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尼·戴維·甘博(Sidney·David·Gamble,1890年-1968年)是美國社會經濟學家,人道主義者和攝影家。
甘博的部分相片一直未被發現,直至一九八四年他的后人在一個鞋盒內發現了,然后呈交給博物館的漢學家,才如獲至寶。到了一九八九年,這批相片首次在北美十九個城市及中國內地十三個城市巡回展出。
1968年,甘博在紐約去世。他的學術著作和攝影作品表現他嚴謹的科學態度、敏銳的歷史眼光、深厚的藝術修養以及對異國民族善良、友好的品格。
本輯是甘博先生在1917年至1931年期間拍攝的民國舊影。
在新都去成都路上坐獨輪車的甘博
甘博出生于富裕家庭,甘博先生畢業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西德尼為寶潔公司創始人之一詹姆斯·甘博(James Gamble)的后人,第一次到中國是十八歲,他隨父母到朝鮮、日本等亞洲地區旅游,對中國留下深刻印象,后來學有所成,便多次來華研究中國的社會狀況。
他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問、拍攝照片及影片,對現代人類學來說,當時所采的研究方式已非常先進。
甘博共出版了五本有關北京及中國其它地區社會面貌的著述,但至今未有中文版面世。
甘博拍攝的照片是以同情的角度來研究及了解當時的中國,他認為許多貧窮的中國人在困苦的生活環境中,卻用過于平和的心態去忍耐,但甘博認為這種貧困的程度是很不合理的,希望通過社會調查及評究,從而探求幫助的手法,而甘博也協助當時在中國的青年會進行義務及慈善工作。
在成都坐轎子的甘博
安居場,水車。車水時,幾個人同時踏板,帶動中間的轉輪,將水從低帶到高處
銅錢串
挑草鞋。
杭州,禮拜堂學校的男孩。冬天的杭州沒有暖氣,每人手提一小銅爐取暖。
去安縣的路上,租煙。上等的煙具配上上等的煙草供人們租吸
稻草市場
騎驢的老人
南京的乞丐船
三峽上游的纖夫
萬縣至宜昌的魚尾船
重慶江邊的挑水人
天津的人力車
北京通州的鞋匠
杭州運河上的木材市場
紹興裹腳的女孩
福州的街區
福州的貧民區
杭州,剪刀匠
北京端午節穿老虎服的孩子
北京的盲人學校
在南京的科舉考場
熱河(承德),推磨。石磨常見于北方農村,靠人工或畜力推動
北京,孫中山的靈堂,設于中央公園原社稷壇大殿內。
1925年,北京,五卅運動中,抗議英日慘殺同胞的市民貼出了禁止英日人參觀故宮的標語“狗與英日人不得進宮”
北京郊區小煤窯雇傭的拉煤童工
北京妙峰山戴枷為寺廟募捐
冬天的粥場
定縣穿過城門的車輛
光緒墓前的牌樓西陵
北京的一位老師
北京街頭的男孩
北京的籠中的人頭
新教徒接受洗禮
繁華的小鎮平都
1931年定縣露天課堂的平民教育
中途休息的饑民乞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