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眼看3月了,大家還沒忘了2025年是1月28日過的除夕吧。
春節前一周,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這一天印發了《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1月20日,教育部負責人發布文件解讀。
沒有等到“過完年再說”,充分說明了這個綱要文件的重要性。
年后出現了一批文章,解讀這個綱要,說是國家要停止中考分流了,以后能都上高中,小學初中不用再卷了,雞娃家庭就是純白干了,天塌了。
事實果真如此么?幾年前我就寫文章建議大家,教育政策和方向的“未來”究竟在何方,這些事情,自己親眼看權威文件,一定比聽別人“解讀”要來得重要。
所以今天不給大家做“解讀”,今天陪大家一起自己讀文件,不光是看別人寫得對不對,更重要的,是看看自己讀文件,究竟需要幾個步驟,才能真得讓文件內容被我讀懂,對我有用。
原文件也給大家一并放上,上下滑動查看:
01
AI助手來了
在AI助手還沒有普及之前,我會建議大家,先通讀一遍文件全文。
然后,根據“時段”來劃線,例如,我女兒5年級,我想要重點了解,中小學,尤其是中考相關的政策動向,那我就在通讀文件時,用一只紅筆,把所有出現“中小學”“中考”“高中”字樣的條例都勾畫出來,然后一條一條慢慢看。
可現在,有了AI助手,那就讓AI來干活吧。仍然是建議大家通讀一遍文件,然后把文件名稱,或者文件全文復制粘貼到AI助手里,問他,文件中提到中小學的地方有幾處,分別是哪幾處,請解讀這幾處。
如果我本次目標是中考分流和科技興趣班,那我們可以直接聚焦在中考、高中上。讓AI找出所有跟中考、高中有關的條文,并解讀,結果如下:
好了,這一下,本綱要中跟中考分流沾邊的條文都在這里了,我們自己先讀。
有沒有直接說“中考不分流,以后都可以上高中”一類的表述呢?我肉眼看,是沒有的。
那就確定了一件事,凡是有文章寫,解讀了這個文件,以后中考不分流了,就都是不準確的,假消息,不要相信。
02
科技特長搞不搞
第二個問題,綱要中多處提到了“科學教育”要加強,那對于普通家長,可能第一個念頭就是,科技特長搞不搞,那我們還是同樣的操作,我們先問AI,綱要中提到了哪些加強科技教育有關的條文,讓AI列出來,并且解讀。
幾秒鐘之內,我們就會看到文件中相關的條例,結果確實是科技教育要加強,那我們在教育布局中,也同樣加強對科技的重視,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加強呢?
是不是一定要給娃報興趣班,或者帶娃參加科學競賽,這些會不會讓孩子在升學競爭中產生優勢呢?
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問AI。
說實話,我個人看了AI這個答案,覺得這個小助手還挺靠譜的,AI自己就是高科技的產物,他的立場是“高科技”當然有競爭力,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下面幾條推斷也很有道理。
最后的幾條“然而”是更有道理的——我們讀完了可以確定一件事,在孩子現有的學習生活環境中,提高科技的含量,這個一定有幫助,建議家長們去這樣做。
以上AI助手已經幫助我們快速的閱讀了文件,提煉了關鍵信息,但這些信息到底有幾分可靠,實踐中怎么操作,還需要我們自己理清幾個問題。
03
知己知彼
為人父母讀教育文件,當然不是為了消遣,那具體每個家長的需求其實不同,所以,建議大家讀任何文件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Q1
我為什么要讀文件,我最想了解什么信息?
我是想了解國家教育的大致方向,確認我自己的遠期規劃不走偏,還是目前就有我特別關心的問題,我想知道權威文件有沒有答案。
又或者,我聽到了某些“別人的解讀”,想要確認一下,不被忽悠:
例如自本次綱要發布以后,陸續聽到有一些聲音說,這是中考分流要結束了,以后都能上高中,小學不用卷初中了,初中也不用卷高中了——這是大事,那到底是真是假,就需要我們自己來讀了。
還有一個大方向,是防止被“割韭菜”,養個孩子每時每刻都聽說,國家重視這個那個,所以你讓孩子上某某興趣班,參加某些比賽,升學能加分,就業都有優勢,這些說法聽到了,咱們還得要自己判斷真假,那讀權威文件,也是一個最根本的分辨方法。
目標不同,下一步的行動就不同。
Q2
我家娃幾歲了,我想要哪個階段的信息。
有了大的目標,我們還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求學階段,精準定位。
同是要研究“中考分流是不是要結束”這個問題,孩子剛上小學和孩子已經五年級,甚至已經初中了,這就完全是不同時段。
原則上來說,越是宏觀的政策(比如國家發布的綱要),就越不可能立馬改變眼前的中考,十年發展綱要,那就是以十年為期的,五年可能達到一半,十年才達到全目標。
如果已經是初中生,中考在即,那就不要想這些“取消分流”的事,按照底線管理,一律按當地今年的招生政策來準備。
但像小D,目前5年級,離中考確實還有四五年,咱們這個綱要管幾年呢?管10年,那么綱要中說了,要“擴大普通高中資源供給”,這個意思,當然是高中以后要多招生。
綱要中還說“有序推進中考改革,加快擴大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到校,加快均衡派位招生試點”,這些都是弱化中考而盡量均衡的政策。
對我來說,5年以后本綱要目標效果應該至少看見一半,那肯定應該比現在,中考的壓力小很多,這是大趨勢。
如果咱們是一心卷升學的家庭,那這些信息可以不看——反正我就是卷,想盡辦法不計代價必須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那這條路非常清晰,接著卷就行了。
卷不動,有學上就行的家庭,算是利好消息,咱們娃就算保持現狀不動,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可能性也是增加的。
大多數夾在中間的家庭,又覺得要努力,又無法玩命卷的家庭,首先要明確:咱們的壓力是降低的,其次要再提醒自己,所有的競爭最后都是基礎的競爭。有限的戰斗力,投入到基礎上,受益還是最大的。
04
答案可以先確定,錢可以先不花
今天的第二個問題:我是不是要讓娃上科技興趣班,參加科技競賽,這是不是就能給升學帶來好處。
AI在前面給了答案,科學是重要的,但是興趣班要慎重選,那我們怎么操作,才最穩妥呢。
當然是先從不花錢的地方開始,或者更準確的說,不增加預算:例如你每年固定要給孩子買20本書,那現在其中5本換成科技類,這樣,花錢還是那么多,但科技含量提高了。
還有每年給孩子定雜志的,我們推薦過很多科技類的;本來就要用英語分級閱讀,那選擇“非虛構”類占比更高的,我們也推薦過
還有科技類動畫片()等等,我們都推薦過,不增加花銷,照樣能有效果。
假如你確實有預算去考慮興趣班,建議大家也聽聽AI的建議,家里有預算,孩子有興趣,當然可以報科技類興趣班;孩子實在不感興趣,那就不要勉強。
至于要不要參加競賽,最近有一條新聞,大家應該也關注到了。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辦法(試行)》中明確規定,不再接受15歲以下的參賽者。
這也是提醒大家,對于普通家庭,不管是什么競賽,目標如果是花錢讓孩子去見見世面那無可厚非,但要沖著什么升學超車去的,那就要慎重再慎重。
截圖自:中國教育新聞網
05
第三步
堅守普通
今天咱們一起用AI助手解讀了權威文件,相信有一些朋友會說:大J啊,AI說的話,我們就真的能相信么?如果這些教育問題,我們都去問AI就得到答案了,那你這個育兒博主還有什么用呢?
以下的第三步,就特別能體現我的作用:
今天之所以用AI解讀,就是想展示給大家看,AI的解讀邏輯就是最普通的邏輯,當然不會全盤正確,我們也可以多用幾個AI助手對比一下答案,相信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邏輯相差無幾。
而我們是普通家庭的普通父母,我們在做教育規劃時,首先應該是符合普通邏輯的。
例如,報興趣班的普通邏輯,一是孩子有興趣,二是促進孩子的均衡發展,而不是為一個“熱點”而偏廢其它,這種邏輯連AI都知道,那我們是不是做到了呢?
相反,不普通的邏輯是什么呢?就是我有某某內部消息,我看到捷徑,我聽某個機構給我承諾了能如何如何……
AI工具與我們每個人之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它不會想要賣什么課程給我們;而反過來想想,對我們說這些話的人,要不就是有銷售目的,要不就是有“自抬身價、炫耀信息差”的可能……
普通人做好最基礎的事,跑通最普通的邏輯,也許不能保證孩子的教育大計一定成功,但卻能極大的降低失敗的風險,降低父母的焦慮感。
咱們是普通父母,不是風險投資人,想清楚了這一條,育兒路上一定會輕松很多很多。
國家重磅教育文件,我們當然應該去讀,在讀的過程中,我們要不停修正的就是大方向和咱們的心態;
國家調控的目標是繼續朝著雙減的方向去的,單一靠考試分數這類升學壓力是在降低;作為普通家庭,即便不會馬上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咱們家長調整心態,用樂見其成的積極態度去給自己松松綁,這不會錯。
科學教育要強化,那我們別著急喊:普通家庭不會啊,沒有條件啊,跟不上啊……咱們不會國家就不強化了么?既然一定要進步,那咱們哪怕現有時間精力經濟條件都不變,調整一點給科學教育總是可以的。
大方向一定要搞對,只要方向對,心態好,堅持往前走,總比原地踏步有收獲。
至于到底這個時代的浪潮咱們能追得上幾分,這就真的每個家庭、每個父母、每個孩子都不同了,既然求不到,又何必要強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