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川軍的正名之戰,也是川軍經歷過最為慘烈的戰斗,此役之后,“無川不成軍”的名號響徹四方。
李宗仁沒有想到,這支僅有八千人的川軍竟能在藤縣與一萬日軍精銳鏖戰九天,不僅為臺兒莊戰役的大勝奠定了基礎,還粉碎了日軍奪取隴海線西進的計劃。
那么,這場戰事究竟有多么慘烈?全面弱勢的川軍又是如何抵擋住日軍王牌部隊的呢?
1938年伊始,為了延緩日軍西進,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正在組織徐州會戰,重點是在徐州的門戶臺兒莊進行嚴密的部署。
日軍這邊,則是派出了號稱王牌部隊的第33旅團,他們來勢洶洶,直撲臺兒莊,但要想打下臺兒莊,必須經過滕縣。
出人意料的是,李宗仁竟然把守衛滕縣的重任交給了川軍第22集團軍。
當時的國軍內部等級森嚴,黃埔系之外的部隊都是“雜牌”,川軍更是雜牌中的雜牌,蔣介石一度都不給川軍換發武器裝備。
第22集團軍下轄41、45兩個軍,全軍僅有八千余人,武器裝備也不足,許多士兵連槍都沒有。
見到李宗仁之后,第22集團軍司令孫震發誓,一定死守滕縣,隨后他下令,45軍駐守外圍。
川軍將士們立馬開始修筑工事,可他們面對的是日軍王牌,戰爭不會在你準備好的時候發生,日軍飛機掠過,炸彈鋪天蓋地落下來,川軍士兵還沒來得及躲進戰壕,就被炮火吞沒。
孫震意識到依靠川軍的實力無法與日軍對抗,于是讓王銘章帶領122師進駐滕縣縣城死守。
1938年3月14號,日軍在滕縣外圍集結重兵,隨后便發起了總攻。
十五公分口徑的榴彈炮呼嘯而來,在川軍陣地上炸開,由于川軍戰壕很淺,一時間傷亡巨大。
不過外圍的45軍頑強抵抗,死守住滕縣西面的界河陣地,日軍無法在短時間內從正面突破。
3月15日清晨,日軍第十聯隊轉變進攻思路,他們繞過45軍的防線,通過機械化部隊從縣城兩翼進攻,守在這里的川軍損失慘重。
許多川軍士兵忍著傷勢開火,可是子彈打在坦克車上猶如撓癢癢,有的人被炸傷了腿動彈不得,只能眼睜睜看著坦克從自己身上壓過去。
在日軍慘無人道的碾壓之下,滕縣外圍部隊已經全面潰敗,縣城已經完全暴露在日軍的火力之下,一場慘烈的城市保衛戰即將打響。
此時城內的122師師長王銘章接到了蔣介石的電令,命他一定要死守三天,不能撤退,靜待增援。
王銘章將城內的三千人分別做了部署,在東西南北四個城門都設置了伏擊點,并用沙袋將城門堵住,做好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的準備。
3月16日,日軍攻城開始,面對日軍火炮掩護下的步兵沖擊,122師將士們只能用手榴彈和大刀進行回擊,實在擋不住,有的戰士就拉開手榴彈跳入敵群中,用生命將日軍擋在城門之外。
數十次沖鋒下來,滕縣依然固若金湯,天色漸暗之下,著急的日軍開始動用重炮轟門。
滕縣城門日久失修,早已殘破不堪,哪里能擋住榴彈炮的轟擊呢?在十余門大炮的輪流攻擊之下,滕縣南門終于被打開了一個大缺口。
日軍魚貫而入,雖然城門已破,但川軍將士們依然一步不退,子彈打光了,就開始白刃戰,手中沒刀的,拉開一枚手榴彈就朝著日軍沖去,壯烈的場面令人震驚不已,一批批戰士倒下,縣城內頓時血流漂杵。
王銘章鼓舞著戰士們,告訴他們湯恩伯的援軍就快到了,但王銘章不知道的是,湯恩伯的兩千援軍在到達滕縣之前就被日軍打散了。
3月17日上午,守城的第三天,日軍已經用重炮打開了三個城門,并且動用空軍對縣城進行猛烈轟炸,硝煙過后,縣城內部一片火海。
在日軍的炮轟之下,守城部隊損失慘重,日軍察覺到守軍火力減小,迅速集結兵力,涌入了縣城。
王銘章看到敵人進城后急了,于是親自登上東門督戰,士兵們受到鼓舞,不顧一切與日軍拼殺,但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王銘章也身中七彈,壯烈殉國。
長官的去世讓余下的士兵更加憤怒,強大的意志力又讓他們堅持了一天,一直到3月18號,日軍才占領滕縣。
滕縣保衛戰的意義重大,城內的三千川軍生生拖住了日軍一萬人,最后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踐行了誓言,還讓日軍第十聯隊損失慘重,為臺兒莊的軍事部署贏得了時間。
除了戰略上的意義之外,滕縣一戰還讓川軍站了起來,曾經那支總是被人看不起的川軍,一下成為了國軍的榜樣,無數的嘉獎令就是最好的證明。
川渝男兒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滕縣保衛戰只是川軍整個抗戰過程的縮影,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川軍遠離家鄉浴血奮戰,為民族解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讓我們向他們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