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京東稱,3月1日起將逐步為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同一天,美團稱,今年二季度開始逐步為全職騎手繳納社保。隔日,餓了么也聲稱已有類似舉措。
我本疑惑,按正常趨利的商業邏輯,想盡一切辦法外包勞務以降低運營成本的平臺,為何突發“慈悲”主動“攬責”拿出部分收益來填補社保?
到底是平臺為競爭主動為之,還是行政壓力之下的迫不得已?
后面看到財經報道,果真有提及,“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平臺方推進落實多部門2021年7月聯合發布的《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
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好政策。文件早已明確,組織未參保的靈活就業人員,按規定“應保盡保”。
起初我認為這是各方合力推動下的“突破”,大快人心,平臺方終于干了件本就應該做的事情。
只是沒想到,也有騎手小哥現身吐槽,流露諸多不滿。
- 騎手是否需要社保?
據財新報道,“2023年美團有745萬名有接單收入的騎手,其中全年接單在260天以上的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大約82萬人,占總數11%”。實際上,我國外賣騎手的總量已超過1000萬人,這個規模比以色列全國人口還多。
網上不乏騎手的日常寫實視頻,艱辛無需贅述,有甚者橫臥街邊風餐露宿,徐崢演的《逆行人生》尚不足表其一二。
理論上,社保是對他們艱辛工作的一種長期保障,為何有些騎手意愿不強,甚至有抵觸情緒?我捋下來,或有幾個方面的緣由。
有些騎手,送外賣只是兼職,本已有一份社保,或未將外賣當長期職業,需待有穩定工作再考慮繳交社保;有些騎手,著急用錢維持家中溫飽,每月幾百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小錢,寧要現錢,不需社保;有些騎手,在農村新農保或老家縣城已按較低標準代繳,不愿意按大城市高標準交,反正以后退休也沒有機會按城市標準享受;有些騎手,是勞務派遣,掛在外包平臺,層層計費,程序上實施有難度;有些騎手,純粹擔心因交社保轉“正編”后,工作時長和收入會因為“合規”要求而被壓縮。
這些因素中,最核心的根源是生存的壓力。如果生計都成問題,哪有余力去補貼遠期,去為一個虛無的未來付費。
這不僅是外賣行業的問題,還有諸多身處“共享經濟”或者“服務外包”行業的就業人員,都會有類似的困擾。
我梳理未必全面,各位可留言補充。
- 社保是否需要騎手?
社保亟需擴大參保基數,這是顯而易見的動向。
近年職工養老保險實際參保率僅有70%左右,過去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率也比較低。有數據說,2億靈活就業人員僅有30%參保。現在又有不少人,因為裁員失業,從之前的正常企業參保流入靈活就業群體。于是,社保的“關照”緊跟趨勢延伸到靈活就業,不足為怪。
以前此舉未強制推廣,確實也擔憂引發抵觸。現在推進,應是無奈之舉,擔憂主要發端于養老金資金池的可持續性。
社保里面養老金費率最高,企業、個人合計為24%,此“稅”可謂“重中之重”。
參考此前的測算,疊加生育率走低、老齡化加速、繳費人群萎縮等因素,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在擴大。
按2022年數據,剔除財政補貼,保費覆蓋收入僅能覆蓋支出的83%;而支出端,從2013年1.8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5.8萬元,十年間年均增長12%,遠高于GDP增速。
加之疫情過后,經濟下滑,有些行業失業人口暴漲,社保斷繳情形并不鮮見。
有關方面應是進行過一番利弊權衡,才在這個時刻,敦促平臺落實社保。
平臺明確雇傭關系,普及社保福利,算是一種可喜的進步,只是如何讓政策變成可持續的“福利”,需各方主動讓利,推進相關的改革。
- 社保的分配
大的方面,社保體系如不盡快改革,必將面臨大眾續繳意愿趨弱的問題。
這不僅是騎手小哥的意愿弱,也還有眾多年輕“牛馬”的意愿也不會強。
互助共濟,是企業為員工繳交部分納入社會統籌的正當性基礎。如果養老金分配顯失公平,就會侵蝕這種正當性,對企業形成負向激勵,也損害個人的繳納意愿。
因“雙軌制”改革落地僅過10年,現有的退休人群,相當部分都未曾繳納社保養老金。在同樣未繳社保的情況下,“視同繳納”的機關退休人員每人的月均養老金是城鄉居民標準的28倍(6148元 vs 217元)。
因此有網友調侃稱,“我在城里打工給老干部養老”,在實收現付的機制下并非戲言。
把社會“撫養比”揉開來看,比較扎心。一個騎手風里來雨里去送1000個外賣,或10個騎手一個月里啃饅頭省吃儉用交社保,也未必能供養一個機關退休的老同志。
這種機制是否有違“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不用多醒目的人都能看出來,厚此薄彼的社保制度須盡早予以改革,否則主動斷繳者必然逐年增長,基金也將難以為繼。
- 平臺的責任
中間層面,平臺方確需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
平臺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不是沒有原因。宣揚所謂的“ESG”企業社會責任,首先得照顧好自己的編里編外的員工及商家合作方,實現均衡發展,不然便是“偽善”的表演。
在利潤增長目標不變的情況下,這筆突如其來的社保支出是對平臺額外加“稅”。這個“負擔”,平臺想轉移至用戶很難,因為外賣市場競爭充分,價格高了,用戶會用腳投票;大家普遍的擔心,是怕平臺將成本轉嫁到商家或騎手。
商家本對平臺的推傭、抽成及配送費早已苦不堪言,有從事餐飲的朋友形象地稱平臺“已超越房東成為最大的爹”。騎手雖苦卻更無議價的能力。我們只能呼吁平臺履行社會責任,主動承擔。
以美團為例,僅2024年三季度便實現營收936億元,單季調整后凈利高達128億元。
“預計社保繳納最終將覆蓋到超百萬名騎手”,按分析師測算,“最終社保成本可能由平臺、騎手共同承擔,預計繳納騎手社保對美團2025年整體利潤影響不到20億元”。
如此看來,社保的全年影響可能還不及其單季凈利的零頭。美團不妨再主動多承擔多一點,切莫再從騎手現有的收益里扣除。
最近的民營經濟座談會也提到,民營企業家“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另外,民斯基也建言,即使平臺統一交社保,也尊重騎手意愿,是保留原社保,還是就地繳納,選擇權應交予騎手本人。
在市場制衡體系完善的情況下,我并不提倡行政干預。顯然,現在并不是。而且,騎手毫無還手之力的弱勢并非完全由騎手自身造成。
- 騎手的聲音
最后,在微觀個體層面,騎手也得懂得維護和追求自身合理合法的權益。
騎手在平臺面前確實過于渺小,缺乏與之進行利益博弈或者勞資談判的主體。
平臺或許有工會,但那是平臺企業內部的工會,屁股是坐在平臺那一端,騎手對他們來說,還不一定算“員工”。
況且,一個擅長看電影發月餅的組織,可能也無法擔此重任,無法全心全意為騎手謀取利益。
如果沒有利益代言人,則需自身主動發聲。短視頻平臺那么多,工友也不少,傳播門檻其實不高。最近多處刷到一位騎手,出鏡發視頻,侃侃而談,表達對騎手社保的個人看法,引發諸多共鳴。
這就是為自身合法權益而勇敢表達的典范。
自己不在乎,就不會有人更在乎。
*文中數據來源于媒體報道,具體以官方發布為準。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