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來,儒家在中國至尊無尚,“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然而在近代,儒家卻遭逢冰火兩重天,很多人對其恨之入骨,甚至認為“儒家不死,就無法進入現代化”。
而今,儒教已日漸衰微,反儒者的心愿是否已達成?
儒學是中國最重要的標簽之一,不理解儒學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然而,關于儒學,很難見到深刻的作品,因為儒學不僅是一種思想,更是生活方式的浸淫,國外研究因此多浮于表面;國內學者卻又常囿于慣常思維,把很多現象當作天然如此,客觀及深刻同樣難及。
重新出版的《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因此可以說是2024年出版界最大的成就之一:
◎深刻解讀儒教命運,重新理解現代中國
1840年以后,儒教受到突然的重擊,其底層邏輯是什么?本書從哲學、制度、文化、心理和人格等層面,對儒教進行了“原子”級別的拆解分析。與此同時,百年來的名人,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蔣、毛......透過儒教,一個個都呈現出“新鮮”的面貌。正是他們對儒教的不同態度和不同處理手段,給中國帶來劇烈的變化。
用兩個字概括本書,那就是“顛覆”。本書洞見頻仍,比如,“沒有理由拿當代中國的問題向傳統問責”。還有最精彩的章節——如何理解馬教的異軍突起?讀了本書就會知道,百年來各方解說都是盲人摸象,事實上,當時能夠在知識分子心目中替代儒教的,唯有馬教。
◎當代問題意識強烈,每一頁都針對中國轉型
一本學術書上市一月即售罄,比較罕見,對這部書來說卻并不意外。本書能夠讓人不忍釋卷,主要是其蘊含的強烈的當代性,比如:
·到底該如何安放“死不了、活不起”的儒家?
·儒家在中國價值重建中能否擁有一席之地?
·中國到底該如何從傳統中脫身?
個個都是大哉問。本書的核心論題,則是共產主義中國與儒教中國之間永恒的緊張關系。
◎漢學濫觴,天才之作
列文森生前是加州大學教授,被費正清及儒學大家杜維明贊為天才。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獎是國際漢學界最高獎項。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問世即使漢學躋身主流。
▲美國第一代漢學家:費正清、史華慈、列文森(順序從左到右)
本書提出的大量命題,如“現代中國就是把天下變成國家的過程”,“儒家文化一個突出價值是反職業主義”等等,均成為后世書寫主題,今天大多數漢學名作,都是在為本書寫注腳。想“通過世界看中國”,本書是毫無疑問的首選。
◎譯者“救活”一本書的典范
本書前譯本限于當時條件,質量不是很理想,在普通讀者中褒貶參半,重要原因是原著充滿隱喻、雙關,對專業人士都構成極大挑戰。季劍青先生秉持提供一個完整而準確譯本的宗旨,費三年之功完成,準確、流暢,在忠實原著和符合中文讀者閱讀習慣兩方面,都非常出色,豆瓣評分高達9.0,中外學者的推崇更是不勝枚舉:
歷史學家王賡武:“從思想史角度,對現代中國的困境做出了全面探討。”
復旦教授葛兆光:“這本書提出的問題,我稱之為‘列文森問題’,現在仍是需要討論的。”
萬圣書園創辦人、學者劉蘇里:“希望讀者能借著新譯本走近列文森,更重要的是通過列文森,理解我們的時代。”
斯坦福大學教授周雪光:“列文森獨辟蹊徑,將儒教放在鮮活的歷史進程中和眾生的具體行為上。這是我特別欣賞的研究思路。”
閱讀有洞察力的書,才能對未來有正確的預判。想讀懂儒教本質,讀懂儒教衰亡對現代乃至未來中國的決定性影響,《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是當之無愧的首選。感興趣的書友識別下圖二維碼,即可搶先收藏閱讀(還可在規格中一并選購“讀懂儒學五書”,從宏觀到微觀,徹底了解儒學):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