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的電影真是悲喜交加。
一方面,《哪吒2》現象級的爆火,打破了中國電影的多項記錄,成為一枝獨秀的存在;另一方面,除了《熊出沒》外,其他幾部電影都撲得悄無聲息,賠得“頭破血流”。
眼看時局已定,為了最大可能減少損失,電影《蛟龍行動》率先宣布撤檔,聲稱將制作一部特別版,擇日再選擇上映。
前幾天,《蛟龍行動》的宣發人于冬還堅稱不會撤檔,并表示給《蛟龍行動》打一分的觀眾全是黑水,呼吁觀眾打分要公平。
主演于適更是義憤填膺地喊話道:“我們只想要公平!公平!公平!”
啥意思?
合著電影票房不行,全怪觀眾唄!反正跟電影劇情、導演、演員沒一毛錢關系!!!
也是,畢竟早在2017年,著名導演馮小剛就惱羞成怒地說過:
還不是因為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這么多垃圾電影。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
自此,馮導算是拉開了影視劇不行甩鍋給觀眾的先河,他的同行們也很快發現這是一個“完美且正當”的理由。
電影《749》被觀眾怒批是部大爛片時,導演陸川沒空反思影片問題,反倒是在網上大喊委屈:
我真的不理解為什么會有人要么沒看過就黑,要么就無緣無故尬黑,那么是那種聲嘶力竭地死黑……”
按陸川導演的話來說,凡是給《749》打差評的都是黑子,正經觀眾才不會給差評!
可根據豆瓣顯示,該電影共有22.1萬人打分,評分最終是3.2分,妥妥的爛片標準。
如果像陸川導演所說打低分的都是黑子,難道這22.1萬的觀眾全是黑子?
要知道,能集合這么多黑子去有針對性地黑一部電影可真不容易,這不僅要提前組織還要花錢花時間,工程量浩大啊。
既然不是預謀組織,難道是陸川導演得罪了這22·1萬人,人家專門黑他電影來報復他?
這自然也不成立,陸川導演只是個拍電影的,又不是干了啥傷天害理的事,哪來那么多仇家?
只可惜陸導不認真看評論,但凡認真看過幾條,就知道觀眾提的那都是寶貴意見,絕不是為了黑而黑。
除了陸導,胡玫導演也因為電影票房差怒懟過觀眾。
2024年暑期,由胡玫導演的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不僅票房慘淡,口碑也非常差。
胡玫導演一氣之下連發多條微博怒懟觀眾,還表示真正讀過《紅樓夢》的人是鳳毛麟角的,所以理解不了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
但只要看過電影《紅樓夢之金玉良緣》,你就會發現,真正沒讀過原著《紅樓夢》的應該是導演和演員,而不是觀眾。
不過話又說回來,馮小剛、陸川、胡玫導演之所以接受不了差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還停留在過去,沒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過去,這幾位導演都曾拍過高分影視劇,也都有自己的高質量代表作,因此在他們的意識里,他們拍出來的劇肯定是好的,若是不行,那就是觀眾的問題。
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電影市場發展日趨成熟,觀眾也變得越來越理性了。
以前,中國觀眾更多的是沖著導演演員的名氣而去看一部電影,現在的觀眾更在乎是電影的質量和觀影感受。
也就是說,一部電影好不好看,主要由劇情決定,其次是演員演技和畫面質量。
一部電影就算有再知名導演、再大牌的演員、再紅的流量,如果劇情不好,一切都白搭。
以前的《上海堡壘》和如今的《射雕英雄傳之俠之大者》就是鮮明的例子。
其實,對于電影市場來說,這是個好現象。
我們的電影市場終于由劣幣驅逐良幣變成良幣驅逐劣幣了,由資本投喂變成觀眾自主選擇了。
而《哪吒2》的爆火更加證明了這個市場道理:
只要電影劇情好,哪怕是新人導演,也一樣能贏得觀眾的青睞。
借用一位影評人的話來說:“電影行業現在非常迫切的需要回歸常識,認知到電影是一個消費商品,需要為消費者提供服務,并且要做到最基本的尊重消費者。”
首先尊重消費者,消費者才會尊重你。
就像劉慈欣在《三體》里所說,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