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區發布了撤銷事業單位的公告。
據安徽省民政廳網站消息,安徽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擬申請注銷登記。
《紹興晚報》發布一則事業單位擬注銷公告,撤銷紹興市楓橋警務現代化研究中心(紹興市公共安全指導服務中心)。
泰安市國資委網站發布公告,撤銷泰山免疫力經濟產業研究院事業單位建制。
事業單位為何會被撤銷?密集的撤銷公告又釋放出什么信息?
這一現象背后,是“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改革邏輯。華智公考教研與政策研究團隊指出,此類調整直接反映了“職能過時類事業單位退出歷史舞臺”的政策導向,也為公考考生提供了崗位選擇的新風向標。
此次改革并非簡單“裁員”,而是通過“編制動態調整”與“職能重構”,推動公共服務體系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優先”。例如,紹興市楓橋警務現代化研究中心撤銷后,其職能由市公安局技術部門承接,專業化程度反而提升。
其實自2011年分類改革以來,為了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清理規范事業單位的工作一直都在有序展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對未按規定設立或原承擔特定任務已完成的事業單位,予以撤銷。
2.對布局結構不合理、設置過于分散、工作任務嚴重不足或職責相同相近的事業單位,予以整合。
3.對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其行政職能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
4.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將其轉為企業。
近年來,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深入,事業單位改革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19年1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就省屬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發文,指導部分省屬事業單位轉為國有企業或私營企業。相較于2015年,就省屬事業單位轉制為私營企業的資產處置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這份文件于2019年3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至2024年2月29日。五年之后,山東再發文推進省屬事業單位轉企改制。
2022年9月,山東省委宣傳部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十八大以來,完成全省1336家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收回事業編制1.3萬余名。
除山東外,全國多個省份也在推進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去年4月,河南就發文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在精簡機構編制規模的同時,強調堅持“瘦身”和“健身”相結合。
據河南省委編辦,省直層面,除學校、醫院外,按照“531”比例進行精簡,即事業機構按不低于50%精簡,事業編制按不低于30%精簡,其中財政撥款事業編制精簡比例不低于10%,原則上不再保留科級和事業編制16名以下的事業單位,“空殼單位”“僵尸單位”以及特定歷史任務已經完成的事業單位一律撤銷。
事業單位改革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從“撤銷潮”中可見,事業單位對公職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在不斷與時俱進,需要更多有抱負、有能力的年輕人才加入進來,不斷推動社會公益服務體系的完善。
華智公考也將繼續助力考生實現自己的公職理想,為考生提供優質的培訓服務。未來,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只有持續學習、擁抱變化,才能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