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石鑫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前幾天又再次翻閱了一下天津衛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代表作小說《神鞭》,同時也再次觀看了1986年由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著名古裝戲導演張子恩先生執導的同名電影,可以說是感觸頗深。
記得童年第一次觀看電影《神鞭》的時候才八歲多,當時年紀小、懂的不多,純屬看里面武打場面的熱鬧。同時也非常羨慕、欣賞傻二腦后的那條粗黑油亮、精足血壯、好似碼頭絞盤上的大纜繩般的大辮子,時常幻想著自己什么時候也能夠擁有這么一條威力無比、無堅不摧的神奇大辮子。后來瀏覽閱讀了《神鞭》的連環畫小人書,再后來,買了馮驥才先生《神鞭》的小說原著來通讀并細細體味,逐步由看熱鬧轉變為看門道。前幾天,又把小說和電影研看了一遍,不得不佩服《神鞭》這部作品通過運用獨特的風格、創造傳奇的人物、映襯歷史的寓言、蘊含深邃的哲理。
《神鞭》中的主人公傻二是清朝末年天津衛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商販。但他卻有一門獨特的絕活——辮子功,和一條神威無比的大辮子。
傻二的祖上原先會有一種問心拳,是家傳的絕技,來源于佛門,都是腦袋上的功夫,但必須要效仿和尚剃光頭,為的是在交手的過程中不被對方抓住頭發。清軍入關后,頒布“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嚴酷的留辮令,男人們被迫不得不留起了辮子,這就等于一下子斷絕了傻二家祖傳的絕藝。于是,傻二的祖上潛心變革,又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新絕招——辮子功!
天津衛有名的地痞流氓玻璃花當街逞兇,被傻二看不過用辮子功教訓了一下,從此便與玻璃花結下了不解之仇。此后玻璃花先后請了神彈弓戴奎一、津門武林領袖索天響以及東洋武士前去同傻二較藝,但均栽在傻二的神辮功之下。傻二也以祖傳一百零八式“辮子功”而享譽津門,被人們譽為“神鞭傻二”。
神鞭絕技
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傻二參加了義和團去同洋人作戰,雖然他的神辮功一路上抽倒了數不清的洋鬼子,但他的大辮子也被洋鬼子兵的槍子兒不費吹灰之力就給輕易地打斷了。后來雖然依靠著宮廷秘方又重新養出了旺盛的頭發,但洋人的槍彈卻著實令傻二的內心大大地震驚了,他自知神鞭即便是再厲害也抵擋不住洋槍洋炮。于是他便毅然決然地剪掉了辮子,廢了神鞭,再一次地變革了祖上傳下來的功夫,改練洋槍去了,終于練出了百發百中的神槍法,變“神鞭”為“神槍”!
其神槍法就像他當年的神辮功一樣純熟快捷,神鬼莫測。后來,在北伐軍中出了一個百步穿楊的神槍手,雙手打槍,指哪打哪,竟然說一口純正的天津話,是個地地道道的天津人,但誰也說不出這個人的真實姓名,只有玻璃花的心里有數,暗暗吐舌......
這就是《神鞭》的大致內容,在小說原著的最后一章結尾和電影的結尾有這樣一段內容,當玻璃花看到傻二剪掉了大辮子,神鞭已經蕩然無存的光頭之后極為震驚,驚訝地連嗓音都變了調:“你把祖宗留給你的神鞭都剪了!”傻二輕微地一笑說了這樣的一段話:“你知道我家祖宗怎么創出這辮子功,就知道我把祖宗的真能耐接過來了。我把辮剪了,神卻留著。祖宗的東西再好,到了該割的時候就得割。無論怎么變,也難不死咱們。什么新玩意都能玩到家!一變還得是絕活兒!”
傻二的這一番話令他多年的宿敵冤家死對頭玻璃花從此徹底地折服了,這一段話也正是整部《神鞭》中的最點睛之筆!
而傻二的這段話也更加一針見血地點明了《神鞭》這部作品的主旨那就是——“改革創新”!
鞭剪了,神留著
小說《神鞭》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中國社會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始階段,需要拋棄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舊形式,吸取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開拓創新,而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對待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應到哪里去、如何生長等等成為亟待解決的文化思想課題。這時,作為文革后投身于思想解放運動之潮的弄潮兒之一,馮驥才先生調整了自己的注意力,把創作方向由政治批判轉移到文化批判、文化啟蒙,“另辟一條新路走一走”。
馮驥才,中國當代作家,“傷痕文學”代表人物。
他將民族文化心理的癥結分為三個層面:文化的劣根,即正統意識和祖上至上;二是文化的自我束縛力;三是文化的封閉系統。針對這三個層面,他從熟悉的天津地域文化入手,創作“俗世奇談”系列中篇小說,以地道的天津味寫清末民初津門的一些閑雜人和稀奇事,假借歷史形態演繹現實靈魂,引導讀者從民族文化心態中尋找和捕捉阻礙中國社會前進的心理因素。《神鞭》即是該系列小說的第一篇,針對的是文化癥結的第一個層面“文化的劣根”。
作品的最后,傻二棄神鞭學神槍則充分體現了作者心中理想的民族精神的真諦——正視現實,適應時代變化,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在變革中勇于進取,敢于創新,不斷克服自身的弱點,擺脫沉重的精神負荷,向著更先進的文明邁進!
對于改革創新,我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代表人物:戰國時期秦國的變法改革家商鞅、被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贊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的王安石、領導戊戌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就連老舍先生的話劇代表作《茶館》中的虛構人物王利發也在一生中反復地追隨時代的潮流,不斷地對自己經營的裕泰茶館進行改革創新。改革創新,貴在于一個靈活變通。其中心主旨也可以用兩個字來加以點明概括。一個字是“靈”,另一個字就是“變”。
改革創新,必須具備敏銳的改革目光和大膽的創新思維,要堅決抱定劉禹錫“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詩句中歌頌的這種自我革新的擔當精神。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在領導維新運動的時候曾經被李鴻章、榮祿、奕劻等滿清重臣進行過質問,榮祿發難說:“祖宗的規矩,到什么時候都不能更改!”康有為面不改色鎮定從容地回答說:“現如今,連祖宗留下來的江山都快要保不住了!還死守著祖宗的規矩有什么用!”但是,改革創新可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話,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遭受坎坷、挫折、阻撓,甚至要付出流血犧牲的代價!商鞅變法雖然取得了成功,但商鞅本人卻因為觸犯了秦國貴族的利益而慘遭車裂刑罰;王安石變法曾經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北宋王朝積弱衰敗的局面,但最終卻被統治階級全部廢除;戊戌變法只維持了短短的一百余天便被封建勢力殘酷扼殺...... 因此,剪掉心中的辮子是件漫長的事,而改革創新也必將是一條充滿坎坷曲折的道路。
石鑫,山東青島人,36歲,中共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函授本科學歷,八年軍隊服役史,目前在青島市公安局李滄分局工作,二戰史愛好研究者、青島文史愛好研究者,曾參加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研究會2023年度年會、2024年度年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