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艦第八次飛行測試的發射窗口將于北京時間3月4日早上7:30(美國中部時間3月3日下午5:30)開啟,由二代星艦S34搭配第一代超重助推器B15。這一試驗將是星艦計劃的重要里程碑,旨在驗證其設計改進并推動其成為完全且快速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的目標。SpaceX將在發射前40分鐘進行直播,屆時穿越者interstellOr視頻號將進行同步轉播。
星艦第八飛與第七飛類似,包括超重助推器的回收,在太空中點燃猛禽發動機,首次部署下一代星鏈模擬載荷。最重要的是驗證V2版星艦二級的設計,為星艦二級未來發射場的回收做準備。
根據向FCC申請的文件顯示,若測試順利,SpaceX打算在第九次飛行測試中回收星艦二級。
星艦第八飛的飛行軌跡圖片來源:SpaceX
星艦二級升級部分
星艦二級已完成全面升級,重點提升飛行全階段的可靠性與性能表現。
星艦前襟翼經過改造,顯著降低了再入加熱的暴露面積,同時簡化了內部機械結構與防護瓦布局。
推進系統重新設計后,推進劑容量較前代增加25%,不僅增強飛行器性能,更使其具備執行更長時間任務的能力。
航空電子設備完成徹底革新,新增多項功能并強化冗余設計,以應對推進劑傳輸與返回發射場等日益復雜的任務需求。
星艦第八飛的多項試驗
在星艦第八飛的測試中,星艦將首次執行衛星部署任務演練,釋放四顆與下一代星鏈衛星尺寸相當的模擬器。這些模擬器將與星艦保持相同的亞軌道軌跡,預計在再入大氣層時解體。
為了測試星艦二級返回發射場回收的關鍵技術SpaceX對隔熱系統進行了優化,拆除了側面的隔熱瓦,以對飛船易損區域進行壓力測試,驗證結構極限。同時,測試金屬隔熱瓦,包括一種帶有主動冷卻功能的熱防護瓦,嘗試替代材料,保證星艦飛船在再入時的耐熱性。星艦二級安裝了非結構性捕獲接口,調整星艦的再入軌跡設計以在最大動壓點測試后襟翼的結構強度極限。
超重助推器返回捕捉需滿足嚴格條件:超重助推器與發射塔系統狀態正常,且任務飛行主管須在反推點火結束前下達最終手動指令。若未及時發送指令,或自動檢測顯示超重助推器/發射塔存在異常,超重助推器將自動切換至在美國灣(墨西哥灣)軟濺落的預定軌跡。為確保公眾與團隊安全,SpaceX堅持零妥協原則,僅當條件完全適宜時才會執行超重助推器回收。
返回的超重助推器從超音速減速時將產生可感知的音爆,周邊區域可能聽到短暫雷鳴般聲響。實際影響程度取決于天氣狀況及與返回點的距離等因素。
開發性測試本質具有不確定性。但通過高頻次實戰環境驗證飛行硬件,SpaceX得以快速積累經驗并實施設計改進,持續推進星艦成為完全快速可重復使用的航天器。
SpaceX星艦第八次試飛以超重助推器返場、星艦二級熱防護極限測試等硬核驗證,再次證明可重復使用技術正顛覆航天經濟邏輯——單次發射成本指數級下降,星際運輸規模化已現曙光。
作為國內首家商業載人航天科技企業,穿越者一直致力于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的研制,計劃在近期開展星艦主動熱防護類似的地面試驗。這意味著:人類正逼近“星際航班”時代的歷史拐點,此刻每一輪技術迭代都在加速印刷通往星辰大海的船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