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1
「我們拒絕讓我們等待白馬王子的父權制。」
「女人的笑聲,就是要穿透墻壁,那才是幸福。」
當我在《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的扉頁上看到這兩句,我當下就覺得:想讀!要讀!
我覺得,「白馬王子」,往往是一種被父權社會建構出來的專供女性的幻覺。
之前看過一句話,大意是,你以為你愛上的是男性角色,其實你愛上的是創作出「他」的女性創作者的靈魂,我非常認同。
我閱讀口味很雜,平時也會看耽美文學。上述這點在耽美中非常明顯。
男主們的光芒,是因為女性創作者會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投身到了他們身上。
言情偶像劇也是如此。和耽美作品一樣,很多偶像劇的創作者都是女性。
她們了解女性在現實中的渴求和缺憾,知道如何為女性提供精準幻覺。
生活繁累,有時難免需要幻覺解壓。
但如果女性相信并沉溺這種玫瑰色幻覺,乃至喪失了現實檢驗能力,那要付的代價往往是血色的。
至于,「女人的笑聲」那句,則讓我想到,之前聽播客時,有女主播就說,有聽眾抱怨她笑得太多,笑聲太大。
我現在會覺得,這種評論,我們女性完全不用在意。
想笑就笑,放聲去笑。
我們無拘無束的笑聲不僅能解放我們自己,還能感染更多人,給世界帶去快樂能量。
至于那些聽女性大笑,就覺得不舒服,哪里不對的人,就讓他不舒服去吧。
2
說回《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它緣起于一檔在韓國很受歡迎的女性主義播客「乙們的驢耳」,播客中的精選內容集結后成了這本書。
第一眼我就覺得這播客的名字很特別。
「乙們的驢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拿這個問題,問了chatgpt。
它告訴我,「驢耳」表達取自韓國民間故事,類似于西方的「國王的驢耳」。
「驢耳」代表的是不為人知的真相或上位者的真面目。
而「乙」指的是權力弱勢方;與其相對的是「甲」方,也就是權力強勢方。
那么,「乙們的驢耳」,或許可以理解為,權力下位者說出的關于權力的真相。
在這個播客里,女性主義學者、記者、評論家聚在一起,分析韓國乃至世界娛樂文化產業中的厭女問題。
不僅指出癥結,還給出建議。
我看時,頻繁點頭,多處文字都讓我想要劃線。
比如,書中談到韓男綜藝時,有位之前做文化記者的嘉賓,說自己曾經很喜歡一個男藝人的組合。
直到這些男藝人發表非常嚴重的厭女言論,她才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為什么會對這樣的男性有好感,并意識到「自己把男性營造的虛偽又無理的形象都解讀成了魅力」。
她之前沒有仔細想過,那種「『「男人味』的豪放態度,其實是充滿厭女情緒的,甚至可能是罪惡的。」
書中寫的這點,不僅啟發,甚至直接影響了我的工作。
比如,前不久有一個活動邀約,讓我采訪一位男性公眾人物,基調是正面宣傳。
我在做案頭準備時,發現他過往有厭女言行,也引起過鄭毅,但我并沒有看到他為此反思或道歉。
或許長期浸淫在厭女文化中的人,不僅難以意識到自己言行對女性的冒犯,反而會因為自己沒有被懲罰,甚至被追捧,而在這一過程中,更加確認自己的權力,甚至將厭女行為,作為獲得更多「兄弟」的投名狀。
于是我喊了停,向合作方表達了我的困惑和疑慮。
我們真的要把他作為榜樣,向大眾推出嗎?
隨著性別平等意識的普及,有一天,即便不是當下,會不會有更多人意識到他言行的問題,到時候,輿論不會反噬嗎?
說實話,我并不想在合作中,做那個麻煩的、惹事的、打斷計劃的人。
但我忍不住想,如果就這樣閉著眼睛推進下去,真的是對的嗎?
也是在這次溝通過程中,我也發現,哪怕只是和合作伙伴表達自己的不安,也是有用的。
這個過程本身會給參與的各方提供一個被遮蔽的女性主義的視角。
而一旦人們開始從這個視角去看、去思考,有時,改變就會比想象中更容易發生。
比如,在我和合作方溝通后,這個活動后來被擱置了。
我感覺松了口氣。
From《她在憤怒時最美》
3
書中還聊到,為什么在韓國社會,家庭綜藝那么流行。
有嘉賓指出,「當社會安全網崩塌,人們只能各自謀生時,他們需要一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的共同體。
在韓國社會的想象中,實現這個共同體想象的只有家庭這一種形式,而且還是那種以異性戀為中心、以婚姻契約為基礎的核心家庭形象。
如果不把女性塞進這個關系網中, 就無法進行想象。」
哇,想要為這段話起立鼓掌。
同時,這點或許也可以解釋韓國綜藝另一現象的原因——
年輕的女性藝人在綜藝中,往往會「被當成漂亮的背景板,」或者是「某個人的戀人或潛在對象」——這其實是那些對女性有著刻板印象的綜藝從業者和觀眾的合謀。
因為這兩種對待女性藝人的方式,其實都是在間接地規訓女性,要提供可觀賞性,要進入婚戀關系。
這其實是在否定女性以自身的獨立存在,被看見、被認可的可能性。
From韓綜《爸爸,我們去哪兒?》第一季
書中還聊到,為什么在韓國,像《爸爸去哪兒》這類綜藝,會讓「父親和女兒」的組合走紅,為什么很多男藝人能吃到「女兒奴」的人設的紅利。
與此同時,在綜藝里對兒子寵溺有加的母親,卻不會被稱為「兒子奴」。
有嘉賓就犀利指出:「因為『兒子奴』太平凡了。所有的母親都『應該』是『兒子奴』。」
針對女性綜藝人少的情況,書中也分析道:「并不是沒有有趣的女性綜藝人或者某位女性能力有問題,而是看待女性與男性的雙重標準,厭女等韓國社會的性別歧視意識直接反映在了綜藝領域。」
書中講到,在韓國綜藝里,女性往往不能有「一絲負面氣息」,「必須爽朗,必須互相珍惜,顯得完全沒有心眼才可以」,而「男性就可以有多種多樣的形象,可以依靠的大哥,寒酸的大哥,愛嘮叨的人……」
「韓國社會好像不太喜歡看到女人過得好。
在綜藝里……女性明星會因為非常小的事情,被打上不招人喜歡的標記。」
比如,在綜藝里,女團成員表現出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就被猛烈批評,「但一直以來對男性藝人包括歷史知識在內的常識不足,大眾卻從沒在意過。」
書中還指出,當有「男性藝人在節目上因為厭女言論引起社會風波」,有女性對此發出批評,「就會有人說『女人是不是想把男人的飯碗都砸爛?』這樣的話,但事實上這些人的飯碗從來沒有被砸爛,反而是表達不滿的女性失去了飯碗。」
另外,在韓國綜藝中,當男性提倡女性主義,往往會得到肯定;而女性說,則可能會被污名化,甚至面臨危險。
本書創作者之一的至恩說,她在聽到了一些女性主義者被輿論攻擊的情況后,「開始理解她們為什么不太出現在媒體上了」。
雖然她希望更多女性發出自己的聲音,但也「太清楚她們不得不猶豫的理由」,所以「現在的我作為觀眾,會支持女性,也會更寬容地評價她們。」
4
這本書的第二章叫「女性如何工作,如何成為商品」,大概占了全書三分之一的篇幅。
為什么在一本從女性主義視角聊大眾文化的書里,作者們會花如此大的比重探討女性在勞動市場中的處境呢?
書中序言部分的這段文字或許可以作為一個解答:
「一個社會的厭女文化是無法與其政治、經濟體制分割開來的,韓國也是如此。
將女性禁錮于照護類勞動并貶低這種勞動的文化,導致了勞動市場中對女性的歧視現象;
勞動市場中對女性的排擠,在大眾文化中則延續為『代表性的女性消亡』。
在無法想象女性故事的社會中,女性的政治性權利經常被侵犯。
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相互影響,形成了一個難分因果關系的惡循環。」
但若往正面想,女性權益,在政治、經濟、文化任何一個領域得到改善,也會對其他領域產生積極影響。
這大概是這本研究大眾文化的書,也會展開討論女性的經濟處境的原因。
在這一章節里,我讀到了對女團成員處境的思考。
書中指出,在韓國「10年里共有200多個女團出道,但能給大眾留下印象的只有22個,這就意味著女團之間有非常激烈的關注度競爭。
為了吸引眼球,不得不用更刺激、更出格的表演和服裝來展示自己。在這種競爭下,女團被卷人了更惡劣的境況中。」
書中舉了女團GFRIEND的一名成員,「在下雨天的舞臺上跳舞,摔倒了七次」,還繼續跳的例子。
這看似是女團成員的自主選擇,但其實是殘酷競爭讓女團成員不敢不繼續跳。
但「其實不應該讓表演者在這樣的舞臺跳舞」,「她們有權利在更安全的勞動環境中追求夢想」。
而「這是女團無法自主解決的問題,所以勞動安全保障的制度化是極其必要的。
其實,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所有人都處在無盡的競爭中,所以我們才需要勞動基準法。」
書中還提出了對「熱情勞動」的擔憂——
「『年輕人只要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暴露在危險中也沒有關系』——這種思維是有問題的。
是『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是『我被壓榨也沒關系』。」
書中還介紹了在韓國,色情產業和整形、貸款行業相互勾連的產業鏈,揭示了女性從業者困在其中,難以脫身的隱秘原因。
「色情產業并不是讓女性零成本賺錢的行業,而是一種需要『女性化再生產』的產業」,因為「女性性工作者并沒有在販賣自然形態的身體,她們也在販賣自己『購買』來的身體。」
「在色情服務場所中,無論多么漂亮的女性,都會認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她們總是被責罵,因為這些服務場所會對她們持續進行『價格打壓』——『你又不是最好看的,得到這樣的待遇很正常』。
在這樣的打壓之下,一方面,女性會產生『如果我變得更漂亮的話,待遇也會變高』的幻想,持續地在自己的身體上投入更多錢。
另一方面,服務場所的老板也會一直要求女性花錢,因為他們和整形外科、高利貸相互勾結,把女性介紹到整形外科或貸款公司,他們是有手續費的。
江南整形外科最大的客戶群體就是在江南工作的女性性工作者,她們一直經受著貸款的誘惑,同時耳邊『你長得很丑,要修修這里,動動那里』的咒語也不會停止。」
我讀這段時,眼前浮現了人在巨大的倉鼠球里徒勞往前奔跑的畫面。
看似不停前行,實則滯留原地。
5
我之前在看《82年生的金智英》時,知道了「媽蟲」這個詞。這是一個用來羞辱全職媽媽的詞,認為她們不工作,靠丈夫收入生活,是家庭蛀蟲。
這個詞完全否認了全職媽媽育兒和家務勞動的價值。
但我沒想到的是,韓語里居然還有一個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詞,叫「拿鐵爸爸」。
《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中寫道,在韓國,「一手推嬰兒車一手端咖啡的爸爸」會被「稱作『拿鐵爸爸』」,是「指一種帥氣又顧家的好爸爸形象」。
「但在韓國,如果女人在推著嬰兒車的同時還想著喝咖啡的話,就會被叫作『媽蟲』。
為什么育兒的男性被抬高身價,育兒的女性想偶爾休憩就會被當作家庭蛀蟲」?
從這也能看到,韓國社會對兩性參與育兒有不同的標準和褒貶體系。
女性育兒被認為是分內事,易遭責難;男性育兒則被認為是加分勛章,易得表揚。
《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中還指出了一個我之前沒有細想的問題。
為什么不少電影里「母親干脆消失了,全部都是父親救女兒的故事」?
韓國電影里「《漢江怪物》或《釜山行》」都是如此設定。
「『在災難中,只有父親能救回女兒』,這是極度厭女的敘事。」書中直言。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看過的好萊塢電影《颶風營救》,就是一個前特工爸爸拯救被綁架的女兒的故事。
現在回想,這個爸爸年輕時,忙于工作、疏遠家庭,沒怎么履行過父職。
但這樣一個曾長期消失的父親,在電影里依然會被塑造成女兒的拯救者,一個力挽狂瀾的英雄。
「雖然父親平時不在,但重要關頭,他會神兵天降,讓你看到他的強大和愛」——在我看來,這種敘述模式,內里是對父權的迎合。
如果將其放到現實中,是格外經不起推敲的——
如果一個父親平時都不著家、靠不上,那大事來臨時,往往只會把責任推卸得更徹底。
書中也一針見血寫道「現實生活中那么多拋棄孩子逃跑的男人,都沒怎么被大眾文化產品呈現過。」
這也提醒我,不僅要看到大眾文化中,什么被允許、被鼓勵呈現,也要思考什么被壓制、甚至被禁止呈現。
書中還指出,很多作品會安排母親在「沒有丈夫、獨自撫養孩子時,或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系、開展戀情時」,遭遇孩子被綁架或出事故。
仿佛,母親一旦有欲望,就會招致懲罰,就會失去孩子。而這反映的是創作者的偏見——認為「女性只要追求自己的欲望就無法成為好母親」。
如果我們把大眾文化作品對母親和父親角色的處理,對照來看,更能感受到,與「對父職的寬容」,形成一體兩面的是「對母職的嚴苛」。
我也會想到,我曾經喜歡的不少文化作品,如果仔細審視,內里多少都有厭女的成分。
比如,動畫《犬夜叉》里,主角團之一的角色彌勒,總會性騷擾女性。
但在故事里,大家把他的騷擾行為視為無傷大雅的癖好,而不是違法犯罪,他沒有因此受到過嚴厲懲罰。故事里,同為主角團成員的女性角色還會真心傾慕他。
像彌勒這種角色設定,有創作者受時代局限性的影響,也有其迎合市場的考慮。
而作為觀眾的我們,需要有鑒別能力,知道哪些情節從性別視角來看,是有問題的。
只有意識到有毒,才能吐毒,而不是照單全收。
書中也寫道,「一個人認為『什么是有趣的』,其實是一種慣性」。
「我們在看某個節目時感覺到有趣,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立即扭轉的,不會因為大腦知道這個節目是『壞』的,就馬上『討厭』這個節目。
只是,我想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不斷提問,不斷自我審視——
(這個節目)是不是對女人太過嚴厲,而對男人太寬待了?
對于女性,我可以接受何種程度的對待,也就是說,是否可以接受和男性同等的底線?
我是否帶著公平的標準來看待事物,是否以太過男性中心的視角來看電視節目,這樣的偏好在綜藝市場中起到何種影響,等等。」
書中有一段話,我很認同:
「我們應該從僅靠觀看熟悉的內容來獲得樂趣,轉變為以批判性的目光看熟悉的內容,進而想象新內容,從而獲得樂趣。
在不斷尋找不同的、新的樂趣的嘗試中,電視節目文化是不是也會隨之改變。」
回顧自己閱讀觀影史,我能感受到,很多我曾經可以看下去的書,在我有了性別平等的視角后,我要么讀不下去了,要么邊讀邊開啟批判視角。
我不想看雌競、打小三、后宮爭寵;
不想看霸道總裁強制愛、追妻火葬場;
不想看要么圣女要么娼妓的扁平化的女性角色;
不想看女主被虐得死去活來,卻又愛男主愛得生生世世;
不想看女主的不幸經歷,比如慘死,成為男性成長的契機;
不想看高光全在男性角色身上,女性只是被動等待男性救世主的降臨;
不想看女性角色被強行塞入親密關系敘事中;
我也不想看女性角色如何「征服」男人(其實是臣服于父權制的系統);
我想看女性角色如何開拓世界,認識自己。
我想看活生生的、被看成獨立的人來構建的女性。
她有真實的欲望、需求、野心、掙扎。
她不是推動他人故事線的道具,她有自己要走的道路,要玩的游戲。
傳統敘事中,太多女性的故事,到了結婚生子就落幕了。
但我更想看的是,在這之后,還有在這之外的生活。
我想在大眾文化中看到更多不同的、鮮活的女性形象。
而要實現這點,作為消費者,我會更多支持創作有性別平等意識的作品;
作為內容創作者,我也期許自己排出更多體內厭女的毒素,通過創作,呈現更多元、豐富的女性形象。
我相信,女性的故事,不止于「被誰愛」,更關于「成為誰」。
歡迎你分享你喜歡的好物、APP、書、影、劇、游戲、播客等,我會選10位留言者每人送一本《大眾文化的女性主義指南》。
題外話:
From《她在憤怒時最美》
寫完這篇文章,發現今天是情人節。
我猶豫了一秒,要不要改天再推送這篇。
還是決定,就發它了。
我想,在今天你一定不缺關于甜蜜愛情的祝福,而我想借這篇,祝點別的。
我想祝你不斷前行,接近自由。
祝你有勇氣和能力,創造自己的故事,并愛上自己為自己寫下的命運。
合作 請聯系微信:wuweiqua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