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明王朝1566》,對馬寧遠這個人物同情不起來,他自以為報恩,其實是給了胡部堂的對頭當了棄子而不自知。
作為長官的胡宗憲也很痛心,部下不懂他,中了別人的圈套,但也只能眼睜睜看著部下被斬。
作為一顆棋子,馬寧遠怎樣才能避免背鍋喪命?
解決認知
馬寧遠作為杭州知府,只是一個執行上級交辦任務的官員,躲在胡宗憲羽翼下,誰也奈何不了他。
縱觀整個改稻為桑事件中,他其實是最安全,最有回旋余地的一個人。
馬寧遠是胡宗憲的親信,職位不高,鄭、何指揮不了他,小閣老撒氣也只會對胡宗憲,而不會針對他。
馬寧遠最關鍵是對局勢看不清,他不理解“上級的上級,并不是你的上級”。
馬寧遠是胡宗憲的人,但馬寧遠不是嚴世蕃的人,更不是鄭必昌、何茂才的人。
如果連自己應該站在哪個圈子里,替誰做事都搞不清楚,在官場真的沒有必要呆下去了。
嚴黨這么一個大利益集團,胡宗憲是嚴嵩的人,并不是小閣老的人,不是他核心的人。
馬寧遠如果連這個關系,都搞不清楚,確實不是能當官。
后面被鄭何、楊金水聯手坑了,也在情理之間。
不要站錯隊
馬寧遠雖然是胡宗憲的親信,但他卻沒有理解,胡宗憲到底要讓他做什么?
其實不懂,緊緊跟在胡后面,聽指揮就可以了,但他自以為是。
胡宗憲對改稻為桑是抵制的,因此做事都是消極的,但面子上還要做做樣子的。
這位馬寧遠,下了鄉,帶了兵,做一番面子功夫,他交差,胡宗憲也交差了,可以繼續和上面軟頂。
小閣老要和他鬧,胡宗憲也會說,派了兵,百姓不肯改,嚴世蕃也只能干瞪眼。
可是馬大人,下鄉真的讓士兵踏苗,還抓了一批人,還要說通倭。
回到杭州,胡宗憲讓馬寧遠將人放了,就充分說明胡的態度了。
鄭必昌、何茂才商量,要找一個背鍋的,于是選中了頭腦簡單,沒啥背景的馬寧遠。
馬寧遠一開始不同意背叛上級,而且做這么大的孽,在猶豫之間。
高情商的楊金水說了一句,你是胡部堂的人,胡部堂是嚴閣老的人,那你就是嚴閣老的人。你現在聽小閣老的話,就是在聽胡部堂的話。
馬寧遠被這樣一個混亂的邏輯給繞了進去,馬大人信了,自己為胡宗憲做事,是為他交差。
馬寧遠自我感動,認為犧牲自己一人,為了胡宗憲,嚴黨的利益做了貢獻。
鄭必昌拿出了小閣老的信,提出了省里的毀堤淹田的新方案。
馬寧遠自認為得到了,可以替胡宗憲排憂解難的新機會。
永遠不要瞞著你的直接上級做任何事
胡宗憲被馬寧遠背刺,讓浙江的局勢一下子發生了變化,讓胡陷入被動。
馬寧遠的舉動,上誤國家下害百姓,中間坑了胡宗憲。
馬知道自己會一死,但是否有價值呢?
馬寧遠如果緊隨胡宗憲的腳步,絕對不會走入死局。
但他自以為是,被自己的愚蠢、愚忠自我感動,結果被敵人狠狠地利用,最終走上不歸路。
胡宗憲面對這樣一個局面,非常痛心,他會做官,心中有百姓,所以在浙江才難。
可手下的親信,卻不管不顧做了傷天害理的事,胡宗憲的憤怒可想而知。
胡原本的計劃被小閣老破壞了,原本他只是讓馬寧遠做做樣子,可這位下屬會錯了意,還瞞著他犯下大錯。
胡宗憲這時心中,會不會后悔提拔了馬寧遠。
兩人之間作了一番談話,胡宗憲官位高,看事情的格局會更加透徹。
胡宗憲與馬寧遠的不同之處,還是做人的態度上。
胡宗憲說,做事不問可不可能,應先問應不應該。
馬寧遠做事不問心,只為上,被人當作棋子,也在情理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