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與林徽因之子梁從誡曾感慨:“我的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敗者!”
梁啟超:變革浪潮中的先驅
梁啟超,與康有為一同掀起了戊戌變法的浪潮,試圖以變革之力扭轉國家積貧積弱的命運。彼時,列強環伺,中國深陷內憂外患之中,他積極傳播新思想、新文化,試圖喚醒沉睡的民眾。康有為與他并肩作戰,共同推動著這場旨在救亡圖存的變法運動,“康梁” 之名,一時傳遍大江南北。
然而,變法運動在頑固勢力的阻撓下,最終以失敗告終。
梁啟超被迫流亡海外。1901 年,梁思成于日本出生,彼時的梁啟超在顛沛流離中,依然對子女寄予厚望。
梁思成與林徽因:建筑理想的執著與憾事
1925年,梁思成在美國上學時,他爸爸從國內給他寄了一本很珍貴的古書,是商務印書館出的《營造法式》。這本由北宋李誡所著,刊行于公元 1103 年的建筑專著,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且最完整的同類著作。
梁啟超在隨書附上的信中,毫不吝嗇對其的贊美:“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為吾族文化之光寵也已。”
1928 年 3 月 21 日,梁思成與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婚禮。他們特意選擇這一天,因為這是宋代為李誡立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們以這種獨特的方式向這位偉大的先輩建筑師致敬。婚后,他們毅然回到祖國。
同年,他們的女兒梁再冰出生,為紀念梁啟超,夫婦二人將女兒命名為再冰。1932 年,兒子梁從誡呱呱墜地,為紀念李誡,他們為兒子取名從誡,寓意 “跟隨 (李) 誡”,期望他能傳承建筑文化的衣缽。
林徽因在生活中,是一位溫柔且充滿智慧的母親。在那段艱難的流亡歲月里,盡管生活條件艱苦,物資匱乏,但她對子女的關愛卻從未有過絲毫減少。
夜晚,在昏暗的燈光下,她會將孩子們緊緊摟在懷中,輕聲講述米開朗琪羅、貝多芬等偉大藝術家的生平故事。她還會與孩子們一同閱讀《獵人筆記》,培養孩子們對文學與生活的熱愛之情。
梁從誡腿上長疥瘡時,林徽因心急如焚,四處打聽藥方,嘗試各種辦法為兒子減輕病痛。在那段貧病交加的日子里,她既要照顧患病的自己,又要操心家人的生活起居,可她始終將孩子們的需求放在首位。
她會用僅有的食材,精心為孩子們準備飯菜,即便食物簡單樸素,她也會想盡辦法讓孩子們吃得開心。
為了躲避戰火,他們又移居到重慶鄉下。在重慶,梁從誡曾問母親,如果日本人打到重慶,他們該往哪里逃。林徽因指著門前的那條河,堅定地說:“投河去死!”
年幼的梁從誡驚恐地拉住母親的手,問道:“那我怎么辦呢?”
林徽因一字一句地回答:“國之不存,怎顧得你!” 母親的話,在他心中種下了愛國的種子 。
在教育子女方面,林徽因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與方式。她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當梁再冰和梁從誡對事物產生不同看法時,她會耐心傾聽,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她還十分注重培養孩子們的藝術修養,家中常常擺放著各種繪畫、雕塑作品,她會帶著孩子們一起欣賞,講解其中的藝術之美,激發孩子們對藝術的濃厚興趣。
她會帶著梁從誡去郊外寫生,讓他觀察大自然的色彩和形態,教他如何用畫筆捕捉瞬間的美。在繪畫過程中,林徽因會手把手地教梁從誡握筆的姿勢、線條的運用,當梁從誡畫得不滿意而氣餒時,她會鼓勵他:“沒關系,每一次嘗試都是進步,不要害怕犯錯,大膽地去表達自己看到的世界。”
對于子女的未來發展,林徽因和梁思成始終秉持著尊重的態度。
梁從誡曾報考清華大學建筑系,雖因兩分之差未能如愿,但父母并未強迫他,而是尊重他的意愿,支持他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歷史專業。
1946 年,抗戰勝利后,梁家終于結束了漫長的流亡生涯,回到北平。梁思成和林徽因隨即著手創立清華大學建筑系,致力于為中國培養專業的建筑人才。
然而,他們的理想在現實面前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北京古城墻面臨被拆除的命運。梁思成和林徽因痛心疾首,四處奔走呼吁,試圖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但他們的努力最終未能阻止古城墻的拆除,這成為了他們心中永遠的遺憾。
梁從誡:環保征程上的孤獨堅守者
梁從誡的童年在戰火紛飛與顛沛流離中度過。他自幼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希望能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繼承父母的事業。然而,他因兩分之差未能踏入建筑系的大門。1950 年,他考入清華歷史學系。
新中國成立初期,梁從誡的姐姐參軍南下,他進入大學深造。此時的林徽因,以極高的熱情投身于國家建設工作,她參與國徽圖案的設計,倡導北京傳統手工藝品的設計改革。
隨著時代的發展,梁從誡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對于國家和民族未來的重要性。他毅然將自己的精力與心血投入到環保事業中,成為中國民間環保事業的先驅者。
有一次,梁從誡跟隨眾人前往海南考察,當他看到海灘上堆滿垃圾,而周圍的人卻熟視無睹時,內心充滿了憤怒與無奈。他默默拿起一個垃圾袋,開始清理垃圾。
當他將滿滿兩袋垃圾放在眾人面前時,痛心疾首地說道:“我的祖父梁啟超,父親梁思成,再到我,三代都是失敗者!”
在梁從誡看來,祖父梁啟超一生致力于變法圖強,卻未能親眼看到理想的實現;父親梁思成和母親林徽因一生致力于保護古建筑,卻無力阻止北京古城墻的拆除;而他自己,雖投身環保事業,但在當時,人們的環保意識淡薄,他的努力似乎并未得到足夠的認可與支持。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放棄,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用實際行動喚醒更多人對環保的關注。
梁從誡一生都在為環保事業奔走呼號,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組織 ——“自然之友”。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保問題,加入到環保行動中來。
梁從誡的婚姻生活低調而溫馨。他的妻子是方晶,兩人在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方晶與梁從誡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她十分理解梁從誡對環保事業的執著與熱愛。
在梁從誡全身心投入 “自然之友” 的創立與發展時,方晶默默承擔起了許多家庭事務,讓梁從誡能夠毫無后顧之憂地為環保事業奔波 。
在家庭聚會中,方晶總是積極參與,與梁從誡一同招待親朋好友。
盡管梁從誡在環保領域事務繁忙,但他始終將家庭放在重要位置。閑暇時光,他會與方晶一起陪伴孩子,共享天倫之樂。他們會一起去公園散步,或是在家中共同閱讀、討論書籍。
2010 年,梁從誡因病離世,他在遺囑中要求不入陵園,以樹葬的方式回歸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