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敬仰祖先的民族,每逢過年過節都會非常隆重地祭祀祖先,甚至會修家譜族譜宗譜以讓子孫后代不忘先祖。但是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得姓始祖,更不用說自己最早的祖先了。
得姓始祖是一個姓氏的源頭,并且每個姓氏的得姓始祖都是當時聲名顯赫的古圣先賢,還必然有著一段讓后世刻骨銘心的故事。例如我們馬姓的得姓始祖是趙國八大名將之一的趙奢,因打敗強秦而被封于馬服之地,紙上談兵的趙括則是他的兒子。因為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慘敗導致趙國“人人戴孝,家家治喪”,趙奢的其他子孫便羞于與趙括同姓,于是以趙奢封地改姓馬服,后來簡稱馬,趙奢也就成為馬姓的得姓始祖。
例如中國第一大姓王姓的得姓始祖是周靈王的長子姬晉,字子喬,因此又被稱為王子晉或王子喬。姬晉早逝,并沒有繼承王位,其子宗敬避亂從王城到了太原,因為他來自王宮,并且是王子晉的兒子,因而被稱為“王”,其住處也被稱為“王家”。后來,姬姓這一支便以王為姓,并尊王子晉為得姓始祖,至今已發展成為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姓。
每一個姓氏,還可以從得姓始祖繼續往前追溯更早的先祖。例如馬姓的得姓始祖是趙奢,馬姓其實就是趙姓的一支;趙姓的得姓始祖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造父,因為立功而被封于趙城,后人便以趙為姓,并尊造父為得姓始祖。造父為贏姓,贏姓是舜帝賜予伯益的姓氏,所以贏姓的得姓始祖是協助大禹治水并受禪于大禹的帝王伯益。伯益的父親是大費(一說大費即皋陶),大費的父親是大業,大業的父親是業父,母親是女修。業父的父親是業祖,業祖的父親是蟜極,蟜極的父親是少昊,少昊是黃帝長子;女修的父親是窮蟬,窮蟬的父親的顓頊,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是黃帝次子。所以伯益是黃帝后裔。
從黃帝還可以繼續往上追溯。黃帝出于少典氏,其遠祖與神農氏炎帝是親兄弟。少典氏的遠祖少典是遠古伏羲之子。伏羲興起于西北,后來率軍東征中原,定都宛丘分封百官,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政權,也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去世后,其子少典率領一部分族人東遷中原以奉伏羲之祀,后世于河南新鄭一帶建立有熊國。所以,軒轅黃帝和神農氏炎帝都是少典氏后裔。
伏羲統一中原建都立國之后,以龍作為圖騰,以龍命名百官,將華夏大地上的各個氏族部落統一到龍的旗幟下,不但奠定了中華龍文化的基礎,也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雛形,伏羲因此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如果要問中華民族的得姓始祖是誰,那么非伏羲莫屬。伏羲,是中華民族各個姓氏共同的先祖。
當然,伏羲出自于華胥氏,而華胥氏是燧人氏之一支。燧人氏則是有巢氏之一支,有巢氏是女媧氏之一支。傳說中造人補天的女媧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先祖,是距今數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末期的偉大帝王,改革了婚姻制度和禮儀制度,發明了農業和陶器。距今15000年左右,女媧氏政權被發明了構木為巢的有巢氏所取代;距今10000年左右,有巢氏又被發明鉆木取火的燧人氏所取代;公元前4852年,燧人氏又被畫八卦作易經的伏羲所取代;公元前3347年,伏羲時代最后一代帝王無懷氏被發明耒耜的神農氏炎帝所取代;公元前2697年神農氏最后一代帝王炎帝榆罔在合符釜山時將帝王之位禪讓給了軒轅黃帝;公元前2070年,受禪于大禹的伯益時被大禹之子夏啟打敗,夏啟建立夏朝終結了“五帝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