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中將里面,大家熟悉的往往有這些:徐立清、王近山、王必成、陶勇、梁興初、皮定均、周希漢、聶鳳至、秦基偉……
他們,要么是資歷深厚,如徐立清,妥妥的上將資歷,卻主動要求降銜;要么戰功卓著,如王近山、王必成、秦基偉等,他們在戰爭年代的各個時期均有突出表現,以英勇善戰而聞名。
但是有這么一位開國中將,他資歷足夠深,戰功足夠高,而且軍政雙全,解放后官至大軍區司令員和政委,卻鮮為人知……
他就是張國華中將。
張國華是江西永新人,出生于1914年。早在14歲時,張國華就參加了革命,加入了井岡山的王佐、袁文才的部隊,后來,理所當然地成為朱毛紅軍也就是紅四軍的一員。紅軍時期,張國華便因英勇善戰獲得了榮獲三等紅星獎章,他參加了長征,期間參加了著名的包座戰役、臘子口戰斗。抗戰時期,擔任過一一五師教導第四旅政委、冀魯豫軍區第四分區政委等職。解放戰爭中。張國華的軍政才能得到進一步發揮,從豫皖蘇軍區司令員到二野18軍軍長,他的部隊越打越大、越打越強,由此他曾經被劉伯承元帥戲稱為“地主”。
大家熟知的開國中將,往往在建國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并且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張國華卻在另一個地方作出了更大的貢獻,那就是西藏。
1950年,張國華受命率領18軍進軍西藏。他的部隊紀律嚴明,對藏族民眾秋毫無犯,深得藏民的喜歡。在進行昌都戰役后,張國華率領18軍將紅旗勝利地插到了世界屋脊,為解放西藏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后,張國華擔任了西藏軍區司令員。西藏軍區一開始是二級軍區,到了1955年,西藏軍區升格為大軍區,張國華以中將的軍銜擔任大軍區司令員,可見黨中央和偉人對他的充分信任。從這時起,張國華有了一個“佛光將軍”的稱號。
張國華在西藏十七年,為西藏的解放、建設、平定叛亂作出了重大貢獻。更值得稱道的是,1962年,張國華又指揮了對印自衛反擊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由此,他又有了“喜馬拉雅戰神”的美名。
后來因為身體的原因,張國華離開西藏,又擔任了成都軍區政委、中共四川省委第一書記等職,仍然是掌管一方的大員。而相當于他這個地位的,往往是開國上將,如許世友、楊得志、陳錫聯等。
可以說,張國華在解放后,其地位和貢獻毫不亞于多數開國上將。
那么,為什么張國華中將的知名度不能和開國上將相比,甚至還不如一些開國中將呢?
張國華中將因為長期駐守雪域高原,以及長期擔任大軍區要職,任務重,工作壓力大,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在1972年就英年早逝,僅僅活了58歲!周公在迎接張國華骨灰時含淚嘆惜:中央正要用他的時候,他卻過早走了。
所以說,張國華是最被低估的開國中將。盡管他的知名度不高,但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建設,特別是為西藏的解放、建設,為保衛西藏所立下的卓越貢獻,將永載史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