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福田區推出了基于DeepSeek開發的AI數智員工,并上線了政務大模型2.0版。這些AI公務員將承擔政務服務、政策解讀等任務,標志著人工智能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擁抱“AI”
根據福田區官方公眾號“幸福福田”消息,借助“滿血版”DS R1大模型的強大算力,該區多項智能化政務服務全面提速:
深圳福田區已上線11大類70名“數智員工”,覆蓋政務服務全鏈條。通過240個政務場景終端的精準解析,構建“需求-訓練-場景應用-迭代”閉環生態體系,聯合Dintal數智員工實現“技術穿透業務”的智能化服務升級,覆蓋公文處理、民生服務、應急管理、招商引資等多元場景。個性化定制生成時間從5天壓縮至分鐘級,公文格式修正準確率超95%,審核時間縮短90%,錯誤率控制在5%以內。“AI任務督辦助手”跨部門任務分派效率提升80%,按時完成率提升25%。
深圳市基于政務云環境面向全市各區各部門正式提供DeepSeek模型應用服務,從而實現了基于DeepSeek的人工智能政務應用一體化賦能升級。
這不禁讓人思考:AI時代,什么樣的“鐵飯碗”才不會被淘汰?未來升學規劃,又該瞄準哪些方向?
AI時代,什么樣的“鐵飯碗”才不會被淘汰?
面對AI的沖擊,“鐵飯碗”可能不再穩固。
中國社科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蔡昉分析稱,相比歷史上過往的技術浪潮,人工智能體現出三大特征:
一、是可以替代幾乎所有職業。
二、是進步速度之快,越來越具有一日千里、一日三秋的意味。
三、是大模型AI的“發展悖論”注定了崗位的大規模喪失幾乎是必然的。
不過,在蔡昉看來,無論人工智能如何發展,人仍然是主導的一方,仍然是人告訴機器做什么,“這是使我們保持信心的根本。”
未來,具備以下特質的工作將更具競爭力:
創造力與創新能力。AI擅長學習和模仿,但缺乏真正的創造力。藝術設計、科研創新等領域,依然是人類的優勢所在。
情感溝通與共情能力。AI可以模擬人類情感,但無法真正理解和共情。心理咨詢、教育輔導等需要深度情感交流的工作,依然需要人類來完成。
復雜問題解決能力。AI可以處理結構化問題,但面對復雜多變的現實世界,依然需要人類進行綜合判斷和決策。
終身學習與適應能力。AI技術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適應時代發展,保持競爭力。
未來升學規劃,該瞄準哪些方向?
面對AI時代的挑戰,家長和學生在進行升學規劃時,可以重點關注以下方向:
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是AI發展的基礎,未來將需要大量相關人才。具體方向: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數據科學、機器人工程、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等。學生應盡早接觸編程、數據分析等技能,培養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交叉學科領域。例如生物信息學、金融科技等,將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解決復雜問題。具體方向:生物信息學、金融科技、認知科學、數字人文、環境工程等。學生在主修專業之外,選修其他學科的課程,培養跨學科的思維方式
藝術與設計領域。藝術創作是人類獨特的能力,未來將更加受到重視。具體方向:視覺藝術、音樂、戲劇、電影制作、工業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等。鼓勵學生發展藝術興趣和創作能力,培養獨特的審美視角和創新能力。
總語
AI時代的到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與其擔心被AI取代,不如積極擁抱變化,提升自身能力,成為AI時代的“弄潮兒”。未來升學規劃,更要放眼長遠,選擇符合時代發展趨勢、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方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