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禾禾媽~
家有中小學生,作為父母,尤其是家境一般的父母,最大的愿望莫過于希望孩子把書讀好,考個好大學。
因為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變得有思想、有見識、有能力,還可以助他們在未來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能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然而,讀書有深淺,學問有高低,并非所有孩子都能如父母所愿把書讀好。
對于孩子在讀書上的區別,有些人會用“是不是讀書這塊料”來簡單概括。
可什么樣的孩子是讀書的料?什么樣的孩子不是讀書的料?如何判斷呢?
為了搞清這個問題,禾媽查閱了一些資料,也咨詢了deepseek,結果發現,想判斷孩子是不是讀書的這塊料,其實也不難,只要看看他是否具備以下特征就行。
特征一,有學習的“發動機”—內在動機
正如汽車行駛需要靠發動機的驅動,學生想在學習上取得進步,也需要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
約翰·哈蒂曾說:“內在動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僅能提高學業成績,還能增強學生的長期學習興趣。”
如何才能找到驅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呢?
李玫瑾教授曾公開發表言論說,自己女兒曾是一枚學渣,數學甚至考過15分,她嘗試過多種方法幫女兒提升成績,但都沒啥效果。
后來,通過與女兒溝通,她發現女兒對音樂有濃厚興趣,于是,就鼓勵女兒專注音樂學習,最終,女兒如愿考入藝術院校,成為一名大學音樂老師。
李玫瑾之所以能準確捕捉到女兒的“學習內在動機”,即對音樂的愛好,主要是基于對女兒長期觀察和了解,并且欣然接受孩子成績不好的事實,讓女兒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孩子并非天生就討厭讀書,相反,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然而,由于教育環境、教學方法等因素影響,他們對學習的熱愛程度會有所不同。
作為父母,你若發現孩子對讀書沒有興趣,缺乏動力,不妨先學學李玫瑾教授,認真觀察孩子,與他深入溝通,從他們真正熱愛的領域入手,培養內在動機。
特征二,有學習的“工具箱”—專注力
心理學家埃倫·蘭格也在《專注力》一書中提到:“專注力就是競爭力”,它不僅影響當下的學習,還與未來的工作績效密切相關。
所謂專注力,就是孩子在學習或活動中能夠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擾,持續關注目標對象的能力。
同樣是兩個孩子,在同樣的一個課堂里,接受同一個老師40分鐘的教學。
專注力強的孩子吸收的知識,達到的學習效果,肯定比專注力弱的孩子更顯著,這種差異在長期積累后,會直接體現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上。
正常情況下,孩子的專注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而得到發展,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專注力水平如下:
各位家長可參照以上標準觀察下自家孩子的專注力是否達標,如果沒有,也無需擔心,因為專注力是可塑的,尤其是對于6歲以下的孩子,通過適當的訓練,專注力可得到顯著提升。
特征三,有學習的“加油站”-情感支持
布魯斯·佩里的神經序列模型指出,兒童的大腦發育高度依賴情感環境,長期處于壓力或情感忽視中的孩子,其前額葉皮質(負責決策和自控)和海馬體(負責記憶)的發育可能受損。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情感關懷,對孩子大腦的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情感支持除了影響孩子的大腦,對孩子的學習更是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
一項發表在《兒童發展》的研究表明,安全依戀的兒童在學校的社交能力和學業成績顯著優于不安全依戀的兒童。
想象一下,你在做一件很難的事情,旁邊如果有一個你非常信賴的人一直鼓勵你,你會更有信心,對吧?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當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沒有信心時,如果有人鼓勵他們,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
比如,孩子考試失利時,你對他說:“這次沒考好沒關系,我們一起看看問題出在哪里。”他則可能會更積極的去想辦法解決。
在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就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退路。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不僅要提供物質上的支持,更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關懷,多關注他們的情緒,給予其充分的情感支持,當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不要急于批評,而是傾聽他們的感受,提供安慰和鼓勵。
特征四,有學習的“導航儀”—成長型思維
一項針對10萬中小學生的全球研究發現,成長型思維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系數高達0.3,尤其在數學和科學領域表現更明顯。
所謂成長型思維,是相對固定型思維而言的,它強調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不斷提升,而不是被先天的天賦所限制。
舉個例子,兩個孩子,數學測驗成績都不是很好,但一個具備成長型思維,一個則是固定型思維。
具備成長型思維的孩子,則會認為這次測試是一個查漏補缺的機會,接下來只要自己認真復習,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定能有所進步。
反之,另一個孩子則很可能陷入沮喪,認為成績不佳是自己對數學沒天賦,再怎么努力也沒有,甚至可能放棄數學。
讀書是一件長期且充滿挑戰的事,孩子若想堅持到底并取得成績,就必須具備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后天習得的思維方式,家庭是成長型思維形成的重要場所。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經常表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將失敗視為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純關注結果,否定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會從挫折中汲取經驗,形成成長型思維。
上述4種特征,你的孩子有幾個?
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言論,供各位有類似困擾的家長學習參考~
圖片源自網絡/侵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