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衛生局局長呼吁在酒精飲料上添加癌癥風險警告標簽的建議引起了關注,消息發布后美股多支酒企股票業績下滑,消息傳入新西蘭后,有關部門也在研究這一做法在新西蘭實施的可能性。
事實上,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大眾的酒飲選擇本就謹慎,此次警告的發布引起了更多飲酒的反思,也給酒飲行業帶來了一些壓力,酒飲行業該如何應對這一危機,未來新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
酒精飲品“致癌標簽”新規
近期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Vivek Murthy)發出了一則酒飲行業警告稱,飲酒與癌癥之間存在直接關聯,會增加乳腺癌、結直腸癌、食道癌、肝癌、口腔癌、咽部和喉部癌至少七種癌癥的發生風險。其在當天發布的關于酒精與患癌風險的建議中呼吁在含酒精飲品的標簽上標注致癌風險警告,以減少與酒精相關的癌癥病例和死亡,此外考慮到癌癥風險,建議的飲酒量也應該重新評估。
穆爾蒂指出,美國每年約有10萬例癌癥病例和2萬例癌癥死亡病例與酒精有關,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美國每年因酒駕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美國,飲酒已成為僅次于吸煙和肥胖的第三大可預防致癌因素。
美國衛生局的報告顯示,盡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酒精與癌癥之間的關聯,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中這一關系變得越來越明確,但大多數美國人仍然沒有意識到酒精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
相關警告消息發布后,歐美酒類股下滑,人頭馬君度、保樂力加、帝亞吉歐、百威英博等大型酒類公司股價紛紛下挫,受此影響,亞洲市場在隨后的周一也出現下滑,日本酒精制造商札幌盤中一度重挫 5.1%,港股、A股市場上多個白酒股也紛紛“躺槍”,雖然影響只持續了一個交易日,但資本市場的反應也表明投資者對這一政策提案的擔憂。
其實酒精與健康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他們在選擇食品和飲品時不再僅僅關注口感和品牌,健康因素成為了重要的決策依據,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酒精對健康的潛在危害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從科學數據到政策建議的背后
酒精與癌癥之間的關聯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上世紀國際癌癥協會(IARC)、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權威部門就已經將酒精列為一類致癌物,同為一級致癌物的還有煙草和部分化學品。
前述建議介紹,酒精主要通過4種方式增加患癌風險,一是酒精在人體內分解成乙醛,乙醛會以多種方式損壞脫氧核糖核酸(DNA),從而增加患癌風險;二是酒精會產生活性氧,加重炎癥,并通過氧化過程損壞體內的DNA、蛋白質和脂質;三是酒精會改變包括雌激素在內的多種激素水平,增加患乳腺癌風險;四是酒精可使人體更易吸收煙草煙霧顆粒等致癌物,增加患口腔癌等風險。
據筆者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酒精飲品標簽上的警示規定存在差異,韓國在酒精飲料標簽標識方面要求標注懷孕期間飲酒將對胎兒產生負面影響的警示消息,而且韓國是少數在標簽上明確警告酒精可能引起肝癌的國家之一,不過生產商可以選擇不涉及癌癥的警告內容。
愛爾蘭則計劃在2026年推行更為嚴謹的警告標簽,2023年5月愛爾蘭衛生部長斯蒂芬?唐納利宣布,自2026年5月起將要求在酒精飲料上貼上廣泛的健康標簽,明確指出酒精與致命癌癥之間存在直接關系,同時還需標注卡路里含量、酒精克數以及肝臟疾病風險等詳細信息。
美國此次呼吁在酒精飲品標簽上標注致癌風險警告如果落地實施,將對酒飲行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美國是重要的酒飲消費市場,其政策的改變可能引發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效仿,促使全球酒飲行業在標簽警示方面形成新的標準和規范。而且與其他國家現有的規定相比,美國此次建議更加聚焦于酒精與癌癥的關聯,這可能會直接改變消費者對酒飲的認知。
不過在消費層面的影響還存在不確定性,眾所周知煙草也是一級致癌物,煙盒上還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醒目字體,且煙草有害健康有明確的科學和醫學依據,但吸煙的人群并不少。
因此如果在酒精飲品標簽上標注致癌警告,可能會使部分消費者減少飲酒量,并且部分消費者可能會更謹慎的選擇酒產品,比如可以選擇酒精含量較低的飲品或者轉向無醇酒等替代品。
酒行業如何應對?
如果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要求在酒精飲品標簽上標注致癌警告,可能會給酒行業帶來比較大的變化。比如在產環節酒企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進行產品研發與調整,研究如何降低產品中的酒精含量,開發既滿足口感需求又能降低健康風險的產品,或者研究如何減少酒精或者如何精準去除部分酒精。
這一建議可能會對市場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品牌需要在提高產品信息透明度方面下功夫,除了在產品包裝上標注致癌警告外還可以詳細列出產品成分、釀造工藝、酒精含量等信息,例如一款葡萄酒可以標注葡萄的品種、產地、采摘年份以及釀造過程中是否使用了添加劑等詳細信息。
而且酒企也可以考慮加大對無醇酒、低度酒以及其他健康飲品的投入,根據市場需求開發出更多種類的無醇酒產品,比如無醇起泡酒、無醇米酒等,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偏好。筆者搜索無醇酒發現,目前啤酒、葡萄酒、氣泡酒是布局比較多的無醇酒類型,其中既有大型酒企也有小型酒莊推出相關產品。
就拿無醇啤酒來說,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品類,不過國外無醇啤酒市場相對更成熟,但國產無醇啤酒也在跟上,像燕京啤酒、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烏蘇啤酒、珠江啤酒等啤酒企業幾乎都已經涉足無醇啤酒市場。
無醇酒飲品的機遇
酒精飲品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的消費群體,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過量飲酒對身體的危害已經被更多人認知,再加上養生觀念逐漸普及以及新生代消費者的增加,健康飲酒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相應的低酒精度的酒水以及無醇飲品不斷出現。
而且無醇酒飲品增長迅速,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機構IWSR的數據顯示,2023年無酒精和低酒精啤酒市場價值已經超越130億美元,無醇酒市場規模還在持續擴張,預計到2027年,無醇啤酒在整體酒精市場中的份額將攀升至4%。
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提升推動著無醇酒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享受飲酒樂趣的同時也希望能夠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無醇酒由于幾乎不含酒精的特性成為了那些既想享受飲酒氛圍又擔心健康問題的理想選擇。
各大酒企也紛紛加大對無醇酒領域的投入,日本啤酒制造商朝日啤酒CEO明確表示,預計到2040年零酒精或者低酒精的飲料將占到該公司銷售額的一半。
除了啤酒外,無醇葡萄酒、無醇雞尾酒等品類也逐漸嶄露頭角,不過從表面看,無醇酒飲市場一片火熱,但這類產品和傳統的酒精飲品仍然存在一定差異,特別是那些對酒精有特殊偏好的消費者,無醇酒可能還無法直接替代。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無醇酒在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方面有較大的潛力,有望在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此外,一些無醇酒還強調養生功效以吸引注重養生的群體。例如某些無醇酒宣稱具有促進消化、調節腸胃功能、增強免疫力等功效,還有些通過添加枸杞、紅棗、桂圓等具有養生作用的食材生產無醇酒。
健康需求驅動轉型
當下市場正處于新的消費階段,健康化的需求愈加突出,消費者在食飲方面更加注重健康安全,特別是市場環境整體比較低迷,飲品行業已經呈現出明顯的品類迭代和細分多元趨勢。這種轉變和趨勢變化也在影響著酒飲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選擇酒精飲品時,口感和品牌不再是關注的重點,飲品的健康屬性成為重要的選擇參考,這也推動著低度酒、健康酒成為市場新寵。
有市場調研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中低度酒的市場份額逐年攀升,以中國市場為例,2020年至2023年間低度酒的銷售額增長率達到了15%,遠遠超過了傳統高度酒的增長速度,可見消費者對于低度酒的接受度和喜愛度在不斷提高。
確實低度酒的身影在日常生活中愈發常見,憑借口感清爽、酒精度數低的特點出現在朋友聚會、家庭聚餐等場合。除了低度酒,健康酒的需求也在增加,比如一些含有中藥材、維生素、礦物質等有益健康成分的酒品,受到了青睞,這些健康酒不僅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還能滿足消費者對飲酒的需求。
為了迎合這種需求,不少酒飲品牌開始調整產品策略,通過健康化、低糖、低卡等策略吸引消費者,品牌們通過在產品研發過程中探索創新力求在保證口感的前提下降低產品的糖分、卡路里含量,并增加有益健康的成分。
以葡萄酒為例,一些品牌推出了低糖、低卡的葡萄酒產品,這些產品在釀造過程中通過精準控制葡萄的糖分轉化減少了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同時采用的釀造工藝能夠降低葡萄酒中卡路里含量。
除了葡萄酒外,不少啤酒品牌也紛紛推出零糖零碳水的啤酒產品,這些產品通過特殊工藝去除傳統釀造環節中的糖分添加步驟,同時依靠特殊的釀造技術將碳水化合物含量壓到比較低的水平,部分零糖零碳水啤酒采用如赤蘚糖醇、羅漢果甜苷等天然代糖成分,既能模擬出傳統啤酒的口感,又不會像蔗糖、麥芽糖那般引發血糖波動與熱量聚集。
此外,功能性也逐漸成為酒精飲品的新趨勢,這類產品通常添加了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植物提取物等成分,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健康價值。還有一些高度數的功能性酒產品添加了人參、枸杞等中藥材提取物,具有滋補養生的功效,這些功能性酒在滿足消費者飲酒需求的同時還能帶來一定的健康益處,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也為酒飲市場帶來了新的思路。
從傳統向健康跨越
如今健康化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在食品飲料行業尤其明顯,因此全球各大酒飲品牌也在調整戰略,力求在新的市場格局中站穩腳跟。比如茅臺作為中國白酒行業頭部品牌推出了“悠蜜”藍莓酒,將傳統白酒釀造工藝與藍莓相融合,在口感上帶來全新體驗的同時,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質,凸顯出健康酒飲的特點。
另一白酒品牌五糧液則推出了多個健康化的酒飲產品,比如仙林青梅酒、百麓石榴酒等,其中仙林青梅酒以青梅為主要原料,其口感酸甜適中,在保留了酒的醇厚風味的同時又增添了青梅的健康元素,百麓石榴酒則以石榴為原料,經過精心釀造,石榴中的營養成分得以融入酒液中,為消費者提供了一種兼具美味與健康的酒飲選擇。
在葡萄酒領域,一些酒莊推出了有機葡萄酒,這些有機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嚴格遵循有機農業標準,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和生長調節劑等,保留了葡萄的天然風味和營養成分,因其綠色、健康的特性受到了眾多注重生活品質和健康的消費者的青睞。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酒精飲品的政策均在逐步加強,比如歐洲一些國家提高了酒精飲品的消費稅,這一政策的初衷是為了控制酒精消費,減少因飲酒帶來的社會問題,其中英國在2024年夏季實施新酒精稅政策后低酒精啤酒的銷量在過去一年中翻了一番。
在健康化需求越來越明顯地背景下,各個酒飲企業在迎來機遇地同時也面臨著挑戰。健康化趨勢無疑為酒飲企業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無醇酒、低度酒、健康酒等細分市場持續增長,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搶占市場份額。
但反過來看,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各大品牌紛紛布局健康酒飲領域,產品同質化現象逐漸顯現,這就需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在產品口感、品質、包裝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出具有差異化優勢的產品。
邁向 “功能” 市場
根據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研究所(IWSR)的數據,全球酒精飲品整體市場(TBA)在2023年經歷了銷量下滑,預計2024年僅有0.4%的小幅上漲,與此同時無酒精飲品市場在2023年增長了約20%,整體來看,傳統酒精飲品市場整體增長緩慢,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下滑,無酒精飲品和低酒精飲品市場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因此傳統酒精飲品在經營好原本業務的同時向注重功能性的健康飲品邁進或是轉型的方向之一。但這需要企業在產品研發、工藝創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就產品研發而言需要企業深入挖掘各類有益成分的應用和融合,而工藝創新可能需要企業開發新的釀造工藝,因為傳統的釀造技術在滿足功能性需求方面存在局限性,通過現代化的手段精準控制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微生物群落等,優化酒飲的成分和口感,同時也能更好的發揮功能性。
功能性飲品在提升消費者健康生活方式方面具有一定潛力,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睡前喝酒能夠幫助睡眠,雖然這一說法一直存在爭議,但這不失為一個創新方向,企業可以研究將有助睡眠的成分如γ- 氨基丁酸(GABA)等和酒飲結合,既能滿足睡前放松的需求,又能提供改善睡眠的功能性支持。
此外,無醇類酒飲也可以朝著功能化發展,功能性無醇酒可以通過精準定位目標客戶群體來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比如針對健身愛好者可以推出富含蛋白質、電解質的產品,幫助他們在運動后補充能量和營養,針對注重養生的中老年人開發含有抗氧化、降血脂成分的產品,為他們的健康保駕護航。通過有針對性的細分,功能性無醇酒能夠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定位,吸引特定消費群體從而在無醇酒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行業思考:美國關于酒精致癌警告的建議把酒精與癌癥之間的關系擺在了大眾面前,特別是在健康化趨勢愈加突出的當下,可能會改變消費者的喝酒觀念和喝酒習慣,但這也為無醇酒、低度酒等相對更健康的酒產品帶來了發展機會,而且這幾個品類多個大型酒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面對新的消費風潮企業應對起來會相對輕松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