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防山齊李村,整潔的街道、蔥郁的綠植與墻上的文明標語相映成趣。而在兩年前,這里的環境問題還讓村干部頗為頭疼。“以前路邊上常有垃圾,公共設施積灰也沒人管。”村黨支部書記牛中興回憶道。2022年,村里推出“幸福幣”誠信積分管理制度,為每位村民發放200個基礎幸福幣,通過志愿服務、文明行為等113項指標動態增減積分,村民可在“幸福超市”兌換商品。貨架上的孔府印閣印章、楷雕工藝品等特色商品,不僅滿足生活需求,更傳承著儒家文化,讓“幸福超市”成為文明鄉風的展示窗口。
村民陳書平是“幸福幣”制度的積極參與者。她一邊整理剛兌換的抽紙和洗衣液,一邊算起“幸福賬”:“我代表村里參加鎮上的廣場舞比賽、打掃衛生,攢了400多幸福幣。攢幸福幣可比省錢更有成就感!現在大家比著積分干活,誰也不想落后!”制度實施初期,不少村民持觀望態度,但年底積分公示時,最高分與倒扣分形成鮮明對比,面子“掛不住”的村民紛紛加入行動。如今,齊李村每月志愿活動報名火爆,寒暑假期間大學生主動擔任圖書館志愿者,村民爭相參與文明宣講,“比學趕超”的氛圍日益濃厚。
為深化積分管理,2023年齊李村結合《曲阜市農村居民信用管理辦法》,推出“家庭信用名片”。每戶的信用等級通過二維碼公開可查,涵蓋志愿服務、社會公益、村居管理等維度。“掃一掃就能看到誰家信用好,大家自然更重視自己的行為。”村民吳景菊說。作為幼兒教師,她利用假期在“幸福食堂”照顧老人,既賺積分又為孩子樹榜樣。
這種“信用+治理”模式,讓鄉村管理從“干部干、群眾看”轉向“干群共治”,讓村民從“旁觀者”到“主人翁”。村里環境整治、文化活動、糾紛調解等事務,村民主動參與率超90%。村道垃圾消失、公共區域一塵不染。
“未來我們計劃引入數字平臺,實現幸福幣實時查詢和智能管理。”牛中興透露。隨著制度不斷完善,齊李村正從“治理創新”邁向“治理深化”,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活力。
從一袋洗衣液到一方潔凈家園,從一枚“幸福幣”到一股文明新風,小小幸福超市,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譜寫著一曲新時代的鄉村善治之歌,用“小積分”解開了鄉村治理的“大課題”。在這里,幸福不僅是貨架上的商品,更是村民共建共享的獲得感。齊李村的實踐是曲阜市創新基層治理的縮影。曲阜市將信用體系嵌入網格化管理,以黨建引領打造“儒鄉幸福超市”,通過幸福幣兌換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目前,曲阜市已建成49家“幸福超市”,覆蓋全部12個鎮街,惠及數萬村民。
(曲阜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