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建,這種違法操作,小坊其實已經報道過很多次,但是50多戶業主集體違建呢?
閔行區季樂路33弄柏悅前灣小區是去年9月才交房的一個新樓盤,目前大多數業主還在裝修階段,沒有入住,但屬地城管陸續接到舉報,稱小區內許多大戶型毛坯房的業主,擅自把設備平臺改造成一個新的房間,已經涉嫌違法搭建。
圖為涉事樓棟
設備平臺如何成了一間房呢?
原來,在這類房型北側的廚房窗外,有一個三面環墻、一面是欄桿的設備平臺,說是平臺,其實中間是鏤空的,只有邊緣可以放置空調外機。不過,倘若業主敲掉廚房的窗,改成門,再將平臺架上十字鋼,填上水泥,這個平臺瞬間就可以成為一間房。
柏悅前灣像這樣的房型,總共有176套。目前,已有50多戶業主進行了違法搭建。
多位戶主已將把設備平臺改造成了一個新的房間
問題來了!
為何這50多戶業主會不約而同地在同一個部位搭違建呢?
記者從屬地居委了解到,原來是開放商當初在賣房時,樣板間里就這么搭,造成了這些業主也"有樣學樣"
劉佳麗 馨昌佳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我們了解下來,有部分業主反映,前期在購房的時候,可能會存在,開發商向他們宣傳這部分面積可以使用的情況,所以現在小區里面會存在違法搭建的事情。
圖為劉佳麗受訪
吳開源 華漕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
樣板房就有這樣一個平臺,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偷面積"的行為,有銷售說這個平臺澆筑好之后,我們或者做工具房,或者改成廚房都可以的,所以業主有這個概念,拿到房子以后我可以搭這個違建的。
圖為吳開源受訪
不過,也有保持頭腦清醒、沒有隨波逐流的業主。記者輾轉聯系上業主林女士,她告訴記者,交房后樓下業主曾鼓動她一起把平臺改成廚房,但出于安全考慮,她最終拒絕了。
林女士 柏悅前灣業主:
樓下業主說要一起做,說不做的話,樓下沒有頂。我這個平臺也許哪天沒有承受住這個重量,掉下來了,這是一個隱患,然后萬一哪天移位過的燃氣管道,出現煤氣泄漏的事故了。
那50多戶違法搭建的業主,現在又該如何處理呢?
屬地城管坦言,因為違法成本低、涉及面又比較廣,的確給他們的執法帶來了相當大的困難。
圖為6個平方的平臺
屬地城管負責人表示,之所以執法難度不小,首先在于違建成本太低了,像這樣6個平方的平臺,鋼架打底再澆筑成型,只需要幾個小時,花費也不過數千塊。
吳開源 華漕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
這個違建面積比較小,它的特點成本非常低,第二個特點,違建速度非常快,我們也調查過,搭建這個一個平臺兩三個小時就完成了,第三個特點隱蔽性特別強,現在我們白天有工作人員在里面的,能夠及時制止,但是一到晚上,我們人不在了,他通過兩三個小時就搭成了。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表示,違法成本低,但執法成本卻不小。
吳開源 華漕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
因為這是新交房,這些業主平時不在這邊的,很多在市中心,徐匯、浦東,甚至在外省市也有很多,我們在文書的送達上面,是碰到很多問題,有的找不到人,找不到人要郵寄送達,再找不到要公告送達,一系列流程是非常長的。
吳開源稱違建打造的速度非常快
即使違法告知單送達了,違建業主能不能配合自行拆除,也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業主林女士在電話中就向記者透露了一些內幕。
林女士 柏悅前灣業主:
他們第一張違法告知的文書,是去年11月份開出來的。我們等到2025年1月份,過年前,第四張文書已經開出來了,有業主說收到了,但我們就不去簽字。
盡管執法阻力重重,但屬地城管明確表示了堅決執法的決心。目前,屬地城管已派人在小區內駐點,防止新增違建,而對已經形成的違法搭建,也會在走完相關流程后,采取強拆措施。
吳開源 華漕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中隊長:
確保新的違建不增長,已經搭好的,我們增加執法力量,加快執法流程處置進度,一旦執法流程走完了,我們完成一起就拆除一起。
這50多戶違建業主,不管是不是已經收到違法告知單,或者收到了以后有沒有簽字,此刻肯定還有不少業主在觀望屬地城管究竟能不能嚴格執法,一視同仁、堅持到底。希望越來越多的業主能夠自行整改,畢竟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小坊還要提醒這些業主,眼下看似賺了6平米的面積,一旦未來需要交易或變現,這“偷來”的面積就會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到時候拆違就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看看新聞記者: 吳浩亮
編輯: 許露露、夏進
攝像: 陳斌
責編: 李麗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