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禾禾媽~
鄰居的女兒,自打上小學起,數學成績就很差,為了幫助女兒提升數學成績,鄰居想盡了各種辦法。
小飯桌、課外輔導班、私教……能報的都報了,錢沒少花,但都收效甚微。
現在孩子上初中了,不僅數學還和以前一樣,物理、化學、地理又學得很吃力。
對此,鄰居很頭疼,每次與她聊天討論到這個話題,她總說或許女兒隨自己,不是學理科的料,況且女生在理科學習上還存在天然劣勢。
作為一名家庭教育博主,每次聽到鄰居這樣的話,我都十分反感,因為我深知她的話是基于一種刻板印象。
前段時間回老家過年,遇到了當了多年數學老師的發小,跟他聊起我這位鄰居女兒的情況。
發小說,生活中,類似我鄰居這樣的父母其實有很多,他們自以為為了孩子的學習拼盡全力,但實際上卻時時刻刻都在拖孩子學習的后腿,尤其是在下面8件事情上。
孩子生在這樣的家庭,想要把書讀好,真的很難很難。
第一,很少帶孩子去戶外
鄰居的女兒小時候體質較弱,所以為了避免她在戶外被病菌侵襲、摔倒受傷,所以,這孩子3歲前幾乎沒出過門,即使偶爾出去一趟,也只是去商場、室內游樂場這樣的地方。
對于鄰居這一做法,或許你會不以為然,畢竟孩子小,體質弱,少出去幾趟也沒什么。
卻不知,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孩子的大腦無論是神經元的連接數量還是重量,都會發育到成人的80%左右。
科學研究發現:定期的戶外活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多個區域,尤其是與記憶、學習和調節情緒密切相關的前額葉皮質和海馬體的發育。
所以,鄰居這種看似保護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大腦接受自然刺激、促進神經元充分連接與發育的寶貴機會 。
第二,孩子吃喝由老人照顧
受傳統觀念、教育程度等因素制約,老人照顧孩子飲食時,常陷入“白白胖胖”才是健康孩子的誤區 。
比如我那位鄰居,女兒學會吃輔食沒多久,她公婆就各種米飯、面條、包子、餅、粥的喂,結果孩子不僅體重超標,還養成了只愛吃主食的習慣 。
大腦是我們人體最復雜的器官,它的發育離不開各種營養素的支持。
老人認為能長胖的食物,大都是碳水化合物,無法為孩子大腦神經元的連接、神經遞質的合成提供充足且全面的物質基礎,阻礙大腦正常發育進程。
這對孩子的后期學習來說,無疑是沉重的“絆腳石”。
第三,很少跟孩子交流
對“3000萬詞匯鴻溝實驗”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孩子在早期語言環境中接觸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其智商高低。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小,不懂事,跟他們交流毫無意義,所以日常交流只停留在簡單的吃喝拉撒指令上。
就像我這位鄰居,我每次去她家,她不是在刷手機就是在玩游戲,很少主動和女兒說話,孩子接觸到的詞匯量自然也多不到哪里去。
長此以往,她的智力不僅受到影響,語言表達與思維拓展還受到限制,在學習上自然難以展現出充足的后勁 。
第四,不讓孩子玩任何游戲
提到讓孩子玩游戲,很多家長都持反對態度,我這位鄰居也一樣,她女兒現在都上初中了,還沒接觸過任何電子游戲。
關鍵是除了電子游戲,她也很少陪孩子玩一些益智或者棋牌類的游戲。
實際上,適當的游戲對孩子成長益處多多,尤其是益智類的游戲,不僅能鍛煉孩子邏輯思維,像數獨游戲就可以提升數字敏感度與推理能力。
而鄰居完全禁止孩子玩游戲,看似規避了游戲可能帶來的沉迷風險,實則讓孩子錯失了在游戲中鍛煉思維、提升能力的契機。
第五,一家人都不愛看書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
對于讀書,很多父母,就像我的鄰居,總認為這是孩子的事,而且是孩子到了小學才該做的事。
殊不知讓孩子愛上讀書、養成閱讀的習慣,并非孩子的事,也并非孩子到了小學才開始做的事。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誰都不看書,沒書可看的家庭,那他到什么時候也很難養成愛看書的習慣,其大腦自然也得不到這方面的刺激,成績想提上去當然不容易。
第六,任孩子想什么時候睡就什么時候睡
現在的孩子,多半都由爺爺奶奶照顧,而老人心疼孫子孫女,總是有求必應,很少設立規矩。
就像鄰居家的女兒沒上幼兒園前,每天晚上十二點前幾乎沒睡過覺。
研究發現:長期不規律的作息,會影響兒童的生物鐘,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從而影響大腦的發育和記憶力。
鄰居這種放任孩子作息的態度,無疑又給孩子的學習之路增添了一種障礙。
第七,父母動不動就發脾氣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回到家后往往身心俱疲,難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尤其是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
我家鄰居就是這樣,自打她女兒開始上小學,接連不斷的吼聲就經常傳到我家來。
父母吼孩子或許只是恨鐵不成鋼,卻不知這背后會給孩子帶來何種傷害。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長期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其大腦中的海馬體和胼胝體的體積可能會顯著縮小。
所以,經常吼孩子會導致孩子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下降,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
第八,對孩子的提問漠不關心
5歲以下的孩子,見到什么都喜歡問“為什么?”比如,葉子為啥是綠色的?月亮為啥總掛在天上……
有家長聽到這些問題,覺得很好笑,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這是常識,沒有為什么,根本不需要解釋,等孩子長大了就知道了。
卻不知,孩子之所以問題不斷,是因為這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的,他們正在全力學習吸收。
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大腦會處于高度活躍狀態,這種活躍狀態有助于促進神經元的連接和大腦的發育。
此時你若回答他的問題,這就會形成一個正向循環,他的大腦也會越來越聰明;
反之,他們的好奇心便會被磨滅,阻礙大腦開發。
以上八種特征,你占了幾種?你認為孩子的智商和這些特征有關系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供其他有類似困擾的網友參考~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