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吵架,飯都沒吃,被“轟出”白宮。
28日澤連斯基同特朗普會面,卻被稱白宮罕見的吵架場面,不歡而散的結果,澤連斯基轉頭找到英國,沸沸揚揚的歐洲峰會,澤連斯基是找到靠山?大張旗鼓的歐洲,是要反擊的節奏?
歐洲峰會舉辦
距離澤連斯基同特朗普會談僅僅相錯4天,歐洲峰會的如火如荼卻是舉辦,斯塔默占據C位,澤連斯基站其身邊,明晃晃的歐洲峰會談。
足以可見本場峰會下,來自烏克蘭的澤連斯基成為座上賓,自然也令外媒戲謔,與特朗普大吵一架的澤連斯基選擇向歐洲“求安慰”。
甚至這歐洲給出的“安撫”并非只是嘴上功夫。
3月1日便同斯塔默會面,“完全支持”的態度,雙方簽署22.6億英鎊的貸款協議,3月2日更是宣布支持烏克蘭的4個步驟。
堅持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并向俄羅斯施加經濟壓力只是其一;認定實現持久的和平是要確保烏克蘭的主權安全,且烏克蘭必須參與其中;達成和平協議之后,繼續加強烏克蘭的防御能力,以用來阻止任何未來可能的安全威脅。
最后便是要致力于建造一個捍衛烏克蘭和平協議以及保證和平的聯盟。
四項共識列舉的清晰,可見歐盟的決心,細數到位的步步只為“烏克蘭”,歐洲此舉卻也被解讀為是要正面同美國對著干。
若說此前歐洲行為可被稱為過度解讀,如今美歐關系裂痕加劇,美媒的戲謔卻也重視并非空穴來風。
尤其是此次歐洲峰會主導的英法兩國。
特朗普尤為偏倚的外交政策,偏向俄羅斯的態度,規避烏克蘭和歐洲上桌協談的機會,馬克龍同斯塔默前后去到美國同特朗普就“俄烏和平計劃”的交談。
并不明朗的結果,拒絕為歐洲渴望得到美國安全保障作出任何明確的承諾,著急的歐洲,“自救”成為當下的結果。
也令斯塔默明了,歐洲接連向特朗普示好,卻接連受挫來看,重塑跨大西洋聯盟或也成為妄想:美國并非可靠。
不過,其中英國卻是顯眼,歐洲峰會倫敦的舉辦,涉烏問題的英法帶頭,怎么就是英國?
“美國后退”令整個歐洲恐慌
如今特朗普甩鍋烏俄烏責任,并非選擇對歐洲安全作出安全保障承諾,縱然英國因脫歐許久,但如今卻是整個歐洲動蕩,英國也難逃其中。
加之,如今反對“特朗普主義”已然成為歐洲的共識,美國幾度向歐洲索要軍事費用,以購買美國軍火;以歐盟組織占盡美國便宜,開啟懲罰性關稅索要。
美歐的關系已然從盟友過渡到競爭對手,甚至是戰略威脅,自然“歐洲防務”問題成為重中之重,相較于英國需要歐洲,不如說歐洲需要英國。
其一,美英兩國素來是友好關系,其二,英國脫歐5年,這其三,在歐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英國和法國。
自然,這英國也成為涉烏協議中的關鍵角色,倚靠英國,團結歐洲,以英法帶頭,3月2日的歐洲峰會便只是開始。
不過縱然此前歐盟追加200億歐元資助烏克蘭,英國追加45億英鎊,甚至英國支持烏克蘭使用16億英鎊出口融資來購買5000枚防空導彈。
顯露歐洲著急之外,以及“離不開英國”來看,歐洲短時間內想要尋求戰略和安全自主終究是缺乏“領頭羊”。
帶頭的英法縱然有所想法,但對美國產生依賴也終是現實,一旦美國撤走軍援,當下的歐洲短期內無法填補空缺。
且英法帶頭,商訂出停止戰爭的計劃,也要同美國繼續商討。
歐洲短期內無法脫離美國之外,在歐洲峰會的同一天,白宮態度依舊強硬,希望確保俄烏實現永久和平,但也暗示烏克蘭必須做出讓步,澤連斯基不僅要下臺,且要“割讓”領土。
可以說,歐洲目前想要反抗,但“沒共識、沒能力”,唯有同烏克蘭一道,能夠短期力保領土安全。
然協助烏克蘭便需要歐洲繼續“出血”,給武器,給資金,終是惡性循環,可以說,縱然美國已然令歐洲明了其并非可靠,但想要真正做到反抗,力求獨立,怕也是個難題。
只得說,如今茍延殘喘的烏克蘭和歐洲互相依偎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