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美國政客的承諾向來是“雷聲大雨點小”。
2025年開年,特朗普政府一紙政策調整,讓韓國半導體炸開了鍋,原本承諾分別給三星47.45億美元、SK海力士4.58億美元,(約378億元人民幣)補貼,說沒就要沒了!這出“翻臉不認賬”的戲碼,讓韓國芯片企業嘗到了“啞巴吃黃連”的味道。
從“撒錢搶人”到“關稅逼宮”
拜登政府當年推出《芯片法案》時,口號喊得震天響:“390億美元補貼,重振美國芯片霸權!”臺積電、三星、SK海力士紛紛“聞錢而動”,砸下數百億美元赴美建廠。拜登甚至親自為三星德州工廠剪彩,拍胸脯保證“補貼一分不少”。
可誰能想到,特朗普一上臺,直接掀了桌子:“芯片廠個個富得流油,憑什么拿美國納稅人的錢?”
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粗暴:“與其花錢請客,不如拿鞭子趕人。”他主張對進口芯片加征高額關稅,逼著企業“自愿”赴美建廠。這招“空手套白狼”,像極了市井商販的“強買強賣”——“要么交錢(關稅),要么搬廠(來美國)”。拜登的“補貼誘餌”瞬間成了“鏡花水月”,而三星、SK海力士的工廠卻已破土動工,數億美元前期投入如同“肉包子打狗”。
韓企硬著頭皮“填坑”
眼下,韓國巨頭們正面臨“兩杯毒藥選一杯”的窘境。繼續建廠?美國人工成本比亞洲高30%,補貼一斷,每年運營成本得多掏數億美元;半途而廢?工地爛尾、設備閑置不說,還可能被美國扣上“違約”帽子,今后別想再進北美市場。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撕毀補貼協議,一邊還要求企業“遵守原定條款”。比如三星德州工廠必須用工會工人、給員工建員工住所等等,這些條件本是此前美國為討好勞工團體設的“枷鎖”,如今卻成了特朗普政府拿捏外企的“把柄”。有業內人士苦笑:“這就像請客吃飯,客人菜都點了,主人突然說AA制,還要求必須用金盤子裝菜!”
美芯片產業鏈“拆東墻補西墻”
美國這招“變臉”,動搖了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信任根基。臺積電亞利桑那工廠雖已拿到15億美元補貼,但后續資金岌岌可危;英特爾一邊數著22億美元補貼,一邊偷偷在中國市場擴建封裝廠,結果被特朗普罵作“吃里扒外”。
更現實的原因在于,“美國優先”正在撕裂技術全球化。三星、SK海力士在中國大陸的工廠占全球存儲芯片產量的40%,但特朗普政府強硬要求“減少對華依賴”,甚至可能禁止它們向中國出口高端存儲芯片。企業被迫在“保市場”和“保補貼”之間走鋼絲,稍有不慎便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美國分析師直言:“打壓中國芯片,反而會逼出更快的國產替代。”當前,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已突破128層3D NAND技術;華為海思的GPU芯片通過“多重曝光”工藝,用14納米設備做出了7納米性能。正如老話所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半導體行業進入“柳暗花明又一村”。
結語: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看似精明,實則暴露了美國產業政策的短視。昔日“美國制造”靠技術領先征服世界,如今卻要靠關稅壁壘茍延殘喘。三星、SK海力士的遭遇,不過是全球產業鏈“美國陷阱”的縮影。
今日可以撕毀補貼協議,明日就能沒收工廠資產。當商業邏輯讓位于政治博弈,再大的企業也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