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82年,在朱老總夫人康克清的安排下,年近七十的王泉媛,懷著激動的心情前往北京,這是她多年來的夢想。
在北京,她見到了許多舊相識,包括她失散多年,如今已經成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的前夫王首道。
王首道
巾幗英雄
分別46年,當他們再次相見時,兩人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
曾經的青春年少早已逝去,留下的是歲月的痕跡和對彼此深深的思念。
他們凝視著對方,千言萬語涌上心頭,卻又不知從何說起。
王泉媛坎坷的一生,要從1930年說起。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之中。
1930年,在江西吉安的一個小村莊里,年僅17歲的王泉媛,勇敢地掙脫了封建禮教的枷鎖。
她不顧親朋的反對,勇敢的剪掉了象征著傳統束縛的辮子,放開了因裹腳而畸形的小腳,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曾經的她,是一名童養媳,在舊家庭中飽受苦難與壓迫。
革命的火種一經點燃,便在她心中燃起對自由、平等的強烈渴望。
投身革命之后,王泉媛積極投入到組織動員群眾的工作里。
她深入各個村落,挨家挨戶地以淺近易懂的話語,向鄉親們宣傳革命理念,闡述婦女解放與婚姻自由的重大意義。
她的熱忱與誠摯感染了諸多民眾,促使他們踴躍加入革命隊伍。
憑借優異的表現和篤定的信念,王泉媛迅速嶄露頭角,擔任吉安縣少共縣委婦女部長。
在此職位上,她將自身才能充分施展,組織婦女為紅軍戰士制作軍鞋、運送軍糧,照料傷病員,在紅軍的后勤保障事務方面作出了關鍵貢獻。
她的形象,成為當地革命斗爭中的一抹亮色。
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不得不開啟艱苦卓絕的長征。
王泉媛亦追隨部隊,踏上這條滿是艱難險阻的征程。
長征期間,紅軍遭遇諸多困難與危險,諸如饑餓、疾病以及敵人的圍追堵截等。
然而,王泉媛始終堅守堅定的信念,保持頑強的斗志。
美滿姻緣
1935年初,紅軍長征到達貴州遵義。
此時的遵義城,彌漫著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氣息。
紅軍戰士們在這里暫時得到了休整,各項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
王泉媛也趁著休整的機會,又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到組織婦女群眾、為部隊籌備物資的忙碌之中。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王泉媛與王首道相遇了。
在一場關于群眾工作的會議上,王泉媛條理清晰地匯報著當地婦女們為紅軍所做的努力。
她雖然年輕,但聰明機敏,談起工作頭頭是道,極富魅力。
王首道在臺下靜靜地聽著,被眼前這位女同志不由自主地吸引。
而王泉媛,也不由得注意到了臺下的王首道。
此后,在共同的工作中,他們的接觸逐漸增多。
王首道常常關心王泉媛的工作情況,給予她許多寶貴的建議和鼓勵。
他會耐心地傾聽王泉媛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然后用自己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為王泉媛指明方向。
而王泉媛,在忙碌之余,也會為王首道做一些貼心的小事。
比如在寒冷的夜晚,為他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野菜湯。
一天,他們一起在遵義的街頭漫步,王首道便停下腳步,握住王泉媛的手,向她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兩人就這么順理成章成為了戀人。
沒多久,在蔡暢等大姐的操持下,王泉媛與王首道結為了夫妻。
他們的婚禮簡單而又莊重,在一間簡陋的小屋里,戰友們用紅布和野花裝飾了一番。
雖然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豐盛的宴席,但卻有著戰友們最真摯的祝福。
戰火紛飛,兩人連像樣的聘禮和嫁妝也沒有,但王首道送給了王泉媛一把手槍和8顆子彈,希望在危險的征程中,這把槍能保護妻子的平安。
王泉媛則送給王首道一雙千層底布鞋,希望它陪伴王首道走過革命的每一段路。
然而,新婚的甜蜜是如此的短暫。
第二天,他們便不得不匆匆分別,各自回到自己的部隊,繼續踏上長征的征程。
1935年6月,王泉媛與王首道在兩河口,有了一次短暫的相聚。
他們珍惜這難得的時光,相互傾訴著思念與牽掛。
但很快,他們又再次分開,隨著部隊奔赴不同的戰場。
他們不知道,這一別,將會是漫長的46年。
他們的命運,也將在歷史的浪潮中,經歷無數的波折與考驗。
天各一方
王泉媛所在部隊被編入西路軍,受命西征。
西路軍的征途極為艱難,面臨著強大敵軍與惡劣自然條件的雙重挑戰。
在河西走廊區域,西路軍同馬家軍展開了殊死激戰。
鑒于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西路軍遭受嚴重損失。
王泉媛及其戰友在戰斗中展現出頑強的戰斗意志,然而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
被俘后的王泉媛,遭受了敵人的殘忍折磨與凌辱。
馬家軍軍閥肆意欺凌女紅軍戰士,王泉媛被當作奴隸對待,被迫從事沉重的體力勞作。
但她從未屈服,內心堅定的革命信念,支撐她度過了那段黑暗時期。
1939年3月,歷經諸多磨難后,王泉媛與另一名女紅軍覓得良機,成功逃離敵人的掌控。
她們歷經千難萬險,輾轉返回江西老家。
但此時,她陷入巨大困境。
這是因為,部隊已轉移,王泉媛無法與組織取得聯系,亦無法向他人證實自己的身份。
并且,敵人在王泉媛的家鄉大肆搜捕我黨戰士,一旦她的身份暴露,不但自身性命堪憂,家鄉的親人和朋友也會面臨巨大危險。
在這樣的重重壓力之下,王泉媛只能一邊隱瞞著自己曾經的革命經歷,以躲避敵人搜捕,一邊暗中打聽組織的下落。
可是,想要憑一己之力,聯系到遠在千里之外的組織,實在難如登天。
久別重逢
歲月蹉跎,一晃又是好幾年過去,王泉媛還是沒有聯系上組織。
而且,過去在戰場上,她受過很多傷,這嚴重影響著她的健康,以至于連生存都成了個難題。
最后,王泉媛無奈,只好在鄉親的介紹之下另嫁他人,成為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新中國成立后,王泉媛一直過著平凡而又艱辛的生活。
但她心中始終牽掛著曾經的革命歲月,牽掛著曾經的戰友。
而另一邊,王泉媛的丈夫王首道挺過了艱辛的戰爭歲月,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王首道成為了新中國的第二任交通部長,是新中國交通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因為王泉媛當年出征之后,音訊全無。
所以,王首道一度以為,自己的妻子早就已經在戰場上犧牲。
沒想到,80年代,組織再一次打聽到了王泉媛的消息。
得知王泉媛并沒有犧牲,王首道的心中欣喜萬分。
雖然,此時兩人已經各自組建了家庭,但多年來,他們心里也一直牽掛著對方。
在組織的安排下,王泉媛來到北京,和王首道相見。
當年分開的時候,他們還都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而如今,卻都已經白發蒼蒼。
雖然,命運無情,但好在到最后,他們還是有了一次重逢的機會。
參考資料:
宣講家《王泉媛和王首道的愛情故事》
世紀風采《王首道一生中的兩段愛情路》
本文由“文史風云”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