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的作用輪胎的類型輪胎的保養
輪胎堪稱汽車的 “腳”,在汽車行駛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
從支撐方面來說,車輛自身重量、駕乘人員以及所載貨物的重量,都需通過車體傳導至輪胎,輪胎肩負起支撐車輛全部重量的重任,承受著汽車行駛時的各種負荷。比如一輛滿載貨物的貨車,總重量可達數噸,輪胎穩穩地支撐著這一切,讓車輛能夠正常行駛。
在動力和制動的傳遞上,輪胎作為汽車與路面唯一的接觸部位,汽車的啟動、行駛、制動和停車,都依賴輪胎與路面的 “溝通”。它傳送牽引和制動的扭力,保證車輪與路面有良好的附著力,從而提高汽車的動力性、制動性和通過性。在濕滑的路面上,優質的輪胎能憑借特殊的花紋設計,快速排水,保持與地面的附著力,確保車輛制動時不會打滑失控。
輪胎還能緩沖吸震。不管是未鋪設的石子路,還是有障礙物的鋪裝路面,輪胎都能發揮緩沖和吸震功能。其自身由約 50% 的彈性橡膠制成,加上輪胎內空氣的吸震特性,有效減輕和吸收汽車行駛時的震動和沖擊力,防止汽車零部件因劇烈震動而早期損壞。當汽車快速通過減速帶時,輪胎能夠極大程度地緩沖震動,讓車內人員不會感到過于顛簸。
此外,輪胎還適應車輛的高速性能,降低行駛時的噪音,保證行駛的安全性、操縱穩定性、舒適性和節能經濟性。可以說,輪胎雖小,卻關乎汽車行駛的方方面面,對汽車行駛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汽車輪胎的類型豐富多樣,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劃分出多種類型。
按結構來分,主要有子午線輪胎和斜交輪胎。子午線輪胎是 1946 年由法國米其林發明,其簾線與外胎斷面接近平行,呈子午線方向排列,簾線角度小,一般為 0° ,也被稱為鋼絲輪胎,因為其結構的特點,一般需要用鋼絲作為主要緩沖與帶束。這種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附著性能好,胎面滑移小,滾動阻力小,能大大增長使用壽命,散熱性好,更適用于高溫或高速環境,目前已覆蓋了大部分汽車,輪胎代碼 “R” 和 “X” 都表示子午線輪胎。不過,它也存在側向穩定性較差、制作成本高的缺點。斜交輪胎則是簾線斜線交叉排列,是一種老式輪胎結構,外胎由胎面、簾布層(胎體)、緩沖層及胎圈組成,簾布層的簾線與胎面中心線約呈 35° 角,從一側胎邊穿過胎面到另一側胎邊。斜交輪胎的胎面和胎側強度大,承載能力較好,但舒適性較差,不適合高速行駛,由于其胎壁承載能力強,很多大貨車和重型機械仍然在使用。
按照花紋分類,常見的有條形花紋、橫向花紋、混合花紋、越野花紋等輪胎。條形花紋輪胎,又稱縱向花紋輪胎,花紋方向與圓周方向一致,主要優勢是低滾動阻力,不易側滑,能提高汽車的操控性能,適用于輕型客車、普通轎車以及摩托車。橫向花紋輪胎的花紋采用橫向設計,輪胎與地面接觸面積增大,制動力、驅動力表現出色,適用于荒郊野外、建筑工地等惡劣路況,但滾動阻力大,胎面磨損嚴重。混合花紋輪胎兼備了縱溝和橫溝花紋的優點,在胎面中部一般具有曲折形的縱向花紋,而在接近胎肩的兩邊有著橫向花紋,常用于貨車、客車以及 SUV 等車輛。越野花紋輪胎的花紋溝槽寬而深,花紋塊接地面積比較小,約 40% - 60%,專門為適應干、濕、崎嶇山路和泥濘、沙路而設計,適合在崎嶇不平的道路、松軟土路和無路地區使用。
從車種角度分類,輪胎大概可分為 8 種。PC 代表轎車輪胎,通常具有較低的滾動阻力以降低油耗,同時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和噪音抑制;LT 是輕型載貨汽車輪胎,具有較強的耐磨性、牽引力和一定的越野能力;TB 為載貨汽車及大客車胎,具有極高的負荷能力和抗磨損性能,以滿足高強度運輸需求;AG 是農用車輪胎,適用于農業機械,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和抗刺穿性能;OTR 屬于工程車輪胎,具有較強的抗壓性和抓地力;ID 是工業用車輪胎,主要用于工業生產中,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耐磨性;AC 為飛機輪胎,用于飛機上,具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和抗壓性能;MC 是摩托車輪胎,適用于摩托車,具有輕量化、高載荷能力和良好的操控性能 。
此外,輪胎還可按尺寸分類,比如全尺寸備胎和非全尺寸備胎。全尺寸備胎的規格大小與原車其他 4 條輪胎完全相同,可以將其替換任何一條暫時或已經不能使用的輪胎,提供的是與車輪上相同尺寸的輪胎,在替換時候擁有和原車胎更接近的性能,但會占用車輛更多的后備廂空間,一般在高檔車上才會有搭載,且速度級別和承重指標和原車胎可能不同,不宜長期使用。非全尺寸備胎的輪胎直徑和寬度都要比其他 4 條輪胎略小,只能做為臨時代替使用,而且只能用于非驅動輪,并且最高時速不能超過 80km/h ,其優點是占用車輛空間更小,制造成本也更低,一般多搭載在中小型車上。
輪胎的保養對延長其使用壽命、保障行車安全意義重大,以下是一些關鍵的保養方法。
1. 定期檢查胎壓:胎壓是影響輪胎壽命的關鍵因素,過高或過低都不可取。比如在炎熱的夏季,輪胎內氣體受熱膨脹,如果胎壓過高,很容易引發爆胎;而在寒冷的冬天,胎壓過低不僅會增加汽車油耗,還會加速輪胎磨損。一般來說,輪胎的標準胎壓約為 2.2 - 2.6bar,具體數值可參考車輛手冊或駕駛員車門旁邊的標簽。檢查胎壓需在輪胎處于冷卻狀態時進行,可使用輪胎壓力表或車輛自帶的胎壓監測系統(TPMS)。
1. 清理胎紋雜物:汽車在行駛過程中,輪胎胎紋內易夾雜小石子、碎磚塊等雜物。這些雜物若不及時清理,不僅會使行車產生顛簸感,還對輪胎傷害極大。特別是在高速行駛時,胎紋內的異物可能導致爆胎,十分危險。因此,要定期清理胎紋內的雜物,發現小石子等可用鑰匙等工具摳出。
1. 檢查磨損情況:輪胎的磨損程度直接關系到其性能和安全性。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輪胎的牽引力和抓地力會逐漸下降,磨損嚴重的輪胎更容易出現打滑現象。檢查時,可觀察輪胎花紋深度,一般轎車輪胎的磨損標記高度為 1.6 毫米,當花紋磨損至與標記持平時,就應及時更換輪胎;還需查看胎面和胎壁是否有裂紋、鼓包等情況,若有則說明輪胎存在安全隱患,需盡快更換 。
1. 四輪換位:由于車輛的驅動方式、轉向等因素,輪胎的磨損往往并不均勻。比如前驅車的前輪磨損通常比后輪快。定期進行四輪換位,能使車輛四個輪胎均勻受力,避免過度磨損,延長輪胎使用壽命。一般建議每行駛 10000 - 15000 公里進行一次四輪換位,具體可參照車輛手冊或輪胎制造商的建議。在換位時,要檢查輪胎狀況,遵循正確的換位方法,換位后還需進行輪胎平衡,確保行駛平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