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世友去世前,南京軍區關于高級干部的逝世追悼會,有條約定成俗的規定:大軍區副職以上的首長去世后,遺體告別儀式安排在華山酒店16號樓的2樓西側大會議室;級別低于這個的首長,則安排在南京石子崗殯儀館的,一個專門的吊唁大廳內。
按理說,吊唁許世友的地點也是要定華山酒店的,南京軍區一開始也是這么準備的。可事到臨頭,治喪辦公室的有關領導認為這樣有些不妥。大概是考慮到許世友將進行土葬,而非國家提倡和推廣的火葬,盡量不引人注目好,否則容易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因此,許世友的告別儀式地點,安排在南京軍區的機關大禮堂。南京軍區機關大禮堂,頗有歷史,在整個南京都是很有名的。1945年9月,中國軍隊在此處接受日寇投降的簽字,并在這舉行受降儀式。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又成為解放軍軍事學院和南京軍區的機關禮堂,毛主席、劉少奇、劉伯承、葉劍英等中央首長,都在禮堂臺上作過報告。許世友在南京軍區做了18年的第一軍事首長,他的聲音也在這座禮堂出現過不知道多少次。
在這座禮堂跟大家告別,也不算委屈了許世友。考慮到來參加悼念儀式的人群十分龐大,禮堂樓下中間區域的座椅被全部拆除。不僅如此,政治部老干部辦公室、司令部警衛營、話劇團、工程隊、通信總站女兵連等軍區機關的工作人員,自發參與到對禮堂大改造的行動中。
許世友悼念大廳所用的遺照,是許世友生前頭戴紅五星、胸佩紅領章的近照。照片上的許世友,老態盡顯,不過仍能看到幾分戰將的風采。
安睡在松柏和鮮花叢的許世友,身上覆蓋著長長的黨旗,只漏了頭和三分之一的上半身。許世友的夫人和子女敬獻的花圈,就放在距許世友最近的地方,他的腳邊。花圈上有一幅挽聯,上面寫著:“親密的戰友、敬愛的父親、慈祥的爺爺,安息吧。”
許世友的吊唁大廳內,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花山花海般的花圈群,給人一種無處下腳的感覺。小平同志、胡耀邦、李先念、陳云、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烏蘭夫等中央首長都送來花圈,還有許多中央和地方的機關部委。
例如中共中央委員會、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解放軍三總部、各大軍區、軍兵種、上海市、江蘇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等等。
其中有個不起眼的地方領導機關:新縣縣委縣政府。許世友的家鄉。若它不是許世友的家鄉,恐怕連送花圈進來的資格都沒有。
以上都屬于偏官方性質的,還有很多私人的,許世友的好友。許世友生前好友多少,恐怕他自己都說不清楚。他為人豪爽大方,處世仗義坦率,結交的朋友不要太多。許世友治喪辦公室讓曾任軍區司令部辦公室副主任的李永春等人,整理一下許世友生前好友名單。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嚇一跳,真是好家伙,隨便湊一湊就列出近千人的名單。
這還是粗略一統計,要是算上許世友結交的那些基層干部、普通戰士,人數恐怕要到上千的地步。最后治喪辦公室沒辦法,劃定了一個范圍:軍內外省軍級干部、至親好友和身邊工作人員。經過老部下聶鳳智和夫人田普的審閱,人數降到738人。實在不能再減少了。
可就是這樣,事后不少人埋怨怎么沒將自己列入其中,自己跟許世友關系也很好啊。許世友遺體告別儀式上,不知道多少人送來了花圈。有的是接到訃告后送來花圈,有的是收到許世友去世的消息后,花錢請人幫忙代送來。
該怎么把這些花圈擺進吊唁大廳,相關的工作人員傷透了腦筋。他們煞費苦心地想了辦法,對送花圈的名單進行整理歸類,除中央首長是每人單獨送一個花圈擺進大廳外,其他人無論職位高低全部算作合送花圈。
其中有一條花圈挽聯,上面寫有30多人名字。盡管如此,還是擺不下,最后采取墻壁懸掛、加長花圈撐桿等方法。這就擺下了嗎?當然沒有。弄得南京軍區現任司令向守志、政委傅奎清送的花圈,沒進吊唁大廳擺放,而被安置在禮堂的門廳。
對此,向守志、傅奎清二人沒有任何不滿,只有對老司令許世友沉重的悼念和深切的懷念之情。
即便許世友已去世數十年,每年到新縣許家洼許世友墓,悼念許世友的人群依舊絡繹不絕。大家知道許世友愛喝茅臺酒,常常帶瓶茅臺到他墓前撒下以為祭奠,然后空瓶擺在碑前。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都會清理一部分),許世友墓前擺成長龍的茅臺酒瓶,大概有數千個了。何謂青史留名、后世傳頌,這就是!許世友俯仰無愧黨和國家還有人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