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師生、家長,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
歲末年初,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期待的寒假。寒假,是休憩與充電的雙重時刻,成都錦城學院官方賬號平臺特別策劃了錦城教育學——《鄒廣嚴論教育》專欄,刊載《鄒廣嚴論教育簡明讀本》一書中的精華篇章,與您分享創始人、創校校長鄒廣嚴的教育智慧。
《鄒廣嚴論教育簡明讀本》一書,集中展現了鄒校長對錦城辦學治校、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深刻思考;解答了“辦什么樣的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等深刻問題;是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法寶,是經過近二十年辦學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
我們期待,《鄒廣嚴論教育》專欄能夠成為您寒假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激發您對“錦城教育學”的深入思考,探索教育的無限可能。愿您在寒假期間,不僅能夠享受到家庭的溫馨與歡樂,更能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收獲滿滿的智慧與成長。
再次祝愿每一位師生家長、讀者朋友們寒假愉快,身體健康,學業有成,家庭幸福!
第一章
旗幟鮮明地辦好應用型大學
九、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怎樣辦好應用型大學
怎樣辦好應用型大學,很多學校都在探索,比如:華中理工大學武昌分校在校生一萬八千多人,規模很大,軍事化管理是一大特色。但這些地方院校和獨立學院都面臨一個問題,即培養模式沒有徹底解決,所以還在經常討論教學計劃改革。如果我們的高教發展階段變了,學生就業方式變了,但是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階段,那就脫節了。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探討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
首先,學校定位是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了學校的分類和定位,也就明確了我院要構建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其次,要有培養措施作保障。在培養措施方面,我提出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指導思想和專業設置。社會和企業用人首先看專業是否對口,所以專業設置要來源于市場分析,對口于市場分類,迎合于市場需求。
第二個問題是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培養應用型人才,在理論知識傳授上應該教哪些?應該開哪些課程?請哪些教師來開?除了我們提出的“三大教育”之外還有哪些知識是必須具備的?三大教育也應具體化,課程化。
第三個問題是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我們正在探索培養實踐能力的路子,應該說,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例如,開門辦學,學校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學生參加“三練三創”活動,土木工程系學生到工地實習,參加學院校門設計,財金系學生開展審計實踐,等等。讓學生真刀真槍地干,這就是培養實踐能力。
第四個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要有一支能動口又能動手的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應用型人才,這就有個教師的選拔和培養的問題。要訂出一個計劃,爭取在幾年內雙師型教師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
此外,我們要考慮應用型人才的考核標準。研究型人才的考核標準是作實驗報告和發表論文。應用型人才的考核標準是什么?我們既不能照抄照搬北大、清華或川大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模式,也不能照抄他們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錦城學院作為應用型大學,要研究探索應用型人才的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四川省工商管理學院在這方面有所創新,學生做一個創業方案通過了,可以替代畢業論文,因為培養目標是企業家。要當企業家,就是要創新、創造、創業。所以,我們要制定一套應用型人才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那就是以畢業生被社會需要和認可為尺度。
同時,要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還要注意處理好六個關系,做到三個“為主”、三個“并重”。這就是:科研與教學的關系——以教學為主,搞科研活動,也要以應用型研究為主;創造知識與傳授知識的關系——以傳授知識為主,并且注意把知識活學活用;引領社會與服務社會的關系——以服務社會為主,強調教育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二者并重,特別注重實習、實訓、實踐;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系——二者并重,著力于和社會各界建立緊密的伙伴關系;就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系——二者并重,使學生的出口多元化。
——《深化高教改革,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五一”座談會的講話》,2007年4月29 日
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要克服三個難點
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的內容需要具體化。各系都要分專業制定相應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各階段的時間比例如何分配?用什么形式來實現?在落實過程中,要克服三個難點:一是搞清楚客觀需要。搞清楚社會和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才能做好專業方向的設置,做好學生的分類培養,才能做到無縫對接。二是工學結合,合作辦學。企業是關鍵,核心是雙贏,各系都要找到合作辦學的對口企業,并以協議形式固定下來。三是要培養應用型學生,必須有雙師型教師。學院在招聘教師時要注意教師的工作背景,同時,學院要創造一定條件,讓學歷高、從學校畢業即進入學校工作的教師通過學習、實踐、到企事業單位掛職等適當方式轉變成雙師型教師。
——《解放思想,狠抓落實,創造性地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2007年教學工作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2007年12月16日
錦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1.0版
我院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模式的主要表述是:
(一)“學校錯位競爭、人才分類培養”的理論基礎。
(二)由“做人第一,能力至上”體現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三)保證人才培養的三大保障體系(教學質量、安全穩定、就業升學三條生命線)。
(四)科學、全面的課程體系(“三講三心”明德教育、“一體兩翼”知識教育和“三練三創”實踐教育的“三大教育”)。
(五)以學生為主體的四大計劃(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科研計劃、大學生助教計劃、大學生閱讀經典計劃)。
(六)體現“錦城”教育的五項基本原則:
1.通識教育與專識教育的統一;
2.學術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一;
3.學歷教育與資格教育的統一;
4.“四個課堂”相統一(即課堂教學、實驗室教學、生產基地教學和課外活動教學這“四個課堂);
5.繼承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統一。
——《繼往開來,創造新局面——在2008年度工作總結暨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09年1月17日
關于構建應用型
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
大學以培養人才為本,所謂教育質量就是人才培養的質量。如何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首先,我們要構建符合應用型人才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明確人才培養標準”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前提
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的歷史時期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衡量人才質量的標準也是多樣化的。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要滿足社會需要,就必須根據人才質量標準構建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標準是什么?錦城學院明確提出應用型人才要達到“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基本標準。
二、“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
應用型人才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求量最大的人才類型,培養應用型人才最核心的內容就是獨具特色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錦城學院以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橫向遷移)與專業能力(縱向提升)相結合的核心競爭力為目的,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識與專業相結合、成人與成事相結合的指導方針。在課程體系的安排上,著力推行“三大教育”,即:“三講三心”明德教育、“一體兩翼”知識教育、“三練三創”實踐教育。
三、“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和重點突破實踐環節”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
教學資源有很多,一個本科生在大學學習的四年中,時間是很重要的一個資源,這個資源如何安排好,十分重要經過錦城學院幾年來的實踐,我們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理論基礎知識必修階段、工學結合專業選修階段、綜合能力整合提升階段。
四、“五個統一”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方針
實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統一、學術教育與技術教育相統一、學歷教育與從業資格教育相統一、四個課堂教育相統一、繼承教育與創新教育相統一,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五項基本原則和指導方針。這是應用型大學在各類大學中的位置、應用型人才在各種人才中的地位所決定的。
五、“三自管理”是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自主管理特色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體是學生,與傳統模式相比,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學生管理應該有新思路、新方法,應該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主人翁精神。錦城學院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學生管理特色是:自主學習、自覺實踐、自律管理。
六、“畢業生為社會需要并認可”是檢驗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志
就業是教育質量的試金石。作為應用型大學,就業是畢業生去向的主渠道。學校教育的成敗取決于學生就業率的高低,也是對學校教育質量的一種客觀的檢驗、客觀的評價。學生出口暢必然是學校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最重要的標志。
——《關于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若干問題——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例》(《中國高等教育》2009 年第23 期載),2009年12月
在應用型大學的
深化和發展上下功夫
要在應用型大學的深化和發展上下功夫。現在“應用”變成了熱門詞,但是這個“應用”多數是沒有落實的。應用型大學應該是什么樣的,落實了才算數,我覺得這個文章我們得好好作。
應用型大學應該有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應用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的課程體系、應用型的教師隊伍、應用型的教學方法和應用型的實習實踐等。應用型涉及到什么方面,這些方面應該怎么落實,大家要著重思考。
——《著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在“第九屆教學改革工作暨暑期中層干部學習研討會”開幕會上的講話》,2014年8月17日
進一步深化應用型大學的若干問題
關于進一步深化應用型大學的若干問題。首先,我們要在領先中繼續深化。其他學校在研究怎么起步,我們在研究怎么深化。高校轉向應用型關鍵不在口號,而在落實。深化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資隊伍等建設和改革,至少應該包括這四個方面,以這四個方面為重點來進步深化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實踐。課程體系一定不能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突出實用性,如工商系的“以賽促學”、財會系的“兩證結合”、計科系的“項目驅動”、電子系的“動手創造”等;也要突出跨學科,比如文傳系的“技術文科”,計科系的電子商務,外語系的商務英語、工程英語等,這實際上就是應用型的一些特色。主干課、核心課要保證,實踐課的比重要加大。我們提出要精講多練,知識力爭“夠用、能用、會用”。要像德國應用技術大學那樣,有的要理論聯系實際,有的是實踐聯系理論。應用型的學生不是一般的知識越多越好,而是會用的知識越多越好。
——《加快改革創新,全面貫徹落實,爭做“應用型”大學的領頭羊——在“第九屆教學改革工作暨暑期中層干部學習研討會”閉幕會上的講話》,2014年8月21日
來源 錦城教育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