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定浙南的綿綿青山,再順著甌江的碧波往麗水的云霧里探出腦袋,這里有一座山城,喚作青田。
別看它是個山城,卻是中國群星閃耀里最有“鈔能力”的那一顆,它一度因為“人均存款12.8萬元”沖上熱搜。同時,它也是最會把洋氣融進小城生活的那一個。
這里的人們,可以把阿爾卑斯山的風揉進清明粿里、會把歐元硬幣投進廟會錢箱、還會用田魚干配波爾多紅酒......從容地向世人展現什么叫“小城大格局”。
甌江劃開括蒼山脈,兩岸梯田如同一道道褶皺,層層疊疊地攀在斜坡上。青田沒有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里,老漢用力牽著耕牛在傾斜梯田中勞作,濺起的泥巴仿佛在吟唱著貧瘠山區的苦難。
命運的轉折藏在鶴城鎮后山的青色巖層里。明朝正德年間,一位樵夫誤將柴刀砍到石頭上,晶瑩透亮、色彩斑斕的石頭讓他為之驚嘆,他把石頭磨成石珠給女兒當掛飾,鄉親們見狀,也紛紛上山尋找奇妙的石頭,雕琢成不同的裝飾品,石雕逐漸成了青田的一大標簽。
青田的江南水鄉風光 | ?圖蟲:小藍精靈
清末,國力江河日下,在周邊城市兜售石雕已經無法解決溫飽問題。一群青田人,或農民,或商販,勇敢躍進甌江出海,頂著語言不通、文化差異、資金短缺等各式的挑戰,將石雕帶到國外展銷,積極參加展覽會、賽會。
有史料記載,19世界中期和20世紀初,青田人曾8次成功將石雕打入國際賽會。1899年巴黎賽會、1905年比利時賽會、1915年美國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都有青田石雕獲獎的英姿。
在北京中國工藝美術館展出的青田石雕 | ?視覺中國
那群勇敢翻越阿爾卑斯山的青田人,也便成了青田第一代華僑。誰也沒想到,貧瘠的山巖里,還能憑著石刻雕出流浪基因,曾經用扁擔走四方的石匠,用刻刀在方寸間鑿出一個橫跨五大洲的華僑傳奇。
有青田老人說,“當年每個出洋的漢子,包袱里都藏著這樣的‘鐵筆’,它們后來成了唐人街最堅硬的鄉愁。”他們將異鄉的月光刻進晶瑩通透的石頭里,或是葡萄,或是獅球,或是佛像。
青田石雕藝術工作室正在雕刻新的石雕作品 | ?視覺中國
許多歐洲人都把青田石雕當作傳家寶一樣珍藏,當初孤獨流浪的青田人,也憑借石刻發家致富。他們回到青田,親人,鄰里一個又一個接到海外,久而久之,青田也就成了今天的僑鄉。
石雕鑿開了青田人通往世界的大門,勤勞的他們并不局限于這一條發財之路。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青田,他們在生活中找到了另一條商機——超市。
青田先民十幾歲便漂洋過海,從一家小店做起,靠著勤勞和智慧,逐漸在歐洲站穩腳跟,最后形成自己的超市版圖。為什么是超市?因為超市是生活的剛需,也是連接家鄉與海外的紐帶。
海外唐人街 | ?視覺中國
走進青田人開的超市,你會發現紹興黃酒與伊比利亞火腿稱兄道弟,冷凍柜里的青田山粉餃和意大利披薩共享冷氣,這幾乎是全球3.5萬華人超市里最稀松平常的景象。
收銀臺前,如果收銀員上一秒還在用方言視頻對話,下一秒便流利地問著:“ ?Necesitas bolsa?”(需要一次性袋子嗎?),那大概率就是青田人。此時,你手拿一瓶青田楊梅酒,讓對方和你細說亞得里亞海的故事,游子的鄉愁瞬間得到慰藉。
在海外做生意的中國店鋪 | ?視覺中國
特色商品不僅讓海外華人感受到家鄉的味道,也讓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青田人用超市架起了一座橋梁,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走向世界。
如今,有人估算過,青田華僑在海外開設的大小超市、批發零售店達3萬多個,年貿易總額在300億美元到500億美元之間。
85%以上的華僑活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青田的華人超市遍布世界各地 | ?視覺中國
據說,青田華僑每年向家鄉匯回的外幣能堆成一座太鶴山,以致于青田街頭隨處可見歐元買燒餅,紅包里裝外匯的奇觀。
如果掐著除夕的時間來青田玩,可以看羅馬柱小洋樓貼上手寫春聯,哥特式教堂前舞起滾龍燈。祠堂里,西班牙火腿與糖糕共祭先祖,意大利紅酒澆在土地公像前。村口老樹下,老伯正拿著一瓶克羅地亞小眾紅酒,一邊下著中國象棋。
青田縣里的進口商品 | ?浙江文旅資訊
順著國內的華僑回流政策,青田人把歐洲搬回了家。華僑進口商品城、僑鄉農品城、華僑總部大樓、世界紅酒中心、咖啡小鎮、萬國風情集聚區。每個游客的好去處,都可能藏著一部家族史詩——老張家專攻南美紅酒,侄子在智利包了三個葡萄園;李阿姨的意大利面貨架背后,是女兒在佛羅倫薩的十年打拼。
35萬華僑織就了一張全球網絡,形成了巨大且完備的倉儲能力和完善的物流、清關、批發、零售體系。
臨江東路是每個青田游客的打卡必經之地,尤其是景云步行橋,絕對是出片的絕佳機位。
日落時分,鎏金般的夕照掠過哥特式橋塔,對岸法式酒莊的葡萄藤正把影子投向中式的飛檐斗拱,再手殘的男友,也能給伴侶擺出時尚大片,而置身其中的人也容易恍惚,分不清自己到底在歐洲還是青田。
歐式氛圍感十足的臨江東路 | ?麗水發布
下了橋拐彎便是青田圖書館,它大概是中國最“凡爾賽”的圖書館,白色城堡外墻鑲著玫瑰窗,塔樓尖頂仿佛要戳破云層,走進去卻聽見管理員阿姨用吳儂軟語提醒:“《百年孤獨》在二樓左拐,《青田石雕圖譜》在民俗區哦。”
頂樓觀景臺像打開平行世界的開關,明明腳下流淌的是千年甌江水,抬眼卻是托斯卡納風格的紅屋頂。
青田圖書館 | ?視覺中國
據說,圖書館建造時,華僑們投票否決了現代玻璃幕墻方案,他們說,“我們要把歐洲人老家的屋頂,搬回青田的云下面。”也是因為他們的堅持,今天的游客才有機會在歐洲穹頂下感受江南煙雨。
青田坐忘谷書屋 | ?圖蟲:鄭文軍
往北走十分鐘是石雕博物館,在這里,人們可以見證青田華僑的浪漫,月光凍石雕刻的圣母像眉眼流轉著東方慈悲,封門青雕成的凱旋門凍在翡翠色時光里。
也許,老師傅用雕龍刻鳳的技法打磨哥特式玫瑰窗紋樣時,他們就想好了如何讓東西方文明友好地相遇。
青田的歐式建筑 | ?浙江文旅資訊
如果說這些龐大的建筑是耗資億元的政府行為,那么把祖屋改造成混血兒則是青田華僑的民間做法。
穿過石門洞,200米懸瀑濺起的水珠,還能讓人沉浸在浙南山水的柔情中。但只要走過700年的鵝卵石巷口,到伯溫古村、水南村逛一逛,就能一秒扎進“地球博覽館”:明清馬頭墻嫁接巴洛克雕花、希臘式拱門下曬著梅干菜、威尼斯同款彩色小屋門口種著羅漢松......
活絡的青田華僑,從來不會無腦復刻,他們要原創出青田式洋氣。
石門洞有江南水鄉的秀麗 | ?視覺中國
登上太鶴山,你可以發現摩崖石刻群里藏著一片“華僑林”,因為每棵樹下的石碑都刻著海外地址:巴黎十三區、紐約法拉盛、羅馬維多利奧廣場……不夸張地說,這比任何一張世界地圖都來的生動。
有關歐洲的一切遠不止建筑,更有獨特的文化碰撞。在僑鄉金融街,幾乎每個銀行網點都配備西語、意語專員,ATM吐歐元的速度比上海陸家嘴還快。
青田縣內的拿破侖雕像 | ?浙江文旅資訊
幼兒園的景象也十分有趣,外墻畫著比薩斜塔和天壇的對話,操場中間,一群小朋友用中意雙語玩老鷹捉小雞。
千絲巖景區里,有華僑捐資興建的文昌閣,許愿牌上用歪歪扭扭的中文寫著:“希望巴塞羅那超市的泡面大賣!”
某條村口百年古樟下,幾個孩子在基輔和明斯克開連鎖超市的老人,正用青田話熱切地討論俄烏局勢。
青田街上的歐式風格建筑 | ?浙江文旅資訊
也許從一開始,青田華僑就想好了,要把歐羅巴折疊起來,把家鄉改造成現實魔幻主義小城,漁舟唱晚的甌江水,與兩岸的哥特式拱門交相輝映,旗袍漢服與鐵窗雕花,教堂尖頂與青田竹林有自己的天作之合。
青田華僑,讓世界成為了家鄉的注腳,走出與歸來,他們從未忘記自己的文化錨點。
一座沒有美食的城,不能被稱之為合格的旅游城市。而青田,是一座揣著身份證,就能同時嘗遍地道西餐,正宗咖啡和鄉下特產的魔幻小城,它能讓你明白,什么才是向世界敞開懷抱的大格局。
在咖啡的選擇方面,青田人更傾向意式濃縮 | ?青田文旅
清晨六點的菜場,下午3點多的咖啡之窗,無處不在體現美食界的文化共治。東門菜場,摔肉聲此起彼伏,老板要把活肉摔得Q彈可口,也許這就是阿進美食瘦肉丸,可以與捷捷藍調啤酒餐廳德國豬肘同臺競技的秘訣。
盧記做了二十多年的縉云燒餅,和與非咖啡廳里的冰滴咖啡竟是絕配。先來一口咸香的燒餅,再來一口酸度明亮的冰滴,口感堪稱魔幻。
倘若起不來的人,還可以考慮brunch,卡布奇諾配燈盞糕,山粉餃和薩拉米披薩放一碟,西班牙海鮮飯蘸青田辣椒醬。就餐環境可以隨意發揮,比如在工會大廈的雕像前席地而坐,嘴里叼一塊青田麥餅,手里再拿一杯赤霞珠,前陣子上海街頭擺拍的松弛感,在青田無需硬凹。
青田的西餐廳各有千秋,難較高下 | ?視覺中國
夜幕籠罩太鶴大橋,人往大排檔一坐,墨魚汁染黑的溫州魚丸,盛在青田山民采來的石鍋里,配上西西里島的紅酒醋。
老板娘的圍裙上別著塞維利亞的陶瓷徽章,她可能會自豪地跟你說:“我女兒在那邊開超市,每次回來都要改良配方,說這叫‘舌尖上的絲綢之路’。”
又或是在某個音樂餐吧里,靜靜去聽酒過三巡的人在嘮嗑。那邊白天砍價兇悍的婦人,說自己剛給馬德里的超市匯完款,老板遞上人均300的海鮮拼盤,還在抱怨這點錢不夠女兒在米蘭交房租,坐在吧臺的大爺polo衫已經褪色,聽說他手握三個歐洲酒莊。
夜晚,酒吧里的青田迎來屬于它的藍調時刻 | ?視覺中國
諸如此類的青田式混搭,透過食物貫穿在生活的每一處。就連浙江首座縣級咖啡博物館在龍津公園落成時,策展人都特意在展柜角落擺了罐番薯干。或許這就是青田華僑對幸福的解讀,把山野的堅韌帶向世界,又把世界的精彩反哺深山。
他們早就看過世界,但他們從來不擺架子。青田允許一切魔幻的融合,比如穿著睡衣在歐陸風情的街頭吃拌面,又如“今日在荷蘭賣石雕,夠得黃油兩塊甚香”的樸素僑批(華僑家書)被大方陳列。
歐式小鎮 | ?視覺中國
六百年的出海史回到青田,被悉數折疊成溫柔的現實:菜籃里裝著七大洲,存款數字藏著四海云煙,而所有遠行的終點,不過是讓青田的炊煙飄得更遠。
華僑對家鄉的雕琢,讓留守的當地人,和一眾游人得到了雙重時空的體驗,同一個街角,瘦肉丸與現磨咖啡握手談笑,本體田魚干與匈牙利貴腐酒書寫混搭哲學。
春天來了,不妨去一次這座把地球裝進早茶桌上的小城,看阿爾卑斯山的風,是怎樣溫柔地吹過江南的早春茶園。
編輯/Tasia
文/何雯靜
圖/見文中標注
長期征稿
后臺私信“投稿”獲取聯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