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表面上與常人無異,
只是偶爾要偷偷溜去廁所,
干凈光鮮的衣服之下,
一個袋子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也時刻蹂躪著他們尊嚴。
他們就是“造口人”。
【失去肛門,是怎樣的體驗?】
44歲的腸癌患者吳先生分享了他的故事。
2019年2月份,吳先生出現了便血、腹瀉等癥狀,自以為是痔瘡,一直沒有去醫院檢查。
到了2020年,情況加重,便血、腹痛、消瘦、貧血接踵而至。他才到醫院,在當地醫院檢查發現低位直腸癌,腫瘤位于直腸前壁齒狀線上方2cm,病變就在肛門口,且因為距離肛門較近,無法保肛。
術后,吳先生在腹側做了腸造口,成為了一名“造口人”。
至此,吳先生的生活也完全被顛覆了,每天都要傾倒4、5次排泄物,讓他不堪其擾。
“很多人聽說切肛造口,第一反應就是:不做!人在肛門在!”吳先生苦笑著說。
確實,對于低位直腸癌患者來說,既要保命,也想保肛,這是他們最迫切的愿望。
【能否“保肛”、關鍵看3點】
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李劍說:“肛門保還是不保,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系,主要還是取決于以下三點。”
01 腫瘤距離肛門的遠近
直腸是距離肛門15厘米以內的腸段,根據位置可分為:
高位直腸癌(≥10cm):保肛幾率大
中位直腸癌(5-10cm):保肛可能性較大
低位直腸癌(≤5cm):保肛幾率降低
如果腫瘤距離肛門太近(極低位直腸癌),為了徹底切除病變,往往無法保肛。
02 腫瘤的累及程度
如果腫瘤體積過大、侵犯周圍臟器、分化程度差,即使嘗試保肛手術,也很難保證術后效果。這種情況下,通常建議切除肛門,以確?;颊叽婊睢?/p>
03 腫瘤的分化程度
術前病理判斷為高中分化腺癌的患者,即便是極低位直腸癌,也有較高的保肛幾率,如果是分化較差的低分化腺癌或粘液腺癌,其沿腸壁浸潤范圍廣,對于這一類極低位直腸癌患者,不建議保肛。
【早篩查,才能早發現!】
腸癌發現得越早,保肛的可能性越大!李劍提醒,以下高危人群需定期篩查:
40歲以上,特別是50歲以上人群;
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或息肉病史;
長期便血、腹瀉或便秘交替;
長期高脂、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愛吃燒烤、腌制食品;
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
建議普通人群從50歲起,每5-10年做一次腸鏡;高危人群從40歲起,每1-2年做一次腸鏡,有癥狀盡早就醫。
【造口人該如何護理?】
河南省腫瘤醫院造口傷口治療師張玉姬表示,造口并不意味著生活的終結。只要學會正確的護理,造口患者也能適應新生活,重拾信心。她總結了一首口訣,幫助大家記住造口護理要點:
一揭二查三清洗
四量五裁六佩戴
剪后記得要撫平
佩戴之后輕按壓
謹記口訣輕松戴
健康生活每一天
一揭:自上而下的順序揭掉,一手按壓皮膚,一手緩慢揭除底盤。
二查:檢查底盤下有無排泄物、黏膠有無溶解、皮膚顏色有無變色、表皮有無破損。
三清洗:用生理鹽水或溫水進行清洗。
四量:用造口卡尺在造口根部進行測量。
五裁:用彎剪進行底盤裁剪,直徑大于造口根部約1mm-2mm。
六佩戴:自下而上的順序佩戴,底盤開口正對造口均勻按壓。
飲食方面
多吃水果、蔬菜、乳制品;少吃卷心菜、洋蔥、豆類、紅薯等產氣食物;避免辛辣、碳酸飲料、油炸食品、糯米、巧克力等易引起腹瀉或便秘的食物;吃飯要慢,避免吞入過多空氣。
洗澡方面
術后恢復后可淋浴,但禁止盆??;洗澡后應更換新的造口袋。
運動方面
完全康復后可進行散步、慢跑、太極拳等輕運動;避免劇烈運動,防止造口損傷。
造口護理
保持周圍皮膚清潔干燥;避免使用酒精、雙氧水、碘伏等消毒液;發現底盤下皮膚發紅、疼痛、破潰,及時就醫。
張玉姬說:“在醫學的進步下,越來越多的造口人學會護理、重建生活。希望社會能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和支持,讓他們勇敢面對新生活?!?/p>
(陳玉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