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 15575 架P-51“野馬”戰斗機,這種性能優越,樣貌瀟灑的戰斗機曾一度成為美國的象征。不過或許就連美國人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款擁有純正美國血統的戰斗機,會成為新中國空軍裝備的第一款戰斗機。
博物館內的P-51戰斗機,可見標志性的水泡座艙蓋
那這批野馬戰斗機是如何遠渡重洋來到中國,又成為我們空軍裝備的第一款戰斗機的呢?這就要從抗日戰爭說起了。抗戰期間,國民黨空軍就從美國獲得了一些P-51戰斗機。解放戰爭期間,美國更是對其援助了大量P-47和P-51戰斗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P-47戰斗機重量和體積都很大,所以常常被國民黨空軍充當輕型轟炸機,用作對地攻擊。
當年美國移交飛機前,就已經遮蓋噴涂上了國民黨空軍的標志
我們第一次接觸P-51戰斗機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1948年9月23日,國民黨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上尉分隊長楊培光從北平南苑機場起飛,駕機投誠,當時他駕駛的正是一架性能優良的P-51D“野馬”戰斗機。楊培光不僅會駕駛戰斗機,而且在抗日戰場上積累了豐富的戰斗經驗,還獲得了三等復興榮譽勛章。由于蔣介石逆行倒施,導致楊培光的家人連飯都吃不起了,他在執行任務時就順便販賣了兩口袋黃色炸藥,補貼家用。
照片右邊就是飛行員楊培光,而左邊則是未來的空軍副司令,未來大名鼎鼎的林虎將軍
由于走私黃色炸藥事發,楊培光不得已,只好向我軍投誠,駕機降落于四平機場。隨后就在東北航校擔任教練。1948年10月,我軍攻占錦州機場后,又繳獲了4架完好無損的P-51戰斗機,時機已經成熟,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后,我軍專門組建了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五修理廠,專門維修和組裝繳獲的P-51“野馬”戰斗機,并在兩個月后成功修復了一架P-51戰斗機。
當年極為簡陋的維修環境,后來發展成為了沈飛的一部分
國民黨軍隊雖然擁有大量美式裝備,但軍容軍紀較差,對裝備也不甚愛惜,所以繳獲的不少P-51戰斗機都需要進行大修,也不知道美國人看到這一幕后悔怎么想。總的來說,隨著解放軍一路南下,繳獲的P-51戰斗機數量也越來越多。但當時我們缺少這種飛機的零配件,所以維修工作一直難以展開。
當年中國空軍的第一支戰斗機中隊,使用的飛機就是修復的P-51戰斗機
時間來到了1948年12月10日,平津戰役期間,我軍航校接收組組長方華率隊強闖北平南苑機場,不僅獲得了3架完好無損的P-51戰斗機,還意外的發現了128臺梅林V1650飛機發動機。有了這些發動機,第五修理廠修理飛機的速度就大大提高了,在短短20個月的時間里修復了36架P-51戰斗機。
開國大典前后,林虎與P-51戰斗機的合影,當年他也曾駕駛飛機參加閱兵儀式
1948年12月18日,解放軍攻占天津張貴莊機場,又繳獲了一架故障的P-51戰斗機。與此同時,國民黨的迅速潰敗也讓不少有識之士開始醒悟,1948年12月29日,國民黨空軍第4大隊第23中隊中尉飛行員譚漢洲駕駛一架P-51戰斗機投誠,降落在了沈陽北陵機場。1949年年初,我軍在《目前的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報告中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們應當爭取組成一支能夠使用的空軍。
1949年投誠的空軍飛行員閻磊,照片拍攝于1955年授勛時
1949年1月14日,國民黨空軍第3大隊第28中隊中尉飛行員閻承蔭駕機投誠,并改名閻磊。他是第三名駕駛P-51戰斗機投誠的國軍飛行員,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三名投誠的國軍飛行員楊培光、譚漢洲和閻磊都駕駛P-51戰斗機參加了閱兵儀式,這對他們來說也是無上的榮耀。
50年代,我國引進的拉-9、拉-11戰斗機開始服役,P-51就退居二線了
P-51“野馬”作為美國人設計的戰斗機,卻輾轉成為了中國空軍第一個飛行大隊的主力戰斗機,估計連美國人自己也沒有想到。P-51D戰斗機性能優良,速度快,作為一款活塞戰斗機,還能兼具對地打擊使用,當時我軍繳獲的大部分都是P-51D,還有部分P-51K。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東北航校還對這款飛機加以改進,改造出了數架雙座版本的教練機,估計連美國人見了也會嘖嘖稱奇。戰后噴氣式發動機迅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活塞戰斗機的全面淘汰,這些P-51“野馬”戰斗機一直使用到了1953年,最終全部退役,目前軍事博物館和航空博物館還保留有兩架P-51戰斗機,默默訴說著當年的這段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