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份2025年預算草案相繼披露,全國財政科技投入版圖呈現新變化。數據顯示,2024年,浙江以886.5億元科技支出規模首度超越廣東,摘得省級財政科技投入“桂冠”。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三省一市集體躋身科技支出十強,區域科創協同效應顯著。
從2024年省級科技支出排行榜看,浙江、廣東、江蘇(788.6億元)以超700億元的投入量級穩居第一梯隊,上海(635.5億元)以穩固的第四位次彰顯國際科創中心實力。安徽(532.4億元)、江蘇、浙江、上海三省一市占據十強四席。
區域分析顯示,長三角地區科技支出總量已突破2500億元,占全國地方科技投入比重超1/4。
具體來看,浙江的科技支出增速尤為引人注目。2024年,浙江的科技支出同比增長約15%,明顯高于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增速(1.7%),也遠高于全國科技支出的增速(5.7%)。
浙江預算報告解釋稱,這主要是當地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這一顯著增長不僅助力浙江科技支出規模反超廣東,更彰顯了當地政府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持續投入。
浙江科技創新投入不僅體現在總量上,更體現在對關鍵領域的精準支持上。數據顯示,該省科技支出近三年保持年均15%以上增速,2025年預計突破千億大關。
“支撐這一跨越式增長的,是‘315’科技創新體系的系統布局,比如資金投向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以及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關鍵領域攻關,形成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投入體系。”財經評論員徐浩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在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形成的乘數效應顯著,深度求索、宇樹科技等“杭州六小龍”的崛起,印證了財政投入的產業轉化效能。
據悉,近年來,浙江省全力實施“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聚焦“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以及包括云計算與未來網絡、智能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在內的15大戰略領域。
在前期資金、政策的支持下,浙江的科創企業也于近期頻頻受到公眾關注。從2024年下半年起,游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宇樹科技登上春晚的人形機器人、DeepSeek大語言模型相繼“引爆”網絡,這也是浙江科創實力的一種展現。
通過落實一系列資金支持政策,浙江在重大科創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與此同時,長三角其他省份也在科技創新領域展現強勁實力。
經濟大省江蘇同樣注重科技投入。盡管全省去年科技支出小幅增長(3.6%),但省級科技支出同比增長23.8%,并預計今年省級科技支出同比增長約24%,由此可見江蘇省省級財政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江蘇預算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全省財政科技支出年均增幅達6.2%,高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均增幅3.9個百分點,持續高強度財政投入帶動全省2024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3%,全省區域創新能力位列全國第二位。
江蘇不僅加強了對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實驗室體系的建設支持,還安排了省科技計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省科技重大專項和前沿技術研發等。
上海作為長三角地區另一重要城市,也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2024年,上海市的科技支出增速高達約20%,穩居全國前列。上海市通過支持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在滬國家實驗室和重點實驗室的運行、加快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
安徽省雖然位列第六,但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成果同樣不容小覷。近年來,安徽省通過實施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加強了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和支持,推動了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深度融合。
在徐浩平看來,長三角三省一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強勁表現,不僅得益于當地政府的持續投入和精準支持,更得益于區域內科技創新資源的共享和協同。
值得注意的是,徐浩平分析,目前,科技投入呈現“央地協同、區域競合”新特征。財政部數據顯示,地方財政承擔全國科技支出近七成,但中央財政通過重大專項、轉移支付強化戰略導向。在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財政投入的“乘數效應”通過區域協同進一步放大。
而2025年,浙江政府繼續加大科技投入。根據當地預算報告等數據,浙江預計2025年科技支出首次突破千億,達到1019.1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今年當地將安排50.05億元,支持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安排17.50億元,圍繞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支持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今年,江蘇全省科技支出預計達到800億元,同比增長13.9%,這一增速僅次于浙江,在十強省份中位居第二。
2025年預算草案中,江蘇在科技投入方面有了具體計劃:將圍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具體任務,在建設實驗室體系、重大專項和前沿技術研發、科技創新項目等方面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同時在教育、人才培養上建立更完善的體系。比如,加強基礎研究投入,全力支持蘇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實驗室體系建設。
另外,江蘇安排省科技計劃專項資金 24.5 億元、增長 32.4%,主要用于省科技重大專項和前沿技術研發、科技獎勵、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出資等。
2025年,安徽在預算草案中劃下重點,將推進三大科創引領高地建設,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走出實驗室、走向產業鏈,同時建設鏈接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基金體系,大力培育長期資本、耐心資本。
今年,上海科技支出預計將突破700億元(約708.9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提升投入效率,支持在滬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深化推進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支持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聚焦戰略前沿領域加大投入,結合設立未來產業基金,強化政府投資基金與財政經費投入聯動協同等。
徐浩平分析指出,當前財政科技投入呈現三大趨勢,即投入規模從“百億級”向“千億級”躍升,支出結構向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傾斜,使用方式更注重“財政資金+基金+社會資本”的組合效應。隨著新質生產力培育進入關鍵期,科技投入的“長三角模式”或將為全國提供重要參考。
據預算報告披露,2025年多數省份科技支出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浙江、江蘇等領跑省份更瞄準15%高增長目標。
“在財政投入的持續催化下,中國科技創新正形成‘重點區域突破、多極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徐浩平認為,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科技創新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正通過不斷深化區域合作和創新協同,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