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公子。
雖然俄烏戰爭還沒結束,但澤連斯基恐怕蹦跶不了多久。
為啥這樣說?因為美國放話了。
3月2日,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華爾茲,直接點名澤連斯基:
“我們需要的是一名能夠與美國和俄羅斯打交道,并且能結束俄烏戰爭的烏克蘭領導人。
如果澤連斯基的動機和結束俄烏戰爭有所沖突,那會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華爾茲這話什么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警告澤連斯基:如果你還想當烏克蘭總統的話,最好乖乖交出礦產!
眾所周知,2月28日,澤連斯基沒有簽下那份令李鴻章看了都搖頭的美烏礦產協議,而是和特朗普、萬斯大吵一架,惹得特朗普勃然大怒,將其“掃地出門”。
不過,對于美國的警告,澤連斯基現在依然是半妥協,半硬氣的態度。
他的最新發聲是,想要換掉他,沒那么容易,但如果烏克蘭能加入北約,他隨時都可以辭職。
畢竟,如果澤連斯基現在灰溜溜地辭職,烏克蘭三年仗就白打了,啥收獲都沒有,還損失了部分領土。
如果不爭取些什么,他一定會被烏克蘭清算,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不過,經過這一番“羞辱”,澤連斯基似乎博得了歐洲人民的一些好感。
與特朗普談崩后,澤連斯基立馬去了英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民眾居然對他夾道歡迎。
英國首相斯塔默更是與他熱情擁抱。
隨后還大方地簽署一項協議,甩出22.6億英鎊(約為人民幣207億),用于烏克蘭國防。
值得一提的是,這筆錢是貸款,肯定有借有還,但不需要烏克蘭還。
誰還?俄羅斯還!
我們知道,此前西方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的資產,但凍結歸凍結,這筆錢怎么動一直是個問題,一動肯定就是和俄羅斯杠上。
不過,前段時間,俄羅斯也有所讓步,同意被凍結的資產中,部分可以拿去重建烏克蘭。
所以,斯塔默干脆直接拿俄羅斯的錢援助烏克蘭。
這下,既能黑掉俄羅斯的部分資產,又能提高英國的國際影響力,給自己留下政治遺產,斯塔默可謂是一舉三得。
所以,說白了,表面是兄弟,實際為利益,烏克蘭還是被瓜分的“餐單”。
3月2日,歐洲多國的領導人,齊聚倫敦開會,會議內容就圍繞著如何援助烏克蘭。
乍一看,這個會議公然和美國唱反調。
比如參與國家眾多,有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芬蘭等10多個國家,卻唯獨沒有邀請他們的“老大”——美國。
又比如明知特朗普和普京你儂我儂,希望盡早結束俄烏戰爭,但歐洲討論的結果是:
第一,繼續軍事援助烏克蘭,烏克蘭可以放心地打;
第二,給俄羅斯的經濟下絆子;
第三,保證烏克蘭的主權和安全,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四,組建由英法主導的“自愿者聯盟”,專門給烏克蘭“當保鏢”。
但別看歐洲一副獨立自主的樣子,實際還是繞不開美國。
一來,歐洲不是鐵板一塊。
比如在美歐關系上,法國強調歐洲要戰略自主,但意大利還是覺得要另外召開歐美峰會,跟美國商量。
當內部都不統一,歐洲何談獨立?
二來,斯塔默也明說了,盡管美烏領導人之間不合,但“美國是重要且可靠的盟友”,即便“歐洲必須承擔重任”,但也要獲得美國的支持。
這意味著歐洲表面嚷嚷著支持烏克蘭,實際還是勸澤連斯基先服軟。
這也解釋了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大吵一架后,北約秘書長呂特為啥先后給澤連斯基打了兩通電話,勸他趕緊修復和特朗普的關系。
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哪個更好施壓,答案不言而喻。
澤連斯基到頭來,不過是被歐洲當成試水的工具,看多大概率能擺脫美國的束縛。
更微妙的是,與此同時歐洲還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就連親美的歐盟主席馮德萊恩也說,中歐可以達成協議,深化貿易和投資關系。
不得不說,特朗普的上臺,或許就是我們的契機,因為以特朗普的性格,很可能會報復歐洲,而面對特朗普的報復,歐洲能忍多久?
到時候,當西方世界為地緣霸權撕得頭破血流,我們就能坐山觀虎斗。
畢竟“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道理,幾千年前的《戰國策》早就寫得清清楚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