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看之前:它怎么沒爆?
看了之后:爆不了,活該!
這是一部什么劇呢?底子不可謂不好——
原著小說2020年3月發表,至今仍以20.39億的積分霸占晉江文學城總分榜第一,是擁有龐大書粉的熱門IP;
兩名主演在抖音都是每條短視頻都能收獲幾百萬點贊,分別擁有兩千萬+粉絲的“頂流”;
導演曾經拍出過《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經典臺灣偶像劇,早年更是師承電影大師楊德昌;
劇集上線前,以790萬的站內預約人數,創下平臺現偶的歷史新高……
2025年剛過完年,被期待的“開年第一爆”《難哄》,沒有如期而爆。
播出后,劇情邏輯的崩塌、演技的浮夸以及制作風格的爭議,讓其口碑迅速滑向深淵。更令人不安的是,劇中潛藏的丑惡現象——性別剝削的常態化、道德底線的麻木踐踏以及文化輸出的空洞化,暴露了這部現偶劇不僅是一場視覺污染,更是價值觀的災難。
原著《難哄》五年后影視化,價值觀不進反退,變成了“開年大翻車”,上線八天后,豆瓣評分開分5.4,超過44%的觀眾打了1星和2星,成為現偶IP改編的一個錯誤示范。
|難忍的性別剝削,和凌亂的價值觀
為什么頂流明星+頂流IP得到了一部不及格的現偶劇?
從文字轉換為影像的《難哄》背后,是以大量巧合事件推進劇情的糟糕劇本。
前兩集,章若楠飾演的女主角溫以凡,24小時內經歷了:工作中追車、救人,下班后酒吧消費重逢男主,回到家差點被強奸,早上到電視臺被表彰見義勇為……等等一系列不合理的、普通人十年都遇不到的小概率事件堆砌。
直到女主回到老破小出租屋再一次差點被強奸,勢必需要馬上搬家,男主家中突然著火被燒毀,無處可住……才看明白,原來編劇是為了促成二人同居。
劇情降智還不夠,第四集,編劇描述女主在前單位被“主任”要求潛規則,女主拒絕后被造黃謠勾引主任,因此離開紙媒;進入電視臺后在剪輯室再次被男同事性騷擾。第九集,女主已經和男主同居,路上還是被露陰癖當街攔截。
難道突出女性魅力的方式,只有男性為垂涎她的美色而不惜各種以身犯險,同時又安排另一些男性為她英雄救美?有觀眾統計,女主角在八集內遭遇六次性騷擾,這種高頻次設定在編劇腦海中是圓滿了,卻看得觀眾生理不適。
更令人憤怒的是,女主角對這些侵害的反應:不是反抗,不是求助,而是選擇安慰施害者的家屬。這種“圣母”式設定不僅是對女性自主性的羞辱,更是一種赤裸裸的性別剝削——女性被剝奪憤怒的權利,被迫成為道德高地的犧牲品。
這種劇情設計不僅削弱了角色的可信度,也在無形中消解了性侵害的嚴肅性。試問,誰能在現實中如此“寬容”地面對性騷擾?對侵害者寬容,并非“善良”的彰顯,而是對女性尊嚴的踐踏。它暗示受害者應默默承受,甚至為施害者擦去罪惡的淚水。
所以,對女性的物化,遠超刻板印象的范疇,呈現出一種病態的美學:女性只有在破碎和順從中才具備價值。
尤為可怕的是,這種敘事可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觀眾,讓他們誤以為性騷擾不過是“可以原諒的小事”,而非需要法律嚴懲的罪行。《難哄》用甜美的濾鏡包裝性別剝削,實則是對女性權益的冷酷背叛。
也難怪,有觀眾呼吁下架這部劇集。
|精致的模仿品,浮夸而空洞
同時,倘若《難哄》要彰顯女性困境,打造女主美、慘、強的人設,那么就應該把每一個受害事件落實自救,變成她成長,強大自我的印記。
比如第一集里,她應該感謝那個救下她的東北大哥,第四集里,她應該把兩次性騷擾留下證據,報警處理。在她的回憶中,差點被侵害后,母親趕來卻匆匆離去時,她應該大聲表達感受,而不是裹著浴巾眼睜睜任由自己親人背棄。
不是等待救援,就是隱忍或讓自己危險,或美其名曰害怕男主卷入而不求救,卻將自己推向更危險的境地。編導鏡頭下的女主,種種選擇,都沒有立住人物的特點和魅力。
另一方面,女主作為記者“強大”的一面更不值一提。除了開場冒著危險帶素材逃跑,后面每次都慢吞吞地在剪片。采訪火災時,甚至拿著話筒說出“方便問一下嗎”這種不篤定的職場用語。
對比《新聞女王》第一集文慧心對著空白的稿紙報出今年香港發生的巴士意外事件,《難哄》的女主當記者像玩兒似的,職場魅力部分欠缺,更加坐實了女主的“弱”。
不過,也不能說《難哄》完全沒有亮點。OST里有來自五月天演唱的主題曲,日本作曲家橫田真人制作的BGM。劇中以男女主的“神顏”留下了許多唯美的鏡頭,其實,更像一部青春疼痛式MV。
另外,《難哄》也在Netflix中國臺灣地區同步上線并登頂,被部分人視為“文化輸出”的勝利。然而,這種成功不過是商業包裝下的幻象,劇集內核的文化空殼化令人扼腕。
《難哄》在制作上采用了明顯的“韓劇風”審美,包括唯美的鏡頭語言、輕柔的背景音樂和精致的角色造型,試圖營造浪漫氛圍。然而,這種風格并未與本土文化有效融合,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有網友質疑,這種過度依賴韓劇手法的制作是否削弱了劇集的本土特色,甚至有人批評其為“精致的模仿品”,缺乏原創性和文化深度。盡管這種風格提升了部分氛圍感,但對于追求現實共鳴的觀眾而言,這種脫離土壤的審美顯得浮夸而空洞。
文化輸出不應是簡單的風格移植,而應承載本土的靈魂與思考。《難哄》卻選擇了最省力的路徑:用外來的審美框架填充中國故事,結果不僅削弱了劇集的原創性,更暴露了制作團隊的文化自卑。
白敬亭和章若楠的演技,同樣成為爭議焦點。
白敬亭飾演的桑延被指“裝帥”“油膩”,未能展現角色的深情與溫柔內核,觀眾認為他的表演過于表面化,甚至帶有綜藝節目中的搞笑痕跡,難以讓人信服其轉型為深情男主。章若楠飾演的溫以凡則被形容為“時刻破碎的木頭美人”,她的表演缺乏層次感,情緒傳遞生硬,未能讓觀眾感受到角色的內心掙扎與成長。
盡管兩位主演的顏值受到認可,但演技短板讓角色魅力大打折扣,觀眾難以入戲。
|原著粉震怒,魔改是原罪
如若價值觀如此,原著真能登頂晉江?
《難哄》改編自竹已的同名小說,是“南蕪三部曲”里的最佳。
另外兩部中,《偷偷藏不住》在兩年前也影視化過,講述的是《難哄》中的男主角桑延的妹妹桑稚和男主的大學好朋友段嘉許之間的感情,由趙露思和陳哲遠主演。豆瓣評分6.7,算是中規中矩。
翻看《難哄》的原著,開篇迫使女主搬家的原因,同樣是合租室友的騷擾,內容是酒醉后的“拍門”加上帶有騷擾的言語。女主起身就拿出相機錄像取證,撥打110,一頓操作行云流水。這才是合理的。
原著粉帶著“性騷擾不該成為流量密碼”的熱搜詞條,表示書中“女主沒有被孤立,沒有被校園霸凌,也沒有被別人偷看洗澡,也沒有跟猥瑣男合租,也沒有被強奸未遂”;原著里的霜降(女主小名)雖然不至于是“大女主”,但也不是電視劇里的“花瓶”、“小白花”形象,霜降是堅韌而頑強的。
執導該劇的導演翟友寧,入行可追溯到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副導工作,后來也拍出了《薔薇之戀》《惡作劇之吻》《我可能不會愛你》等經典臺灣偶像劇。《難哄》的編劇群里,導演的名字排在首位,那么,核心情節的鋪陳,應該都是導演所為。但翻看翟友寧曾經拍出的經典劇集,幾部都改編自日漫或編劇原創。也就是說,翟導的導演功力是大于他的編劇能力的。
“魔改”的鍋,也不能只算在導演一個人的身上。
不止《難哄》,近期的《五福臨門》里把“嫁女兒”當主線任務,以“訓女”話術傳達“如果女人御夫無能就過不上好日子”的過時價值觀,被稱為糟粕封建的“恨嫁劇”,而諸如《白月梵星》《千朵桃花一世開》等古偶仍然同質化嚴重充斥著“工業糖精”和“拯救蒼生”的老套命題,空降的《相思令》楊穎的演技被評為有一種“淡淡的死感”,豆瓣評分僅5.1,《掌心》里的劉詩詩“演技進步了,卻又沒那么進步,豆瓣評分6.3剛過及格線。
2025年初,無論是現偶還古偶,還沒有一部真正“大爆”。Z世代的觀眾對當下的電視劇的題材和人物的價值觀上,是否對“性別平等”和“女性獨立”的形象立意到位,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更別提《難哄》本是書粉眾多的大IP,魔改的結局,只能是書粉和路人粉同時低分了。
|《難哄》是現偶的制作降級
《難哄》上線當天,陳妍希陳曉官宣離婚,熱搜上,卻掛出“陳妍希陳曉難哄”的話題,疑似蹭了熱搜。
開播前790萬的熱度算高嗎?對比平臺站內,兩年前《偷偷藏不住》站內預約 492.7萬,也是平臺的現偶題材第一;但如若放開眼界,《長相思2》的站內預約破900萬,《慶余年2》站內預約是1600萬。
《難哄》上線后,站內熱度值破萬,是這個青春大IP應得的熱度。官博不敢提豆瓣評分,只選取了一下微博開分7.8,對比1月的微博評分:TOP1《國色芳華》9.3分,TOP2《大奉打更人》8.9分,TOP4《異人之下之決戰碧游村》8.4分,《難哄》的這個微博評分分數也并不高。
從長線來看,《難哄》似乎是一個現偶制作的分水嶺。它的原著小說并非寫得多么華麗深刻,只是作者認真做好了兩個青澀的少年走向社會重逢,人物、情節和感情線都非常簡單。
如果追溯現偶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2000年初,是以《流星花園》為代表的日漫改編時代,中期的臺灣偶像劇時代,后期的內地改編自晉江等文學網站的小說IP時代。
近年曾經拿下高分的現偶,是從顧漫的《何以笙簫默》(7.4分)《杉杉來了》(7.7分)到《微微一笑很傾城》(7.2分),以及Twentine原著的《點燃我,溫暖你》(7.6分)。
但近些年,隨著懸疑和年代劇崛起,已經很少有國民度和口碑都很高的現偶出現了。
也有觀眾說,《難哄》給人的感覺和《何以笙簫默》很相似。
的確,溫以凡和桑延一直在中學時期和現在的時空穿插,很像小默笙和小以琛的回溯寫法。但是距離這部電視劇的首播時間都已經過去十年了,如果《難哄》還需要參考一部十年前的現偶方式來拍攝,不正說明其制作是停滯不前的嗎?
很難評,但扎心的是——
《難哄》像是用兩位抖音頂流疊加社會議題,但又無法像《無所畏懼》或《獵罪圖鑒》那樣去深入、帶動觀眾討論這些議題,“社會議題”只是變成了《難哄》男女主角戀愛中PLAY的一環。
兩人呆若木雞地“雙潔”,推進感情戲竟然要靠女主夢游,半夜走出房間,抱男主、吻男主……營銷上,則是在短視頻平臺投放N多吻戲CUT,為了“兩張偉大的臉”,粉絲是磕上了,但評論區也淪陷了。
此時,已不是“難哄”,而是“難堪”。
頂流+頂級資源,最后祭出低分和差評,更是提醒業內,現偶該升級了。
我們需要看到更飽滿的人物,更扎實的社會議題,真正堅強的女性角色,打動人心的愛情。流于表面的營銷噱頭和套路化的劇情已無法撐起一部劇的口碑,哪怕它是晉江TOP1。
撰稿 | 游好運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