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烏軍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形成了兩大重兵集團,其精銳以及預備隊大都編列在這兩大集團中。
其中一個集團就是烏軍的庫爾斯克戰術集群,另外一個則是在紅軍城方向的戰術集群。
烏軍之所以重點保這兩個地區當然也很好理解,因為庫爾斯克目前的占領區雖然只有大約400平方公里,但這里是烏軍唯一攻入俄本土的區域,是被當做談判籌碼看待的,因此無論當初的攻,還是現在的守,都花了大力氣。
而紅軍城方向的情況是,俄軍已經兵臨城下,這里一旦失守的話俄軍向西可攻入第聶伯羅州,向北可攻擊斯拉維揚斯克城市帶的側后,對于烏軍在頓巴斯的繼續堅守十分不利。
因此,烏軍現在有能用的預備隊基本都抓上去使用了,其中除了一些新軍外,也有大家比較熟悉的老面孔,比如說“好久不見”的第72機步旅。
烏軍第72機步旅是有名的老牌部隊了,在開戰初期堅守基輔力挫俄軍;此后調往阿特木斯克南翼跟瓦格納對戰雖然沒能打贏,但調往弗勒達后又成為了烏軍的“南線柱石”。
從2022年8月到2024年10月初,以第72機步旅為主的烏軍在弗勒達守了兩年多時間,期間還曾取得了痛擊俄軍東部集群的大勝(2023年初)。
由于在烏軍中的地位頗高,該旅也不斷擴編充實,全旅營級建制就有17個之多,其中有8個坦克營、機步營和步兵營,一個旅的番號幾乎有兩個旅的實力。
而且第72機步旅還可指揮若干個抽調自領土防衛軍的營,并有獨立炮兵部隊的支援,所以實則相當于一個小號的集團軍。
但在俄軍東部集群的長期攻擊下,以及烏軍在2024年夏秋重點保障紅軍城和庫爾斯克方向,龐大的第72機步旅最終油盡燈枯,在當年9月下旬逐步失守弗勒達城。
最終到10月初時,弗勒達城正式易手,第72機步旅遭受了極其慘重的損失。
這個旅退出弗勒達后,最開始是在弗勒達西的火線上收容整補;但鑒于其實在太過殘破,加之又是西爾斯基的起家嫡系部隊(原第72機步師團長、參謀長兼第一副師長,改旅后的首任旅長),所以得到了后調休整的待遇,全旅整建制到了赫爾松休整補充。
在赫爾松,第72機步旅得到了來自烏西南部新征兵員的補充,并分配補齊了武器缺口。
另外在最近的烏軍征召18至24歲年輕志愿兵的計劃中,第72機步旅也是位列其中的旅隊之一。
從2024年10月退出交戰序列,再到2025年2月重新調到前線,達到了整整4個多月。
對于烏軍部隊來說,這個整補周期算比較長了,該旅有相對充分的時間來訓練新兵(畢竟比兩周訓練就上前線好多了);而且這么長的休整周期,也使得第72機步旅可以等到本部的傷愈老兵歸隊,這部分老兵對戰力的影響會很大。
所以第72機步旅重返戰場后,基本還是可以作為一支生力軍來使用的。只不過現在該旅的編制恐怕不能維持之前那么龐大了,多少會在編制上進行重新整合充實。
如前文所提到的情況,第72機步旅是增援到了紅軍城方向;具體來說是增援到了紅軍城的南翼(對烏軍來說,就是右翼戰場)。
一些消息源稱第72機步旅趕來是為了替換第153機步旅,后者是烏軍第15X序列的新軍旅之一,烏軍總部本打算這些戰略預備隊會起到很大作用,但事與愿違,幾乎所有該序列的旅隊都出現了問題,導致戰損頗大。
不過第153機步旅估計不會得到撤到后方整補的機會,可能還是會在戰線上,只不過部署到相對次要的戰線喘息,另外也可能會被打散編入主力旅中。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烏軍正在使用一些有力的精銳部隊對俄軍在紅軍城左翼(對俄軍來說)的占領區進行反擊。
第72機步旅參戰的方向上,此前烏軍就投入了從庫爾斯克調回來的第225突擊團;此類部隊的兵員相對精銳,還有M2A2和黃鼠狼步戰車等先進武器,在烏軍中的突擊力是比較強的。
現在第72機步旅作為一支生力軍增援到位,很有可能會與精銳突擊部隊配合,對俄軍發動反擊。
當然反擊有難度,不過即便不反擊,像這種具備豐富防御戰經驗的部隊增援到前線,對烏軍來說也不算壞事。
反正這邊的情況戰線起碼是完整的,第72機步旅作為“防御戰”的老手,不至于遭到第110機步旅在大諾沃西爾卡那樣的遭遇。
不過第72機步旅對面的是俄軍進攻經驗最豐富的中部集群,所以這仗還有得一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