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柱智
(武漢大學社會學院)
在農業機械化和輕簡便技術推廣背景下,農民閑暇時間很多,如何把農民組織起來度過有意義的閑暇時間是重要的問題。當下年輕農民外出務工,農村普遍是留守老人,所以農民組織的切入點是把老年人組織起來。
湖北省沙洋縣高陽鎮新賀村、賀集村和官橋村在2004年均成立了老年人協會。協會的組織模式基本相同,由會長、兩個副會長、出納和會計,以及來自各村民小組的一名成員,共同組成理事會。以官橋村老年人協會為例,王會長2007年9月上任,其他兩名副會長是2004年就上任的。在 重陽節 這一天,官橋村老年人協會把文藝活動搞得有聲有色,這與其有力的組織有關。官橋村老年人協會的五名主要成員都當過干部,有經驗、有能力,他們又比較團結,互相協調分工,比如文藝演出由王會長全權負責,楊副會長負責編導,楊副會長的老伴也是另外一名副會長則負責組織表演。他們"自編自導自演自樂",讓官橋村老年人協會特別能出作品,從編排到演出,基本不超過一個星期。
老年人協會是公益性組織,它需要組織者無私心,否則不令人信服。官橋村的王會長一心為公,寧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把老年人協會辦好,他還表示會一直堅持下去。2008年,協會值班人員每人每月才得到80元的報酬,即使這樣也毫無怨言。公心是一方面,能力是另一方面,協會要搞得好,還必須有文藝積極分子,會長、副會長能帶頭做好表率。官橋老年人協會就有這方面的優勢,上述三位主要組織者都有才藝,文化水平高,都能親自上陣,編演節目。這與他們的經歷有關:王會長是原來的生產隊長,還擔任過村副書記;兩名副會長,一個是原來鎮企管會的退休干部,一個是以前的副生產隊長;就連會計,原來也是服務于軍隊的獸醫。新賀村的老年人協會就遜色很多,主要領導年紀太大,兩個副會長都70多歲,文化水平低,不能讀寫,經常沒有人組織表演。賀集村的三位會長也有很大不足:第一任領導是以前的老書記,70多歲,用行政辦法管理指導跳舞,一年之后就下臺了;第二任雖然有國家干部的工作經歷,但工作方法不得當,群眾不支持,沒有人來協會玩,一年也就退了;第三任是原來的村副書記賀某,但是他又無任何"音樂細胞"。正如王會長總結的:"做'老協'工作,需要責任心、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和基本工作水平,這三方面缺一不可。"
農村老年人協會意義很大,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老年人協會的優勢是可以把老年人組織起來,為他們提供富有意義的閑暇生活。
老年人協會的活動是豐富的,包括跳舞、看電視、下象棋、打撲克、打麻將等,最具有觀賞性的是跳舞。我們有回調研正好在國慶節,當天就有12名老年婦女敲打腰鼓盡情舞動,可以用一個"美"字來形容。農閑時,她們每天上午都來協會,已經把打鼓跳舞當作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逢年過節,群眾把協會圍得水泄不通,很熱鬧。歌舞反映的內容也非常豐富,有感謝黨的、反映鄉村生活的,甚至有感謝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同學們的。
農民反映,老年人過去除了做家務事、干農活,閑暇就是無聊地度過,不少人因而養成了打麻將的習慣。還有的老年人受到宗教傳播影響,進入了地下基督教組織。協會組織老年人學習跳舞,激發了很多人的興趣,有的老年人甚至跳舞跳上了癮,于是少打麻將了。在一起娛樂的過程中,農村鄰里關系也比以前親密,在說笑間增進了感情。當婆婆、媳婦一起來玩的時候,婆媳關系也好轉了。在官橋村,由于居住分散,一些自然村離協會較遠,子女就開車送老年人來參加活動。年輕人鼓勵老年人到協會玩,因為長期窩在家里容易得病,而到協會來身體就好多了。官橋老年人協會副會長的體會是:"老年人風濕腰疼的疾病都可以得到治療,輕度中風的老年人中都有少數恢復了正常。"
老年人協會作為組織,可以形成道德約束力量,凈化社會風氣,彌補高度流動社會的道德真空。新賀村老年人協會墻上的標語很有特色,例如一條標語是關于婆媳關系的——"作為老年人應該疼愛兒媳,幫她們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倚老賣老,讓兒媳們為難,影響家庭和睦"。還有若干條人生箴言,叫大家恪守道德,"規規矩矩辦實事,堂堂正正做好人"。在文藝活動上,好媳婦、好婆婆的典型也被編成詞被村莊傳唱,起到道德教化作用。老年人協會作為維護老年人基本權益的組織,也會積極上門勸說兒子和媳婦們尊老敬老,對維護社會的整體和諧起到一定效果。
在官橋村老年人協會,我們還發現了傳統文化的蹤影。2008年,協會購買了彩船和龍燈,每年春節期間進村入戶去表演,表演獲得的收入除部分提成作為組織和維修費用之外,其余都分給表演者。
總之,老年人協會組織的活動讓老年人在其中尋找到了閑暇生活的意義。在缺乏厚重傳統文化的荊門農村,老年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邊緣。在高度城鎮化的背景下,老年人支持子女融入城市,而自己留在農村。老年人協會的成立讓很多老年人在村莊社區的公共空間中找到了合適位置,有了價值感。一位老年人說:"老人有了自己的家,有才藝、有愛好的可以去打牌娛樂跳舞下棋,而不愛好活動的也可以去'老協'坐坐,看著別人玩,自己開心愉快也是一種體會。"對于快要步入老年的人來說,老年的到來不再是令人毫無期待的。一位50多歲的中年婦女幸福地說道:"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婆婆做媳婦時受婆婆的苦,做婆婆時又受媳婦的苦,而現在'老協'的豐富多彩,讓她們踏上了幸福的末班車。"對于她們來說,退出勞動力市場、退出城鎮化之后,老年人協會正是讓她們老有所用、老有所樂的組織,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選自夏柱智著《亦城亦鄉 城市化進程中的鄉村突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