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姐,看了您幾年的文章了,非常認同您的觀點,現在想請教一個置換問題,我們的房子在亞運村歐陸經典,四居室,是一個塔樓戶型,孩子已經上大學了,平時只有我們兩口人住,考慮到現在家里不需要那么大了,同時這幾年塔樓確實是在走下坡路,所以我們想換一個板樓3居,有兩個選擇我們現在舉棋不定,到底是在朝陽換,還是海淀換,朝陽我們的生活圈子比較熟悉,海淀的話可能會超點我們的預算,但也能承受,想請您給指點一下!
房姐回復:
兩個維度:產品維度和區域維度
先看產品維度,真的要給你點贊,很多人是完全沒有你這種先知先覺的想法的,這幾年我們團隊跟蹤過幾個類似于歐陸經典塔樓產品的小區,發現這種產品的漲跌幅度平均(-20~10),其中塔樓4居室的漲跌跨度最大,跌幅下限很大,漲幅上限很小,2居和3居室跨度還好一些,很多人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就一個,產品迭代!
15年前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這三大品牌占據了中國80%的市場,現在都成紀念品了;5年前你走在路上看到的新能源汽車用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有力量,現在呢,電車已經普及了;我記得剛在北京參加工作入職的時候,拍照就找科達,現在科達已經完全消失在北京的街鋪了;北京昔日高高在上鬧市中心的百貨商場,已經關閉的寥寥無幾了,海淀曾經富婆的購物天堂,當代商場拆了,雙安完全沒有了人氣;還有很多類似的案例,你自己去觀察。
這就是一個時代的落幕,而這些塔樓小區都是2000-2005年左右那個時間蓋出來的產品,20多年過去了,年久失修,小區本身就存在很多毛病了,并且還是4居室的塔樓,一般買4居室的都是改善升級的家庭,對品質是一定有要求的,輕易不會買的,其次當年花錢買4居室的人,都是那個時候的富人,這些人更需要升級住房,所以導致這種塔樓的4居室,接盤的人不愿意接,持有的人不想要,這就是典型的“大戶型綜合癥”,你說尬不尬。。。
區域維度,先擺擺數據,2024年海淀GDP 1.1萬億,穩居北京第一,朝陽是0.84萬億,光這個數字可能不夠直觀,我再給你補一個更嚇人的,北京的AI企業,海淀一個區就占了70%,1300多家!不是開玩笑,這可是實打實的數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話一點不假,你看這些年海淀的房子,相比其他區域,算是堅挺得很了,就是因為有真金白銀的產業支撐!
憑心而論,朝陽雖然也不錯,但是相比海淀的高端科技、人工智能真是相差甚遠,海淀現在是真的在往上走,光是今年,海淀就要引進368萬平米的產業空間,上千家企業要進駐,再加上海淀的高校和教育,如虎添翼,人都來了,房子自然就帶活了。
所以,我一直都建議大家有條件的往海淀走,沒條件的創造條件,漲不漲先不說,最少不賠錢,別的區域可沒這個硬實力。
最后再提醒所有人,手里持有塔樓四居室的,除了個別的像世紀城,萬柳,東西城次新還好一些之外,其他的都要小心了,能賣就賣,能換就換,換不了也賣不掉的,也要想辦法激活。
#房產 #北京樓市 #北京房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