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它推出“互聯網汽車”,推動整個汽車行業的變革,更在2018年狂攬47萬臺的年銷量,這個銷量數字在當時的自主品牌陣營來說屬于頭部。
它就是上汽榮威。上汽旗下第一大自主品牌,同樣還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第一個國際化品牌。但近年來,銷量卻連續下滑,這是怎么了呢?
一、銷量神話不在,守城困難?
時過境遷,榮威2024年全年累計銷量為?13.8萬輛?,同比2023年的15.72萬輛進一步下滑?,僅為2018年巔峰期47萬輛的約29.4%,不到三成。
就在自主品牌集體都在向上發展時,它的腳步卻略顯緩慢。不僅銷量一直走低,品牌口碑與發展戰略似乎出現了問題。要知道,汽車競爭的下半場,可沒有守城戰......
作為曾經“神車”的榮威RX5(參數丨圖片),2024年銷量僅有18,678臺,不足巔峰期的15%;而榮威i5全年銷量約6萬臺,較巔峰期14.5萬臺的成績縮水將近60%。
究其原因,逃不開產品背后的質量問題。點開某投訴網不難發現,RX5 的質量問題頻發,變速箱、天窗異響、車身生銹、制動系統等等,久而久之無形會削弱用戶的信任。
除此之外,榮威去年還經歷重慶某經銷商跑路導致車主售后無門;再就是銷售承諾不兌現,購車補貼拖延、終身免費保養協議失效等問題普遍,導致車主維權難度大。這些問題,不知榮威該如何應對?
二、新能源拿不下,技術滯后與品牌標簽化
早在2016年,榮威RX5以“互聯網汽車”引領行業,但在新能源時代卻掉隊了,老話講屬于是“起大早趕晚集”;其DMH混動系統2023年才推出,而比亞迪的DM-i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且800V高壓平臺、高階智駕等前沿技術尚未落地,與蔚來、小鵬等新勢力差距拉大。榮威D7 DMH推出前曾被寄予厚望,對標的正是秦PLUS,前者2024年總銷量約3.3萬臺,后者年銷超48萬臺,這怎么打?
后上市的榮威D5X DMH,官方宣傳1200km,實測不足800km,因續航里程不準遭投訴。無形中又暴露電池管理技術缺陷,上市半年銷量僅6,000臺。
另外,不得不提到榮威旗下的新能源車型比如Ei5被大量投放網約車市場,導致私人消費市場認可度低。再一點,命名復雜像D7 DMH、D5X DMH缺乏記憶點。
去年10月,榮威與飛凡啟動渠道合并,但兩者定位并不相同,前者屬于中低端,后者走的高端新能源路線,這引起了許多老車主們的不滿。
三、突圍之路,需要內外一起發力
時間轉眼到了2025年,上汽動作不斷。上汽乘用車涉及60余位中高層的“人事大地震”,研發、營銷部門重組,新任總裁賈建旭提出了驚人的“跪著做人”的改革口號。
在剛過去的2月,上汽與華為達成智選車合作,推出新品牌“尚界”,售價預估在17-25萬,主打年輕市場。華為將提供智能駕駛與車機系統支持,榮威則貢獻制造與供應鏈能力。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風險的,與華為合作的車型可能會擠壓榮威現有的市場,且鴻蒙智行下的“界哥哥”們競爭激烈,而“尚界”還需避免重蹈飛凡的覆轍。
總結
榮威目前不單是產品力以及戰略定位的問題。新能源時代,如果沒有推出兼具性價比與技術亮點的爆款車型,并完成品牌形象重塑,其市場份額很可能會繼續縮小。
還是那句話,汽車競爭的下半場,沒有守城戰,只有突圍才有一線生機。當然,以上僅為小編個人分析,不是各位看官有何看法?我們評論區見。
(文:梓程丨部分圖片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