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古敘山區和貴州畢節地區,解放前后食鹽都十分困難。一家人吃飯時要吃菜湯,就用繩子掛著一塊巖鹽吊在屋子里,等湯開了,主人提著繩子,把小塊鹽巴在湯里繞上九圈提起來,就算是放鹽了。那時,鹽對老百姓來說,非常非常的珍貴。我所在部隊沿著川云東路,派遣一個團保衛運鹽軍車開赴畢節地區,責任顯得十分重大。
出敘永縣城,沿川云東路過沙包樹,繞過天臺山腳下,隨即盤桓而上,出了后山關口,就沿殷家溝盤山道向營山而去。殷家溝西側,峭壁連綿矗立,兩側壁立的大山逐步靠攏,成一喇叭形,在今敘永縣后山茶場人口處形成一個小小的關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從現在后山鐵廠小河溝至茶場關口,相對高度約一千公尺,沿小路爬行約二十華里,而且整個殷家溝和盤山而上的川云東路都暴露在八字形絕壁下面,地形險惡,不易潛伏。兩側山峰最高處海拔1500公尺以上,山峰連綿,森林茂密,不見盡頭。這里就是烏蒙山的北緣,烏蒙山由北向南進入貴州,橫亙于云貴高原,是兵家必爭之地。
1950年,我所在的三連住在沙包樹,負責地方治安,保衛川云東路交通安全。有一天上午十時左右,接到殷家溝發生戰斗的消息,在指導員穆振榮帶領下,跑步向四十華里外的殷家溝前進,增援汽車團的解放軍。原國民黨少將師長、摩尼區偽區長伍聚奎,收集自己的殘兵,并招募了一部分游勇和地方反動分子,組成了反共救國軍,盤踞在十二羅漢山一帶,控制著方圓數十里的山區,進行殺、燒、搶、奪,魚肉人民。
當他得知汽車團運鹽的汽車開往畢節,就在殷家溝頂部的狹小口子的兩面山崗上布置下埋伏,準備搶奪鹽車。當鹽車剛氣喘吁吁的爬完最后一處盤山彎道,抵近關口時,土匪即向汽車兵射擊,一時機槍、步槍槍聲大作,子彈從密林深處向汽車傾瀉下來。運輸團戰士迅速用汽車作掩護,開始組織反擊。后來,有一部分押運的解放軍戰士跳下汽車,利用左側密林作掩護,頑強的進行抵抗。雙方相持了兩個多小時,我們的增援部隊才趕到了殷家溝。
三連在指導員穆振榮的指揮下,分成戰斗小組,作散兵形沿河溝往上攻擊。溝里亂石嶙峋灌木叢生,我們憑借這些有利物作為屏障,慢慢向上前進。伍聚奎匪徒遇上增援部隊,就組織一部匪兵阻擊我們。全連戰士慢慢進入溝頂密林,這給我們帶來了安全屏障,我們在林密葉稠的地方向敵人攻擊,有效的控制了敵人。后來,敵人的力量慢慢地轉移了方向,對我軍阻擊兵力明顯減弱,火力也稀起來。這時,聽見關口里面的槍聲十分激烈,聽見牛角號的長鳴聲。我們猜測土匪背部一定有我們的武裝力量在打擊敵人。土匪突然停止了抵抗向密林深處逃竄,我們同汽車團武裝押運戰士,枧槽苗兵連勝利會師。
枧槽苗兵連是由枧槽苗族鄉頭人羅文才領導的地方武裝力量,全由本民族農民組成,每人有步槍一只,木柄鐮刀一把,平時在家種地,一有緊急情況,由羅文才發布指令,吹響牛角號,這時各處牛角號此起彼伏,發出戰斗通知,部隊就迅速集合攏來。枧槽距殷家溝也有三十里之遙,當他們得知汽車團運鹽車被武匪阻擊后,立即從枧槽集合出發,經長秧壩從武匪后面攻擊。苗兵個個英勇善戰,打著赤腳,逢巖跳巖,逢澗飛越,不怕荊棘石叢,無所畏懼地向武匪攻來。他們吹響牛角,四山響應,在深山中牛角號聲回蕩,千軍萬馬奔騰而來。他們腰上的鐮刀,劈開樹叢,潛入石后,猛烈的射擊。而且口中大聲喊著,漸漸逼近伍聚奎的陣地。
伍聚奎腹背受我們的攻擊,慌忙潰逃,隱人密林深處去了,殷家溝運鹽保衛戰圓滿結束;從此,這一帶再無土匪騷擾,整條鹽路也暢通無阻,古敘山區、畢節地區老百姓吃鹽也得到了保障。真是“牛號震天苗兵降,響徹云霄吶喊聲。伍匪驚魂飛地獄,文才振臂志成城。”
尾聲:記住他們——為共和國作出貢獻的英雄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