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一個很具有偶然性的事情,生死成敗,往往會遇到偶然性事件,這就有了好多領軍大將有迷信思想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說法,自古大將犯地名,也就是說,一個大將領著兵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的名字會與領軍將領的名字相犯沖,讓大將遭遇失敗,甚至送命。
古代比較有名的故事,莫過于《三國演義》里龐統死于落鳳坡的故事了,龐統被稱為鳳雛,與劉備帶著兵來到一個叫落鳳坡的地名,演義故事里說,龐統知道會犯地名,但還不能不去啊,去了后萬分小心,還是死在了這個地方。
另一個評書故事里,也有犯地名的大將,楊繼業領兵,去了兩狼山,狼吃羊,結果楊繼業在兩狼山被困了,民間故事里還說,楊繼業父子被困死的地名還叫嚼羊峪,聽上去就是絕羊峪。
古代的中國人迷信,不懂科學,犯地名的事情能理解,但是到了近代,西方科學已經到了中國了,但還有一些人迷信。在民國時期,國軍號稱八百萬軍隊,有名將領成百上千,最后被趕到海島上,打了那么多敗仗,中國的地域又那么廣闊,地名又千奇百怪,大將犯地名的故事很多,今天就講幾個關于國軍將領犯地名的有趣故事。
在國軍將領中,犯地名比較慘的當數黃百韜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先把黃百韜圍在了碾莊一帶,兵敗到最后,黃百韜帶著一名副官逃跑,到了個叫尤湖的地方,腿上還受了傷,不愿意跑了,對副官說:我小名叫黃豆,到了碾莊,被碾成沫擠出豆油了,現在到的這個地名叫尤湖(油壺),腿還受了傷,跑不動了,算是活到頭了。說罷,開槍自殺了。
國軍將領里還有一個人比較迷信,也挺有意思。邱清泉被安排駐扎在商丘,商和傷同音,他又姓邱,怕在商丘傷著他這個姓邱的,就不愿意駐扎在商丘,而是跑到碭山去駐扎,后來有人分析,國軍在濰海戰役中遭遇如此大敗,與邱清泉抗命更換駐防地點也有關系。被圍在陳官莊后,邱清泉嫌杜聿明院子里有一棵棗樹,覺得犯了“困”字,找人砍了,有人說院子里沒有樹了,就剩下人了,那不就成“囚”字了,結果邱清泉最后被打死了,杜聿明在功德林待了10年,成為了“囚”。
在國軍將領中,還流傳著一個比較神奇的故事。在抗戰期間,于學忠帶兵到了沂水一個地方宿營,讓士兵打聽一下地名,士兵回來說這個村叫釣魚臺村,魚和于同音,于學忠大驚,叫士兵們趕緊走,村外槍聲大作,被鬼子包圍了,于學忠在一個放羊老農的幫助下逃脫鬼子的包圍。
在國軍將領中比較神奇的還有戴笠,神奇地死于南京郊外的岱山,岱與戴同音,戴笠算是找到正確的地方死亡了。當然了,還有一些人牽強附會,說廖耀湘在遼西被四野活捉,是因為犯了地名,遼西的音有熄的意思,廖耀湘到了遼西,就熄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