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項投票:“職場最讓人嫌棄的崗位是哪個崗位”,沒想到投票最多的崗位是居然是HR,而且是斷層第一。
我看投票的大多數人之所以吐槽HR,無外乎他們對HR的三個印象:面試壓價、裁員甩鍋、畫餅充饑”。
為什么明明是“人力資源管理者”,是個香餑餑職位,卻成了單位人才資源厭惡的對象。
有人說,HR是職場PUA大師,從面試到離職,刀刀見血。
也有人替HR抱不平,覺得他們只是老板的“白手套”,替老板干臟活累活,他們是職責所在,不得不為之;
今天,咱們一塊來解密下,為何HR成了大多數職場人的“公敵”。
一、HR劣跡斑斑的“罪行”
1. 面試現場你經歷過這樣的面試嗎?——“結婚了嗎?什么時候生孩子?”“性格太內向,不適合我們團隊”“期望薪資1萬?我們最多給6千,但你可以學到很多!”HR總愛把“公司文化”掛在嘴邊,但實際干的卻是“職場霸凌”。
問隱私、壓薪資、PUA候選人的服從性,美其名曰“壓力測試”,實則把求職者當白菜砍價。
更諷刺的是,這些HR自己也是打工人,對同類下手卻毫不留情。
2. 裁員時刻公司業績下滑,第一個沖上“刑場”的永遠是HR。
調崗降薪、績效扣分、監控考勤……一套組合拳打得員工主動辭職,省下賠償金就是HR的“軍功章”。
某大廠HR甚至帶著保安把拒絕簽字的員工抬出辦公室,網友辣評:“裁員裁出了黑社會的風采。”這時候,HR像極了古裝劇里的劊子手——老板下令,他們揮刀,還要被罵“冷血無情”。
3. 平日里也不消停員工抱怨福利差,HR背鍋;老板嫌人效低,HR背鍋;甚至辦公室空調太冷,都能怪HR沒做好“員工關懷”。
明明是也是一個干具體工作的執行者,卻要替決策層挨罵,最后落得里外不是人。
二、HR為何淪為“職場反派”?三大真相太扎心
真相1:權力的幻覺,身份的尷尬HR手握考勤、薪酬、晉升的生殺大權,看似風光,實則只是權力的“提線木偶”。
老板要省錢,HR就得壓薪資;老板要裁員,HR就得扮黑臉。
HR尷尬的地方,就是夾在資本和勞動力之間的夾心餅干——兩頭受氣,兩面挨罵。
真相2:“工具人”的自我修養大多數HR的日常,根本不是電視劇里的“戰略伙伴”,而是填表格、算考勤、辦離職的“小保姆”。
小公司的HR更慘,一人兼行政、保潔、保姆,工資卻低得可憐——數據顯示,HR畢業五年后的平均月薪僅9730元,比程序員少了近一半。
真相3:人性的放大器權力再小,也能照出人性的丑態。有的HR沉迷“官威”,面試時高高在上;有的為討好老板,主動獻計壓榨員工。
本來HR就飽受非議,再加上這些極端案例被社交媒體無限放大,最終讓整個職業群體背上罵名。
三、HR在挨罵的時候,實在是有苦難言
不是所有HR都甘當“工具人”。有人偷偷給被裁員工多算賠償金,有人頂著老板壓力拒絕PUA面試者。
但這樣的“叛逆”成本極高——輕則績效扣分,重則飯碗不保。
更殘酷的是,HR自己也是“高危崗位”。今天優化別人,明天可能就被AI取代。
招聘網站用算法篩簡歷,薪酬系統靠大數據定級,連裁員都能用程序自動計算成本……當HR的工作只剩下“背鍋”,這個崗位離消失還遠嗎?
寫在最后:職場沒有“反派”,只是職場游戲規則本來就是如此。
罵HR很容易,但問題的根源在于資本與勞動的永恒博弈。
當企業把人力當“成本”而非“資源”,當老板把員工當“螺絲”而非“伙伴”,HR便注定要扮演那個擰緊螺絲、再親手扔掉螺絲的“惡人”。
或許,打工人們真正該思考的是:如何在下一個裁員電話響起前,讓自己變成那個“扔不掉”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