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MPXV)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近年來在非洲以外的地區引發了大規模疫情。Tecovirimat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抗猴痘藥物,通過靶向病毒的磷脂酶F13來阻止病毒釋放。然而,F13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病毒對tecovirimat產生耐藥性。為回答這一問題,近期,來自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巴黎西岱大學的結構生物學與傳染病研究團隊Riccardo Vernuccio 等人,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ecovirimat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oxvirus resistance” 的論文。
研究人員首先解析了F13同源二聚體和抑制劑的共晶結構,發現tecovirimat結合在F13二聚體的界面,穩定了二聚體的形成。
tecovirimat作為“分子膠”促進F13的二聚化,從而阻止病毒的釋放。進一步分析表明臨床分離的耐藥性突變位于F13二聚體界面,這些突變阻止了tecovirimat誘導的二聚化,解釋了病毒如何逃逸藥物的作用。研究人員進一步通過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方法探究了tecovirimat與F13的結合模式,并計算了結合自由能,發現tecovirimat與F13的結合非常強。
通過鄰近連接實驗,研究人員驗證了tecovirimat在細胞內也能誘導F13的二聚化,而耐藥性突變則阻止了這一過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