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簡述:
眾所周知,人體的細胞會通過分裂進行增殖,每次分裂都會涉及到其內DNA的復制。而在這一分裂過程中,如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比如陽光曝曬、煙酒的刺激等等,便很可能會使DNA受到損傷,進而增加罹患癌癥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近期,發表于知名期刊《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的一篇文章,為我們揭示了一種長鏈非編碼RNA在促進DNA修復、維護人體DNA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原文播報:
雖然DNA在復制時難免會面臨損傷的風險,但我們的細胞也具備一套復雜的DNA損傷修復機制,稱為DNA損傷應答(DDR)。來自德國維爾茨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的研究團隊,此次研究了一種名為NEAT1的長鏈非編碼RNA在這一修復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通過對人類骨癌細胞中的嚴重基因組損傷進行研究,科學家們發現,DNA雙鏈斷裂的頻繁發生會導致NEAT1過度甲基化,從而導致NEAT1二級結構發生變化。隨后,高度甲基化的NEAT1會在某些病變處聚集,并促進一種染色質重塑因子CHD4的釋放和激活,從而幫助細胞高效識別和修復DNA損傷。
背后故事:
雖然此前醫學界已經注意到NEAT1會對DNA損傷作出反應,但對所發揮的確切作用了解甚少。即便如此,NEAT1會在癌癥腫瘤處富集并高表達這一靶向特點,還是吸引了科學家們的諸多研究。
今年2月,來自中國大理大學的研究團隊即研究了NEAT1在結直腸癌中的富集特點,證實了NEAT1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顯著高于相鄰的非腫瘤結腸組織,并將這一結果發表于當月《自然》期刊旗下的《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而此次德國的這項研究進一步揭示了NEAT1在識別和修復DNA損傷中的具體機制,這無疑為NEAT1高表達的腫瘤開辟了新的治療路徑。
小編短評:
想了解更多關于人體細胞、DNA、RNA的秘密,敬請關注《尋秘自然》系列科普電影第四季之《生命密碼》。
參考材料:
1.https://genesdev.cshlp.org/content/38/17-20/915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5-90416-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