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風埡阻擊戰遺址,地處川南敘永縣城西郊,位于今敘永鎮與龍鳳鎮交界處的保合村一社境內,其山坳內有一株千年黃桷樹,是此地的顯著標志。
據原敘永縣先農公社(后改先農鄉、今屬敘永鎮)九頂大隊(今屬銀頂村)支書曾銀宣和原敘永縣城郊區(后改永寧區、今屬敘永鎮)革命文物征集辦公室提供資料記載:1935年初,當我中央紅軍逼近敘永時,劉湘急電令其南路總指揮潘文華速令入黔各部回援川南,特別專電劉兆麟旅及周成虎警衛大隊(劉湘貼身衛隊、相當一加強團)立即從土城馳赴敘永,還將配備長江沿岸設防的陳萬仞師袁筱與魏楷部亦調來防堵,與此同時,劉湘還呼吁進入黔北的薛岳等部和設防于鎮雄、威信等地的滇軍孫渡所部,共趨敘永,妄圖困守南六屬地區。
1935年2月2日,一渡赤水后的紅二師,經古藺桂花場、過三岔河,攻打敘永縣城。為阻擊瀘州方向來援之敵,派出一支部隊經紅巖壩、三界凹進抵豆腐石、歡喜壩、雙橋子一帶,擔負阻敵增援任務。2 月4 日中午,追擊紅軍的敵軍周成虎警衛大隊抵達敘永縣城西郊歡喜壩、老龍巖一帶。其時,紅二師游動于豆腐石、歡喜壩、雙橋子專司打援的一個團,已奉令開赴大壩,僅留一個連據守漏風埡制高點,埋伏松林內,以掩護圍城部隊撤退,阻擊北來援敵。
敵軍周成虎警衛大隊以第三營為先鋒隊,由龍鳳鄉(今龍鳳鎮)地主胡自元帶路,經老龍巖,爬五谷山,過龍頭山梁,撲向漏風埡紅軍陣地,向紅軍伏地強攻。敵軍氣焰囂張,急于求成,遠距即向紅軍陣地開槍開炮。一瞬間,硝煙四起,彈雨傾盆,槍炮聲震耳欲聾,草山地皮皆被刮去一層。紅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沉著應戰,待敵軍進入有效射程,才奮起反擊,成百手榴彈一齊在敵人頭上灑落開花,打得敵人哭爹叫娘。激戰一時許,敵第三營死傷過半,仍未能前進寸地。
周成虎氣急敗壞,乃派第一營增援,占領貓兒粱,攻至濫田壩哨樓的制高點山麓,擺開陣勢,用迫擊炮猛轟紅粱子、杉樹坡一帶,以火力壓制紅軍。城里守敵龔營長所部聞訊,亦兵出小西門夾擊漏風埡紅軍部隊。雖敵眾我寡,但紅軍戰士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與敵軍在濫田壩哨樓一帶展開了拉鋸戰。當日下午5時,紅軍圍城大部隊已全部安全撤走,留守漏風埡的阻擊連隊才邊打邊撤,經十二灣、金鵝池向大壩方向轉移。時屆黃昏,敵周成虎大隊才占領了濫田壩、龍頭山一帶。但只是徹夜防守而已,再也不敢追擊。
漏風埡阻擊戰雖敵眾我寡,紅軍在犧牲十五名戰士的情況下,仍堅守陣地,未后退一步,粉碎了敵人前后夾擊紅軍的陰謀,完成了掩護紅軍大部隊轉移任務,并給敵軍周成虎大隊以沉重打擊,狠狠打擊了劉湘王牌軍的囂張氣焰。
漏風埡阻擊戰中犧牲的15 名紅軍戰士,年齡最小者不過十四、五歲。他們皆被當地群眾分五個墓安葬于榨板田、松林坡等處。1989 年,當地政府和群眾籌集資金,在漏風埡戰斗遺址修建了紅軍烈士墓和墓碑、墓志銘石碑,以供群眾祭拜紅軍烈士。至今,當地干群、學生猶拜掃不絕,此地已成為祭掃紅軍烈士的神圣場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