心愿,比如在烏雞國、寶象國、比丘國等。
但他也是看人的,若是遇到觀音菩薩的寵物金魚精下凡,一看情況不對,也要跑路的。也正是因為急著跑路,結果著了靈感大王的道兒,連人帶馬都掉落通天河中,以至于豬八戒都嘲笑他要改名了:
“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陳到底也。”
在比丘國,唐僧倒是憐憫心泛濫,見國王要吃小孩子心肝,心痛的都走不動路,一個勁讓孫悟空救孩子。可是,等到見了國王,被國師點名要吃心肝后,嚇得連師父都不要當了,給孫悟空磕頭都行:
“你若救得我命,情愿與你做徒子徒孫也。”
包括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陳家莊的百姓見到她,是救星到了,自己的性命有救了。但是,對于通天河里面的生靈來講,卻不是什么好事,因為自己的死期也到了:
“原來那里邊水怪魚精,盡皆死爛。”
對于鎮元子來講,觀音菩薩降臨五莊觀,那是蓬蓽生輝,得熱情款待。但是,對于長安城的土地來講,觀音菩薩到來,是福是禍可就說不清了:
“行至大市街旁,見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徑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膽戰,知是菩薩,叩頭接入。”
是啊,萬一說錯了什么話,做錯了什么事,菩薩發起怒來,不光工作不保,搞不好性命都沒了。
七、
之所以舉上面的幾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普通老百姓如果沒有成長為大人物的機會,那就只剩下請求大人物的憐憫了。
其實甭管是《西游記》,還是《哪吒之魔童鬧海》,亦或者其他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普通老百姓都是作為某種物品,附庸在大人物身上的。
就比如陳塘關的百姓,明明是哪吒“害了”敖丙,可東海龍王卻不想著殺哪吒,亦或者牽扯到不想哪吒被殺的李靖夫婦。他卻動不動就講,讓陳塘關的百姓為自己的兒子償命。要知道,就算是龍族圍困了陳塘關,但也擋不住李靖夫婦和哪吒啊。
換言之,哪吒和父母打算走人的話,龍族根本就攔不住他們,殺百姓也就成了單純的泄憤了。
在今年的另一部封神類型的電影《封神之戰火西岐》中,也有類似的情節,明明是姬發惹怒了紂王,可同樣是整個西岐的百姓遭殃,紂王給太師下達的命令,也是殺光西岐所有的百姓。
即便姬發自己把自己綁了去謝罪,也難以改變西岐所有百姓,將被殺光的下場。
好在姬發確實是個有擔當的小侯爺,選擇了跟百姓一起抗爭,并最終贏得了勝利。但凡他要是跟李靖夫婦一樣,災難來臨時,選擇了石化退縮,而不是勇往直前,那西岐的百姓也將會尸骨無存。
也就是說,大人物還有選擇,逃還是守,而普通百姓根本就沒有選擇,只能選擇跟城池共存亡。
八、
這些還是有外敵入侵的時候,但有時候傷害百姓的,不一定是外人,而恰恰是自己的君王。
在《西游記》中就存在好幾個國家,君王好殺成性,希望殺人,比如祭賽國國王,國寶丟了不去找,自己在家里殺和尚玩。還有車遲國國王,就因為身為道士的三大國師會求雨,就把怨氣發泄到和尚身上,害死了不少。
這倆國王殺和尚,好歹還有個理由,一個是弄丟了國寶,一個是不會求雨,可滅法國殺和尚,可就毫無緣由了,連前來送信的觀音菩薩都納悶:
“那國王前生那世里結下冤仇,今世里無端造罪。二年前許下一個羅天大愿,要殺一萬個和尚。”
除了要和尚命的,還有拿自己子民的孩子下手的,比如比丘國國王,要殺一千多名小孩取心肝吃。
可以說,整部《西游記》中,最聽話,最沒脾氣,任由他人宰割的百姓,就這一家。傲來國被孫悟空偷了武器,人家后來逮到機會,都組織了不少獵戶打上花果山,活捉小猴子。
祭賽國的和尚們,突然大街上見到了唐僧師徒,過去就喊冤:
“爺爺,我等是金光寺負屈的和尚。”
車遲國的和尚們,因為做夢說有齊天大圣會救他們,都能咬著牙堅持,等待被解救的那天。
可比丘國的父母們,面對國王的一紙命令,竟然是自己將孩子裝進鵝籠,掛在門口。唐僧師徒走過的時候,沒有一個父母守在孩子身邊,甚至連一個哭的都沒有。
九、
如果這些當父母的,礙于國王的權威,在家里偷偷哭也行,可惜,他們還得強顏歡笑,開門迎客做生意:
“酒樓歌館語聲喧,彩鋪茶房高掛簾。萬戶千門生意好,六街三市廣財源。”
要知道,見到這種場景,連一向膽小怕事的唐僧都心痛不已,一個勁喊這是昏君,這是昏君,卻沒有聽到一個百姓說句憤怒的話。
可以說,若不是唐僧同情他們,拿緊箍兒咒威脅孫悟空,讓他去拯救這些孩童。那他們的孩子被開膛破肚,挖了心肝之后,當地的百姓依然不會有所行動,依然會混混沌沌的活下去。
但這種人類之間的互相傷害,只要出來個類似孫悟空這種神仙級別的大人物,給攪和一下,都能避免悲劇的繼續發生。
可若是遇到大神來禍害百姓呢?
比如獅駝國,全國的百姓都被吃了,近在咫尺的靈山佛爺選擇了視而不見。遠在天庭的玉帝,也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聞不問。
這還是妖怪過來禍亂人間,最后被孫悟空逮到機會捅到了佛爺那里,如來佛祖就算再會狡辯,也不能說大鵬鳥做的對。
但對于大鵬鳥的處罰,卻僅僅是當自己的護法,不允許再到處亂跑了,怕他不愿意,還特意加上一句:
“我管四大部洲,無數眾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十、
這種好歹還能找到更大的神來主持正義,雖然獅駝國的百姓死光了,雖然沒人再記起他們,好歹有人來處理了。
可若是三界的大天尊跑下來禍害百姓,可就沒地方說理去咯,比如鳳仙郡的大旱:
“一連三載遇干荒,草子不生絕五谷。大小人家買賣難,十門九戶俱啼哭。三停餓死二停人,一停還似風中燭。”
這一點就特別像《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陳塘關百姓了,明明是哪吒惹的禍,到頭來犧牲的卻全是普通老百姓。是啊,明明是郡侯惹怒了玉帝,到頭來遭殃的卻是鳳仙郡的百姓。
貌似郡侯跟李靖夫婦一樣,惹了禍,也在盡量救助百姓,其實不然!
后者是直接選擇了放棄,而前者是,明明自己有能力救助更多的百姓,卻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了理所當然。
別看郡侯又是貼榜,又是忙活著求雨啥的,可全郡三分之二的人都餓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似風中燭,郡侯卻沒想過開倉賑災。
他家的食物多得可怕,連豬八戒這種在陀羅莊一頓飯吃七八百人一個月口糧的飯量,都能吃飽。卻不想拿出來給當地百姓,不知道能救助多少的人。
在郡侯的眼中,錢根本用不完,隨便賞,動不動就給千金酬謝,可在百姓的眼中呢:
“……斗粟百金之價……十歲女易米三升……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甚至,在雨求下來,老百姓依然餓著肚子的時候,他開始大擺宴席款待唐僧師徒:
“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謝,扳留將有半月……”
所以,玉帝在這件事上做法太殘忍,這郡侯也不是什么好人,也難怪孫悟空臨走時會諷刺他:
“果是賢才能干的好賢侯也!”
總而言之,社會就是這么殘酷,就像角風我玩某款游戲一樣,被一個氪金佬往死里欺負,跟他理論的時候,他就說了:
“如果靠耍嘴皮子,講道理,就能讓對方認慫的話,那我的錢豈不是白充了?”
如果靠講道理就能阻止對方欺負自己的話,那這個世界也就沒有戰爭一說,大清也不用簽訂那么多不平等條約了。
是啊,如果一介凡人跑過來跟我這種修煉成大神的神仙講,我這樣做不道德,那我這個大神豈不是白修了,又怎么體現當神仙的樂趣呢?
說白了,你我皆是陳塘關百姓,除非自我修煉成大人物,才有人過來跟你講道理,否則,只有自求多福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電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