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在房企當董事長,真的是什么情況都會發生。
有被帶走接受審查的,有被免職的,還有房企取消董事長職位的,甚至有房企董事長任職8年后被降職的。
近日,聯發集團發布公告,王文懷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原董事長趙勝華出任總經理,不再擔任董事長職務,原總經理莊學謙則升任副董事長。
王文懷在投資領域經驗豐富,1998-2015年期間,先后在建發集團擔任投資部副經理、投資二部總經理、投資總監等職務。
自2015年起,王文懷擔任建發集團副總經理,目前還兼任廈門建發新興產業股權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以及君龍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相比之下,趙勝華自1992年加入建發集團,在聯發集團內部逐步晉升,2010年出任總經理,2016年擔任董事長。
在趙勝華任職期間,聯發集團房地產業務布局全國30城,營業收入實現翻倍增長。
目前,聯發集團有兩大股東,建發股份以95%的持股比例成為聯發集團的大股東。建發股份是一家國有企業,在A股上市。另外,香港德盛有限公司持有聯發集團5%的股份。
當前,聯發集團正處于艱難的轉型調整期,面臨著業績下滑、庫存積壓、組織架構調整、業務協同困難以及戰略轉型挑戰等多重問題。
裁撤所有城市公司
回顧職業生涯,趙勝華在建發集團體系尤其是聯發集團中扮演關鍵角色。
趙勝華出生于1970年,1992年加入建發集團。早期,他憑借扎實的財務專業背景,在聯發集團擔任財務部總經理。
在這一崗位上,趙勝華展現出卓越的財務管控能力,為公司財務管理體系的完善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日后晉升管理崗位積累了豐富經驗。
2010年,趙勝華升任聯發集團總經理,帶領聯發集團在全國多地布局。2016年,趙勝華擔任聯發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全面掌舵公司發展。
在趙勝華的帶領下,聯發集團權益銷售從2016年的147.5億增長到2023年的298億,增幅102%;營收從111.73億增長到288.2億,增幅158%。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調整,聯發集團業績出現波動,2024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45億元,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盡管如此,趙勝華積極推動公司戰略調整,嘗試向高能級城市布局,加大在上海等地的投資力度,通過貨值換倉尋求突破。
然后,趙勝華最終沒能實現逆襲,卻迎來被降職的結局。除高管變動外,聯發集團的組織架構也進行了全面革新。
集團總部層面進行大范圍的調整:原產品設計部與研發部合并為產品設計研發管理部;投資發展部并入財務管理部;原營銷管理部變更為營銷策劃管理部;原成本管理部變為成本與供應鏈管理部;原信息部變更為數字智能化管理部。
在城市公司布局上,聯發集團撤銷所有城市公司,設立10家事業部。具體為:
深圳公司調整為大灣區事業部,由郭鵬擔任事業部總經理;福州公司與廈門公司合并為福州事業部,總經理由原福州公司總經理黃睿擔任;杭州公司與上海公司合并為滬杭事業部,由集團副總經理孫濤兼任總經理;南京公司與合肥公司合并為南京事業部,總經理為原南京公司總經理陳群誠;
除此之外,重慶、南寧、武漢、南昌、天津、西安公司分別調整為對應的事業部。
此次大規模調整,背后是聯發集團近年來面臨的經營壓力。2021年,其凈利潤為10.85億元,2022年降至1.83億元,2023年進一步下滑至1.73億元。到2024上半年,聯發集團歸母凈利潤虧損3.45億,由盈轉虧。
聯發集團業績不振主要源于此前業務布局和經營策略與市場變化的不匹配,項目投資決策、產品定位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銷售業績與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財務危機浮出水面
作為建發集團旗下的核心成員企業,聯發集團近年來在銷售規模、盈利水平和財務狀況等方面均面臨壓力。
2020年,聯發集團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為340.48億元;2021年增長至421.80億元;但2022年又下滑至315.26億元。
2023年,聯發集團實現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403.45億元,同比增長27.97%,實現逆勢增長。
然而,到了2024上半年,聯發集團實現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103.78億元,同比減少65.7%。
盈利水平方面,聯發集團的凈利潤持續下滑。2021年,凈利潤為10.85億,凈利率為3.86%;2022年,凈利潤降至1.83億,凈利率為0.63%;2023年,凈利潤降至1.73億,凈利率為0.38%。
2024上半年,聯發集團歸母凈利潤更是虧損3.45億,凈利率為-2.37%,出現增收不增利且由盈轉虧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聯發集團能實現正向凈利潤,主要得益于一筆收購帶來的高額營業外收入。
2023年6月,建發股份聯合聯發集團出資62.86億元購買紅星控股所持美凱龍29.95%的股份,聯發集團借此獲得19.68億元營業外收入。
若剔除這筆營業外收入,2023年聯發集團營業利潤實際為-16.42億元,相比2022年的8.88億元,由盈轉虧。
聯發集團業績下滑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從市場環境來看,近年來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銷售價格下跌,市場競爭激烈。
在自身經營策略上,聯發集團此前在項目投資決策、產品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例如,在三四線城市有較多存貨,拖累了銷售。
同時,聯發集團的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較高水平。2021-2023年,其資產負債率分別為75.46%、74.62%、74.37%,2024上半年末為72.25%。
因流動貸款增加,聯發集團的短期借款從2023年末的18.36億元增加至25.87億元。截至期末,其合并報表范圍內有息債務余額為355.12億元,相較于期初增加12.65%,財務狀況面臨挑戰。
母公司也壓力山大
聯發集團成立于1983年,早期主要承擔廈門特區的基礎建設與招商引資任務。
1997年,建發集團接手聯發集團后,確立其以房地產開發為龍頭主業的戰略定位,聯發集團成為建發集團旗下地產開發平臺中的核心成員企業。
建發集團作為大型國企,旗下的建發地產業務遍及全國70余座城市,形成房地產開發、城市更新改造等七大業務板塊。
聯發集團則主要聚焦房地產開發、物業服務、代建業務及城市更新、產業運營等領域。
近年來,聯發集團的日子并不好過。2024年上半年,聯發的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103.78億元,同比減少65.7%;權益銷售金額57.34億元,同比減少54.8%。
聯發集團業績下滑背后有著深層次原因。從市場布局來看,聯發過去長期深耕三四線城市,在市場繁榮時期,這一策略使其快速實現規模擴張。
但隨著行業下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需求急劇萎縮,聯發集團面臨嚴重的庫存積壓問題,如武漢遠郊項目去化周期長達24個月,南京六合項目開盤半年去化不足四成。
從財務數據來看,聯發集團利潤持續下降,2021-2023年,凈利潤從10.85億元降至1.73億元,2024上半年更是虧損3.45億元。
2023年,聯發集團計提存貨跌價準備14.8億元,超過了建發房產的14.51億元,這一數據充分暴露出其在三四線城市的資產估值出現崩塌,資產質量下降。
2023年,聯發集團與建發股份共同斥資62.86億收購紅星美凱龍29.95%股權,到2024年前三季度,紅星美凱龍的虧損(18.87億)直接拖累建發股份家居板塊凈利潤至-5.67億,顯示出收購后被投資方業績不佳對聯發集團整體業績的負面影響,加劇了財務的不穩定性。
建發集團自身也面臨諸多挑戰。從建發股份的業績來看,2024年上半年,建發股份營業收入為3190.15億元,同比下降16.80%;實現凈利潤16.66億元,同比下降48.23%。
此外,建發股份還面臨項目質量爭議問題,2024年,上海、寧波、長沙、南寧等多個城市的項目均遭遇購房者投訴。
面對當前困境,聯發集團新任董事長王文懷臨危受命,并進行大刀闊斧的組織變革。不過,聯發集團能否扭虧為盈,尚未可知。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