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末好,去年央媽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我們分別進行了解讀。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周四晚間,央媽公布了四季度的貨幣政策報告,也可以理解為年度的貨政報告,作為全年最重磅的一篇報告,我們當然也沒閑著,周末,和星球的兩位嘉賓@X.H和@農村債狗一起商量了一下,完成了對四季度報的解讀。
合計22條,可能是全網細節摳的最多的一篇了,全文僅發在知識星球里,pdf合計26頁,但截圖占了絕大多數,實際文字可能也就5-6頁吧,小幾千字,供大家參考。
想看全文的,請通過掃描文末二維碼的方式,進入獲取(進星球后,看完星球的內容,覺得不值的,可以三天內免費退出星球)。
公眾號,放一下個別的幾條,推薦看下完整版,更好掌握債市、匯市、股市的主線。
No.1
原文:
解讀:非常重要的一處定調,自上而下認定的三大風險,依次為地方債務及城投風險、房地產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而此次在四季度報中,首次提到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所指的成效可能主要是三處。
一是確定了化債的方向,也即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的模式,而非中央舉債的模式,確保權責利對等,并且相對更具長效機制;
二是11-12月,快速完成首批2萬億的發行,且央媽配合完成了低利率發行(后面有講),有效降低了負債成本;
三是在完成地方債務化解過程中,隨著地方政府的對外支付等,促活了整體的上下游。
當然,除了地方債取得階段性成效外,也要看到的是,地產和中小金融機構,依然沒有定調性的表述。
No.2
原文:
解讀:這是對下階段貨幣政策的核心表述。
其中要關注的是兩塊:
一是相對于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刪除了“保持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同時在后續的流動性描述中,刪除了“前X季度, DR007均值為1.85%”的描述,換句話說,像過往兩年,有意把DR001和DR007持續維持在較低水平的局面,階段性可能發生變化,正如春節前后的市場。
這導致市場的杠桿套息策略,收益的確定性下降。背后的核心邏輯可能在于,央媽要確保的是實體融資成本的下降(后面有講到),是貸款利率的下降,而同業市場的資金利率,已經無法刻畫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反而是副作用(后面有講到)。
二是上圖高亮的部分,已經明示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主要指的是匯率,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很可能指的是國內同業債市杠桿過高、炒作過熱的現象。
簡而言之,即使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不意味著就是一直寬松,如果匯率壓力產生,則貨幣政策可以階段性調整;如果債券市場炒作過熱,階段性壓制一下,央媽也樂見其成,讓債市知道市場是有波動的。
No.3
原文:
解讀:匯率的部分,重提“三個堅決”。
我個人認為,這和央媽為了打破金融機構和民間的一致預期有關,在歲末年初的外資投行和中資金融機構的預測中,因為關稅的沖擊,普遍認為人民幣匯率可能會貶值到7.5-7.6,這種一致的貶值預期,會讓預期自我強化和實現,有必要進行嚴厲的切斷。
因此,在外圍關稅沖擊一波接著一波,小作文不斷的情況下,央媽的態度非常堅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在很多時候,即使隔夜美元指數上漲,第二天也繼續強硬地上調人民幣中間價,向市場彰顯態度和能力。
這點,非常值得關注。
而在文中,提到,“2025年將大幅增發香港離岸人民幣央行票據”,則是在離岸市場進一步秀肌肉的信號,重音在于“大幅增發”,也就是說,2025年1-2月連續發600億央票的動作,并非臨時之舉,而是一種長效機制。
同時,值得關注的,近期的小道消息,QDII專戶備案或被暫緩,這些都和匯率相關。
No.4
原文:
解讀:在這一部分表述中,央媽毫不避諱地提到,新增的國債買賣(實際是國債買入)、以及買斷式逆回購,都為市場在年末提供了充裕的流動性,并且著重提到,為四季度2萬億的地方隱性債務置換提供了“有利保障”。
這也證明,在財爸明確了發債計劃后,兩者密切聯動,以“降低發債成本”為主要目的,采取了發債節奏短平快+壓低短端利率的打法,在短時間內完成了低利率的發債目標和計劃。
這給我們的潛在啟發是,如果后續有地方債的集中發行,市場反而會呈現,類似11-12月的特征,也即在供給放量的情況下,由于央媽的配合,短端利率反而走低的局面。
No.10
原文:
解讀:說明,對于回購增持再貸款的政策,是參考的美股的成功經驗,因為股票回購,相對于分紅而言,對長期牛市的帶動效果,更好。
而且,越是低利率環境,實現這一政策的可行性就越強,央媽提到,09-19年美股回購金額不斷上升,重要原因就是“低利率環境下企業債務融資獲取大量增量資金”。
對應了我們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且可能也會是比較長周期的低利率環境,這證明了這一政策實施的可持續性。
No.11
原文:
解讀:很有意思的一處,在過往的貨幣政策報告中,由于央媽是報告的負責機構,所以主語主要是央媽,對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描述,主要是客觀描述,比如推出了什么政策,發布了什么通知,轉發了什么方案,但很少像這回這樣,單獨在專欄中,對其他監管機構的工作,進行正面的、主觀性的肯定的。
這也說明,近年來,監管的協同效應,在顯著的加強。
No.12
原文:
解讀:單獨介紹準備金的前世今生,被認為,是近期降準有望落地的信號
而在專欄中,著重提到了“定向降準”的歷史演變,所以,不排除在下一次的降準過程中,實時差異化、或者結構化的降準措施。
No.14
原文:
解讀:降低貸款利率是央媽的主要政策目的,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過程中還需要保持銀行的息差,這就得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
去年,除了兩次存款利率下調,實際上,對銀行而言,長期來看,更為關鍵的決定性動作,一是4月的手工補息整改,二是年末的同業活期存款自律管理,以及7月的存款招標報備機制。
而這些動作的底層邏輯都是一個——防止銀行業的過度內卷。
No.16
原文:
解讀:全年的債券發行,呈現兩個特征。
一是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罕見的同比負增長,減少了1971億,這其實也是供給層面下滑,導致債券利率持續下行的因素之一。
二是存單的發型規模大幅提升,這和去年的存款利率下調,手工補息、同業存款活期利率整頓等密切相關,這些動作都加大了銀行獲得存款的難度,使得銀行階段性負債端壓力加大,從而只能被動加大了存單的發行規模,導致多家銀行,年末最后兩個月,存單備案額度使用光了之后,只能新增備案額度。
但是供給的增加,也導致存單的收益率始終沒有過度下行,從全年,以及目前來看,存單依然是最具性價比的短端品種。
No.18
原文:
解讀:央媽對外圍的判斷,主要是通脹壓力上行(其中,美國是年末四個月,持續上行)、勞動力市場平穩,這導致的結果是,美國的降息進程受阻。
衍生出來的,就是匯率壓力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也導致了25年初以來,央媽對匯率領域了更加大的關注。
No.20
原文:
解讀:市場里的“存量資金”夠多了,要做的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讓債市的同業資金,向實體經濟,向貸款轉移。
事實上,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在2023年、2024年,分別出現在兩個季度的專欄中。
后面也提到,關注的終端利率,就是企業和居民的信貸成本,至于同業的DR007等利率,關注度明顯下降。
背后的邏輯可能是,央媽認為,同業的資金利率,和信貸市場的利率,已經脫鉤,同業市場過度的寬松,并無法同步帶動居民和企業的信貸利率下行,那就沒必要刻意維持過度寬松的局面——過于寬松的資金利率,導致債市賺錢效應過強,反而壓制銀行的放貸利率。
No.22
原文:
解讀:對于風險處置,核心在于上圖高亮的部分,這也是全新的提法。
也即,很多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已經到了權責利分配,處置風險成本分攤的階段了,從表述來看,像過往那樣,很多時候,完全由中央承擔的模式肯定是不再適用了,按照過往的表述,理論上,地方的金融機構的風險,地方應該是第一責任人,很多時候應該由地方牽頭處理。
我們可以觀察,后續很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處理,形式應該會更加多元化。
就這些。
以上內容,省略了一半以上,完整版,請進入星球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