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指出要“大力發展產業、加強隊伍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奏響新時代奮進強音。在新征程上,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產業鋪好底色、以人才勾勒輪廓、以治理渲染色彩”,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讓鄉村的明天更加美好,讓廣袤田野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以“產業興旺之筆”為鄉村振興“鋪好底色”。“要想富,先修路”,路網通達水平是產業振興的重中之重,加快農村公路、骨干路升級和基礎網絡延伸連通,深化推進“四好農村路”、城鄉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鄉村產業振興就是要培育“現代鄉村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實現“傳統農產業”向“現代農產業”轉型升級。推行“農業+旅游”模式,大力發展水果種植業、新型田園生活體驗園,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推行“農業+健康”模式,打造種植采摘體驗園、戶外親子拓展樂園;以“無花果、紅顏草莓”采摘為亮點之一,打造樂玩田園項目,借此發展旅游業;以“七星椒、早仔姜”加強農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為農業產業化發展錦上添花。
以“隊伍建設之筆”為鄉村振興“勾勒輪廓”。鄉村振興要加強“創新思維、專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培養本土農業技術人才,加強對青年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指導,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計劃。二是引入懂市場、會營銷的人才,能幫助鄉村特色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實現從“田間”到“市場”的順暢流通。三是建立人才定期服務鄉村制度,大力支持在外企業家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畢業大學生等投身鄉村,健全區域人才統籌使用制度,實現“留得住”到“主動留”的轉變。因此,培養出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讓鄉村在人才的助力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鄉村治理之筆”為鄉村振興“渲染色彩”。打造生態宜居好環境,首先是提升農房質量安全水平,持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推動現代宜居農房建設。其次,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機銜接,開展農村面貌改善工作,讓垃圾實現分類處理,讓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建立“三格化廁所”、實現一擰即燃的“燃氣”、一扭即來的“自來水”,持續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從此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農家小院干凈整潔,一幅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隨著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最后,大力發展“醫療、教育、養老”等保障措施,嚴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做好鄉村“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關心關愛服務,讓更多的人回到鄉村定居,緩解城市住房緊張危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